| 
 新書推薦: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按照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布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从认识机械入手,进而分析机器的组成,包括常用机构的运动特点及设计方法,通用零部件的功能、结构与设计,直至完成传动装置设计,力争完整系统地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并且对本课程所讲授的知识与方法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进行复杂机械设计的能力。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中专学生参考使用。
 |  
         
          | 目錄: |   
          | 目录 前言
 第0章绪论1
 0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2
 02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4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4
 思考题6
 第1章机构的结构分析7
 11机构的组成8
 12机构的运动简图10
 13机构的自由度分析15
 习题20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23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24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工作特性31
 23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36
 2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39
 习题42
 第3章凸轮机构46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47
 3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51
 3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57
 3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65
 习题68
 第4章齿轮机构72
 4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73
 4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74
 43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性75
 4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尺寸77
 4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80
 46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及根切现象84
 4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变位修正与变位齿轮87
 48斜齿圆柱齿轮机构90
 49锥齿轮机构95
 410蜗轮蜗杆机构98
 习题102
 第5章轮系104
 51轮系及其分类105
 52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07
 53轮系的功用113
 习题116
 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119
 61棘轮机构120
 62槽轮机构122
 63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24
 64不完全齿轮机构125
 习题126
 第7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127
 7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128
 72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129
 73飞轮的近似设计方法130
 习题135
 第8章机械的平衡137
 81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与方法138
 8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139
 83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142
 习题145
 第9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47
 91机械零件的强度148
 92机械零件的表面接触疲劳强度152
 93机械零件的刚度153
 94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155
 9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156
 习题158
 第10章螺纹连接159
 101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材料和许用应力160
 102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164
 103螺栓组连接的设计和受力分析168
 104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173
 105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178
 习题183
 第11章键、花键、销连接186
 111键连接187
 112花键连接191
 113销连接193
 习题194
 第12章带传动和链传动195
 121带传动的类型196
 122V带和带轮198
 123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201
 124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205
 125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212
 126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14
 127滚子链和链轮215
 128滚子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及受力分析219
 129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221
 1210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228
 习题230
 第13章齿轮传动231
 13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232
 132齿轮传动的材料、热处理234
 133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236
 134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243
 135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246
 136齿轮的结构设计248
 137齿轮传动的润滑250
 习题252
 第14章蜗杆传动254
 14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55
 14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256
 14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择257
 144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259
 145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263
 146蜗杆蜗轮的结构265
 习题267
 第15章滑动轴承269
 151摩擦状态270
 152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270
 153滑动轴承材料和轴瓦结构272
 154滑动轴承的润滑276
 15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279
 156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280
 157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283
 习题287
 第16章滚动轴承288
 161概述289
 162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289
 163滚动轴承的代号294
 164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296
 16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298
 166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305
 167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311
 习题314
 第17章轴316
 171轴的功用和类型317
 172轴的材料317
 173轴的结构设计318
 174轴的计算326
 175轴的设计实例329
 习题334
 第18章联轴器和离合器336
 181联轴器337
 182离合器344
 习题347
 参考文献349
 |  
         
          | 內容試閱: |   
          | 本次修订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在详细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探索性实践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即用学科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敢于创新,尽可能地将新思路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推动科学技术实现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编者参照目前高等学校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为指导,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结合编者二十多年本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如何有利于教学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删繁求简,着重讲清有关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强调整体概念,简化理论论证和设计计算,适当扩大知识面,增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全书简明易懂、好教好学和更具启迪性。同时,本书还吸收了其他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在内容组织和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便于阅读和教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邀请企业高工参加编写,实现了产教融合。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
 1)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够用”的原则,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的安排和取舍上,删去了一些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章节,既缩减了篇幅,又使教材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2)较好地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适应目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3)以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突出常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机械通用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失效形式、设计准则、结构型式及工作能力计算等最基本的内容,减少有关公式的推导过程,注重公式在设计中的灵活应用和相关参数的选择,重点培养学生对图表、公式的应用能力和对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设计能力。
 4)在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内容的同时,依据“浅而广”的原则增加知识点,扩大知识面。
 5)力求概念准确,在叙述上追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通顺流畅,体现可教性和可学性。各章精选的例题、习题覆盖了各章的主要知识点,体现了各章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全书共19章,第0章为绪论,第1章~第8章为常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及机械的动力学分析和机械的平衡;第9章~第18章主要论述一般参数下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对这些教材的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书修订的有:黄秀琴(第0~3章、第9、12、13章),郭魂(第4~6章、第8章),王奇瑞(第7、10、11章),朱伟(第14、15章),龙兵(第16章),杨钧(第17章),贾云龙、黄银江(第18章)。全书由郭魂、黄秀琴任主编,并负责统稿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问题,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