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 內容簡介: |   
          | 现代汉语中的准宾语一直是汉语学界的研究热点。准宾语与典型宾语在语法、语义、语用上存在差异,准宾语的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及物性理论关注小句的综合语法和语义特征。本书以及物性理论为指导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七类准宾语结构所在小句进行系统考察,发现汉语中的准宾语与典型宾语存在不同的语法、篇章功能表现,“述语 准宾语”结构与“述语 真宾语”结构、“状语 述语”结构及“述语 补语”结构所在小句在篇章功能上存在差异。本书立足于汉语,明确提出了判断及物性特征高低的形式标准。通过全面的及物性考察,发现与典型宾语结构所在小句相比,现代汉语中的准宾语结构所在小句有更强的及物性,是本不能出现在动词后的成分能直接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七类准宾语结构的及物性和篇章功能进行考察,本书阐明了准宾语结构与汉语中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状中结构、动补结构等语法结构存在的深层联系,并以及物性为枢纽,进一步探讨了汉语语法结构间的深度关联机制。 |  
         
          | 關於作者: |   
          | 王倩,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博士,师承周韧教授。现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CSSCI等期(集)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博士毕业论文获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项。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  
         
          | 目錄: |   
          | 零 绪论/1  0.1 研究缘起、研究对象与研究角度/1  0.2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10  0.3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22  0.4 结构安排与语料来源/25第一章 及物性理论及准宾语研究综述/26  1.1 及物性理论的研究综述/26  1.2 准宾语的研究综述/36第二章 及物性理论十项特征的意义阐释及其在汉语中的形式判断标准/47  2.1 及物性理论的十项特征/48  2.2 及物性理论十项特征的意义阐释及其在汉语中的形式判断标准/52  2.3 小结/69第三章 “V个P”类程度准宾语考察/71  3.1 问题的提出/71  3.2 “V个P”的语义分类/73  3.3 汉语结果义、状态义“V个P”的及物性考察/74  3.4 S结果与S状态的篇章功能差异及S结果与“V得P”的及物性对比/86  3.5 余论/90第四章 “吃食堂”类旁格准宾语考察/92  4.1 问题的提出/92  4.2 “吃食堂”凸显整体/95  4.3 S旁“吃食堂”、S状中“在食堂吃”和S动宾“吃饭”的及物性考察/98  4.4 动旁结构、状中结构、动宾结构所在小句的篇章功能表现/106  4.5 余论/111第五章 “V一V”类重叠准宾语考察/114  5.1 问题的提出/114  5.2 “V一V”与“VV”的及物性考察/115  5.3 “V一V”与“VV”的篇章功能表现/124  5.4 “V一V”的及物性共变/127  5.5 余论/129第六章 “睡一觉”类借用动量准宾语研究/131  6.1 问题的提出/131  6.2 借用动量1、借用动量2、专用动量、无动量结构的及物性考察/133  6.3 “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的篇章功能表现/144  6.4 借用动量2结构的数量特征/146  6.5 余论/151第七章 “一锅饭吃十个人”类功用准宾语考察/153  7.1 问题的提出/153  7.2 “十个人吃一锅饭”类小句和“一锅饭吃十个人”类小句的及物性考察/154  7.3 “十个人吃一锅饭”类小句和“一锅饭吃十个人”类小句的篇章表现/165  7.4 “一锅饭吃十个人”类小句中准宾语性质的判定及小句凸显数量特征的表现/167  7.5 “一锅饭吃十个人”类小句中N1、V、N2的限制特征/172  7.6 余论/175第八章 “来了客人”类主体准宾语考察/176  8.1 问题的提出/176  8.2 “来了客人”类小句和“客人来了”类小句的及物性考察/177  8.3 “来了客人”类主体准宾语小句的篇章表现/184  8.4 “来了客人”类主体准宾语类小句的允准条件/189  8.5 “来了客人”类主体准宾语小句凸显准宾语的特征/192  8.6 余论/194第九章 “忘家里了”类处所准宾语研究/196  9.1 问题的提出/196  9.2 “忘家里了”类小句与“忘在家里了”类小句的及物性考察/198  9.3 “忘家里了”类小句与“忘在家里了”类小句的篇章表现/204  9.4 “忘家里了”类小句的语义限制条件/206  9.5 余论/209第十章 准宾语的语义允准条件、形成机制和篇章功能/210  10.1 问题的提出/211  10.2 准宾语的允准条件/212  10.3 准宾语的形成机制/222  10.4 动词准宾语结构的篇章功能/223  10.5 “V 准宾语”与“V 真宾语”的形式、功能差异/228  10.6 “V 准宾语”和“V 补语”的形式、功能差异/231  10.7 “V 准宾语”凸显整体的特征与信息论的联系/233  10.8 “V 准宾语”结构所在小句与韵律语法的联系/234  10.9 篇章前景、背景的意义及形式判断标准/236  10.10 余论/267  10.11 结语/269参考文献/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