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平常的恶(思想剧场) 》 售價:HK$ 60.5 ![]() 《 食在味道--一份主食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书籍 》 售價:HK$ 46.2 ![]() 《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 售價:HK$ 305.8 ![]() 《 多周期技术分析掌握股市运行周期 抓住投资赢利的钥匙股价运行周期性趋势交易量价关系金融投资 》 售價:HK$ 85.8 ![]() 《 高胜算操盘:成功交易员完全教程美马塞尔林可著十年十二国版本帮助数百万交易者建立交易优势股票书籍 》 售價:HK$ 107.8 ![]() 《 亲子战争:全景解读2-6岁孩子的行为与心理,32个精选案例化解幼儿常见教养问题 》 售價:HK$ 65.8 ![]() 《 胡僧东来: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家和传播人 》 售價:HK$ 107.8 ![]() 《 电磁频谱中的战斗: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电子战飞机、作战与装备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1.本书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将分子影像与个体化诊疗、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的相关章节进行整合,重新编排为分子核医学概论,强化分子核医学在显像、治疗以及诊疗一体化方面的作用。
2.编写内容力求图文并茂,图表直观,图表约占全书内容的20%,体现核医学影像的特点,提高可读性。 3.编写风格彰显核医学在功能、代谢、受体等分子影像以及核素靶向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影像技术的互补互融,力求推动学科间相互了解、彼此借鉴、互助合作与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影像医学知识、客观理解各种影像的特点,合理使用不同的影像方法。 4.核素显像临床应用、核素治疗等与目前临床公布的指南或规范接轨,使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 5.每个章节之后增加了英文小结,还配有一些章节的英文微课、视频案例等数字化内容。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结合核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对原有内容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全书拟分为三篇二十四章,共计约41.8万字(不包括图表)。 基础篇主要介绍核医学相关物理、仪器、药物及辐射防护等基础知识,并对核医学显像原理、体外分析技术以及分子核医学技术做总体概述。在临床诊断篇,详细描述核医学在各个系统疾病中应用的原理、方法、适应证以及临床应用评价。在临床治疗篇,首先了解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以及核素内照射治疗的特点,然后介绍主要应用范围。每一章之后都有教学要点,以便学生更好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
| 關於作者: |
| 安锐,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等,担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副总编、《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副主编。曾任湖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第六、七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十届)等。 |
| 目錄: |
|
绪论/ 1
一、核医学的学科内容/ 1 二、核医学的主要特点/ 2 三、核医学的发展回顾/ 3 四、核医学现状与热点/ 6 第一章 核医学物理基础/ 9 第一节 原子的基本概念/ 9 一、原子结构/ 9 二、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10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10 一、放射性衰变类型/11 二、放射性衰变定律/13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5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15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 第二章 核医学仪器/19 第一节 核射线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9 一、核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19 二、核射线探测器的构成/20 第二节 γ 照相机、SPECT 及SPECT/CT/21 一、 γ 照相机和SPECT 的基本结构/22 二、单光子成像的原理/24 三、 SPECT 的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25 四、 SPECT 图像的衰减校正/26 五、 SPECT/CT 与图像融合/26 第三节 PET、PET/CT 及PET/MRI/27 一、 PET 的基本结构/27 二、 PET 的成像原理与计数类型/29 三、 PET 的图像采集与重建/30 四、 PET/CT/32 五、 PET/MRI/33 第四节 脏器功能测定仪器/34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仪/34 二、肾功能测定仪/35 三、 γ 探针/36 第五节 体外样本测量仪器/36 一、 γ 闪烁计数器/36 二、液体闪烁计数器/36 三、活度计/37 第六节 辐射防护仪器/38 一、场所辐射剂量监测仪/38 二、表面污染监测仪/38 三、个人剂量监测仪/38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41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1 一、基本概念/41 二、基本特点/41 三、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42 四、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44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45 一、放射性核素发生器/45 二、回旋加速器/45 三、核反应堆/46 第三节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48 一、物理鉴定/48 二、化学鉴定/48 三、生物学鉴定/48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脏器显像/50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50 一、示踪原理/50 二、基本类型/51 三、方法学特点/53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54 一、基本原理/54 二、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54 三、显像类型/56 四、图像分析要点/58 五、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的比较/59 第五章 体外分析技术/61 第一节 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61 一、放射免疫分析/61 二、免疫放射分析/63 第二节 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64 一、酶免疫分析/65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65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66 第三节 体外分析的质量控制/67 一、方法确认/67 二、室内质控/68 三、室间质评/68 第六章 分子核医学概论/71 第一节 分子核医学的概念及内涵/71 一、分子核医学的定义/71 二、分子核医学的理论基础/72 第二节 分子核医学的主要内容/73 一、核医学分子影像/73 二、核医学分子治疗/80 三、分子核医学的诊疗一体化/84 第三节 分子核医学与医学发展/88 一、分子核医学与精准医疗/88 二、分子核医学与转化医学/91 第七章 神经系统/94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94 一、原理与方法/94 二、图像采集处理与定量分析/95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96 四、正常影像分析与结果判断/97 五、临床应用/98 第二节 脑代谢显像/ 100 一、原理与方法/ 100 二、图像采集处理与分析/ 101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01 四、正常影像分析与结果判断/ 101 五、临床应用/ 102 第三节 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 106 一、原理/ 106 二、显像剂/ 106 三、神经受体显像与受体相关性疾病/ 108 四、显像方法/ 109 五、临床应用与研究/ 109 第四节 脑病理性标志物显像/ 113 一、淀粉样斑块显像/ 113 二、 Tau 蛋白显像/ 115 第五节 脑脊液间隙显像/ 117 一、原理与方法/ 117 二、影像分析/ 117 三、临床应用/ 117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121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 121 一、基本原理/ 121 二、显像剂/ 122 三、心肌负荷试验/ 123 四、检查方法/ 125 五、图像分析/ 126 六、临床应用/ 130 七、心肌灌注显像的特点及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 133 第二节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与心肌存活评估/ 134 一、存活心肌的认识/ 134 二、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原理/ 135 三、显像方法/ 135 四、图像分析/ 135 五、临床应用/ 137 第三节 心脏功能显像/ 137 一、原理与方法/ 137 二、结果分析/ 138 三、临床应用/ 139 第四节 心脏神经受体显像/ 140 一、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140 二、显像方法和图像分析/ 141 三、临床应用/ 141 第五节 心脏淀粉样变显像/ 142 一、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143 二、显像方法和图像分析/ 143 三、临床应用/ 144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147 第一节 甲状腺/ 147 一、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 147 二、甲状腺功能测定/ 150 三、甲状腺显像/ 152 第二节 甲状旁腺显像/ 161 一、显像原理/ 161 二、显像方法/ 161 三、适应证/ 161 四、图像分析/ 162 五、临床应用/ 162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 163 一、显像原理/ 163 二、显像方法/ 164 三、适应证/ 164 四、图像分析/ 164 五、临床应用/ 165 第十章 肿瘤显像/ 168 第一节 18F-FDG PET/CT 肿瘤显像/ 168 一、显像原理/ 168 二、显像方法/ 170 三、图像判读/ 171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174 五、临床应用/ 175 第二节 其他代谢显像在肿瘤中的应用/ 188 一、核苷酸代谢显像/ 188 二、乙酸盐代谢显像/ 189 三、氨基酸代谢显像/ 190 四、胆碱代谢显像/ 191 第三节 肿瘤靶向显像/ 192 一、肿瘤受体显像/ 193 二、肿瘤微环境显像/ 198 三、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201 四、肿瘤反义显像/ 201 五、肿瘤凋亡显像/ 201 第四节 肿瘤非特异性SPECT 显像/ 202 一、99mTc-MIBI 肿瘤显像/ 202 二、其他肿瘤非特异性显像/ 203 第十一章 骨骼系统/ 205 第一节 骨显像/ 205 一、显像原理/ 205 二、显像方法/ 206 三、适应证/ 207 四、图像分析/ 207 五、临床应用/ 211 第二节 骨矿物质含量测定/ 218 一、常用方法与原理/ 218 二、临床应用/ 219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 222 第一节 肺灌注显像/ 222 一、显像原理/ 222 二、显像剂/ 222 三、显像方法/ 222 四、影像分析与结果判断/ 223 第二节 肺通气显像/ 225 一、显像原理/ 226 二、显像剂/ 226 三、显像方法/ 226 四、影像分析与结果判断/ 226 第三节 临床应用/ 227 一、肺栓塞/ 227 二、肺动脉高压/ 231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2 四、预测肺切除术术后残留肺的功能/ 232 五、其他肺疾病的诊断/ 233 第十三章 消化道显像/ 235 第一节 唾液腺显像/ 235 一、显像原理/ 235 二、显像方法/ 235 三、适应证/ 236 四、图像分析/ 236 五、临床应用/ 237 第二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 238 一、显像原理/ 238 二、显像方法/ 238 三、适应证/ 238 四、图像分析/ 239 五、临床应用/ 240 第三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240 一、显像原理/ 241 二、显像方法/ 241 三、适应证/ 241 四、图像分析/ 241 五、临床应用/ 241 第四节 胃肠功能测定/ 243 一、胃排空功能测定/ 243 二、胃食管反流测定/ 245 三、食管通过功能测定/ 246 四、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247 五、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248 第五节 14C- 尿素呼气试验/ 248 一、原理/ 248 二、方法/ 249 三、适应证/ 249 四、结果判断/ 249 五、临床应用/ 249 第十四章 肝胆及胰腺显像/ 251 第一节 肝胆动态显像/ 251 一、显像原理/ 251 二、显像剂/ 251 三、显像方法/ 251 四、适应证/ 252 五、图像分析/ 253 六、临床应用/ 253 第二节 肝脏血流灌注、血池显像及分流测定/ 258 一、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258 二、99mTc-MAA 肝动脉灌注显像/ 260 三、门静脉分流的定量评价/ 260 第三节 其他显像 / 261 一、肝脾胶体显像/ 261 二、99mTc-GSA 显像/ 262 三、胰岛 β 细胞显像/ 262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264 第一节 肾动态显像/ 264 一、显像原理/ 264 二、显像剂/ 264 三、检查方法/ 265 四、适应证/ 265 五、图像分析/ 265 六、定量分析/ 266 七、临床应用/ 269 第二节 肾静态显像/ 273 一、显像原理/ 273 二、显像剂/ 273 三、检查方法/ 273 四、适应证/ 273 五、图像分析/ 273 六、临床应用/ 274 第三节 膀胱输尿管反流显像/ 274 一、显像原理/ 274 二、检查方法/ 274 三、适应证/ 275 四、图像分析/ 275 五、临床应用/ 275 第十六章 造血与淋巴系统/ 277 第一节 骨髓显像/ 277 一、显像分类与显像剂/ 277 二、显像方法/ 278 三、适应证/ 278 四、图像分析/ 278 五、临床应用/ 279 第二节 淋巴显像/ 281 一、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像/ 281 二、前哨淋巴结显像/ 285 第十七章 炎症显像/ 287 第一节 常用显像剂和显像方法/ 287 一、18F-FDG/ 287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 288 三、放射性核素标记非特异人免疫球蛋白/ 288 四、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 289 第二节 临床应用/ 290 第十八章 放射性药物治疗概论/ 297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原理/ 297 一、放射性药物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297 二、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定位机制/ 298 三、放射性药物治疗的特点/ 298 第二节 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关键问题/ 299 一、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299 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类别/ 299 三、治疗剂量计算与内照射剂量估算/ 300 第十九章 甲状腺疾病的131I 治疗/ 303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3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 30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304 三、治疗方法的选择/ 304 四、 131I 治疗甲亢的原理、目标、适应证和禁忌证/ 304 五、 131I 治疗方法/ 305 六、特殊情况甲亢的 131I 治疗/ 306 七、治疗后常见反应及处理/ 307 八、 131I 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 308 第二节 分化型甲状腺癌/ 308 一、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309 二、 DTC 的初始手术治疗与术后危险度分层/ 309 三、 DTC 的131I 治疗/ 311 四、 131I 治疗DTC 的方法/ 312 五、增强转移病灶摄取 131I 功能的措施/ 315 六、随访及疗效评价/ 316 七、 TSH 抑制治疗/ 317 八、辐射防护原则/ 318 第二十章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320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特点及主要方法/ 320 一、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321 二、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321 三、基因靶向治疗/ 321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322 一、靶向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的核素治疗/ 322 二、前列腺癌膜抗原的靶向治疗/ 324 三、131I-MIBG 治疗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326 四、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实体瘤的放射免疫治疗/ 328 第二十一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330 第一节 治疗原理与方法/ 330 一、治疗原理/ 330 二、放射性粒子的种类及物理特性/ 331 三、植入程序/ 331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333 第二节 临床应用/ 333 一、前列腺癌/ 334 二、非小细胞肺癌/ 336 三、其他部位肿瘤/ 338 第二十二章 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342 第一节 治疗原理及方法/ 342 一、原理/ 343 二、治疗方法/ 343 第二节 临床应用及评价/ 346 一、评价标准/ 346 二、疗效评价/ 347 三、不良反应/ 349 四、影响疗效的因素/ 349 第二十三章 其他治疗/ 351 第一节 皮肤病变的核素敷贴治疗/ 351 一、常用放射性核素敷贴器/ 35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51 三、治疗方法/ 352 四、临床应用与评价/ 352 第二节 肝癌的90Y- 微球治疗/ 353 一、原理/ 353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353 三、治疗流程/ 353 四、临床应用与评价/ 354 第三节 99Tc-MDP 治疗/ 355 一、原理/ 355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355 三、治疗方法/ 355 四、临床应用与评价/ 355 第二十四章 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 357 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 357 一、辐射来源/ 357 二、辐射生物效应及分类/ 359 三、辐射剂量单位/ 360 第二节 辐射防护与安全/ 361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 361 二、剂量限值/ 362 三、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363 四、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363 五、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363 第三节 核医学诊治的辐射安全性评估/ 364 一、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的比较/ 364 二、核医学检查与 CT 检查的受照剂量比较/ 364 三、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危险度评估/ 365 四、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366 推荐阅读/ 36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69 |
| 內容試閱: |
|
临床医学八年制及“5 3”一体化作为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以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正是以此目标为导向,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5 年启动了临床医学八年制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于2010 年和2015 年分别进行了第二轮和第三轮修订。随着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2022 年再次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本轮教材的修订,以“精品战略、质量第一”为宗旨,以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长学制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目标、特定限制)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高”(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编写原则,力求科学、系统、完整、先进的统一,以满足新时期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教材作为八年制及“5 3”一体化系列规划教材之一,自2005 年第1 版问世以来,广受医学院师生、临床医师及核医学同仁的欢迎与高度评价,在书稿形式、内容编排、质量把控、编辑印刷等方面被誉为同类教材的精品。本版修订力求保持前三版的优势与经典特色,同时顺应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的快速发展,突出临床诊疗实践与循证依据,强化核医学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紧扣临床需求,实时更新内容,适应于长学制及“5 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全书内容共分24 章,在多个部分做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删除了部分已淘汰或很少使用的方法,并试图在以下五方面做出探索:①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将分子影像与个体化诊疗、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的相关章节进行整合,重新编排为分子核医学概论,强化分子核医学在显像、治疗以及诊疗一体化方面的作用。②编写内容力求图文并茂,图表直观,图表约占全书内容的20%,体现核医学影像的特点,提高可读性。③编写风格彰显核医学在功能、代谢、受体等分子影像以及核素靶向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影像技术的互补互融,力求推动学科间相互了解、彼此借鉴、互助合作与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影像医学知识、客观理解各种影像的特点,合理使用不同的影像方法。④核素显像临床应用、核素治疗等与目前临床公布的指南或规范接轨,使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⑤每个章节之后增加了英文小结,还配有一些章节的英文微课、视频案例等数字化内容。这些探索的目的就是希望突出核医学的学科特色,强调以临床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本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由来自全国24 所最知名大学的27 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他们都是长期担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参编的院校均开展了八年制及“5 3”一体化临床医学的教学工作,编委具有丰富的核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经验,能够较好地针对临床医学长学制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把握编写的内容与深度,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近年来出版的多种核医学专著与教材,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博采众长,深入浅出。但由于编写人员均是第一线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工作繁忙,编写时间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医学院校的教师、同学、临床医师和读者给予斧正,在此先致谢意。 安 锐 黄 钢 田 梅 2024 年1 月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