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327.8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140.8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107.8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 編輯推薦: |   
          | 系统梳理我国卫生体系发展历程;涉及我国卫生发展文献史料众多;帮助提高整体思维和历史思维。 |  
         
          | 內容簡介: |   
          | 按照本套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遵循高校教材编写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总结和剖析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历史与现况。系统总结和提炼建党100年来党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重大发展举措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提炼中国卫生改革与实践中普遍性规律,总结中国经典案例,为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理念和理论奠定基础。介绍符合中国价值的理论,结合中国卫生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进行创新,突出中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特色。 |  
         
          | 關於作者: |   
          | 北京大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改革、健康产业以、健康中国及卫生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卫生经济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费用与卫生筹资,牵头开展全国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学研究、国家级卫生费用核算工作、省级及地市级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学研究与技术指导等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卫生费用研究项目。 |  
         
          | 目錄: |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什么是卫生发展史/1
 第二节中国卫生发展史的研究内容/1
 第三节学习中国卫生发展史的目的和意义/2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卫生发展(远古至1840年)/4
 第一节卫生思想的形成/4
 一、个人卫生/4
 二、饮食卫生/4
 三、环境卫生/5
 四、水源卫生/5
 五、精神卫生/6
 六、婚育卫生/6
 七、传染病防控/6
 第二节卫生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制度/7
 一、医事管理机构/7
 二、药品管理机构/8
 三、医疗慈善机构/8
 四、传染病防控机构/9
 第三节卫生政策与法令/10
 一、医疗政策与法令/10
 二、药品管理政策与法令/11
 三、食品卫生政策与法令/12
 四、环境卫生政策与法令/13
 五、妇幼卫生政策与法令/13
 六、传染病防控政策与法令/14
 第四节医学教育及医学发展/15
 一、古代医学教育发展模式/15
 二、古代医学教育及医学发展/16
 第五节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成就/17
 一、远古医药学的起源/17
 二、夏商周时期医药卫生经验的积累/18
 三、秦汉医学理论的奠基/18
 四、晋唐医学的全面发展/19
 五、宋金元医学的繁荣/19
 六、明清医学的继承与创新/20
 第三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卫生发展(1840—1919)/22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卫生发展(1840—1911)/22
 一、西医传入与发展/22
 二、卫生行政机构的设立/23
 三、西医教育的肇始/24
 四、医药法规与疾病防治/26
 五、主要医学成就/26
 第二节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卫生发展(1911—1919)/28
 一、卫生行政管理体系/28
 二、卫生防疫体系/28
 三、中西医学的发展/28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卫生发展(1919—1949)/29
 第一节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1927)/29
 第二节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卫生发展的实践历程(1927—1937)/30
 一、井冈山革命时期人民卫生事业初具雏形/30
 二、中央苏区时期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30
 三、长征时期的医疗卫生工作/31
 第三节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卫生发展的实践历程(1937—1945)/32
 一、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病工作/33
 二、建设边区医疗卫生体系/33
 三、建立医疗救护队伍/33
 四、发挥中医药优势/34
 五、重视妇幼保健工作/34
 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35
 七、吸引国际卫生组织支持和正义人士援助/35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卫生发展的实践历程(1945—1949)/36
 一、明确党领导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心/36
 二、初建医疗卫生防疫体系/37
 三、构建医疗卫生体系和网络/39
 四、加强医学教育与人才保障/39
 五、发展战时救护技术手段/40
 六、进一步发展妇幼保健制度/42
 第五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43
 一、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43
 二、始终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44
 三、始终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军事斗争服务的原则/45
 四、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卫生工作群众路线/45
 第六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卫生发展/46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46
 二、医学教育与卫生人才培养/48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时期的卫生发展(1949—1956)/50
 第一节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50
 一、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50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51
 三、卫生工作方针的作用/52
 第二节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筹资体系的发展/53
 一、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劳保医疗制度/53
 二、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53
 三、商业保险的创建与发展/54
 四、卫生筹资发展的阶段性成效/54
 第三节构建卫生服务网络/54
 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建/54
 二、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初建/55
 三、发起爱国卫生运动/56
 第四节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57
 一、医疗卫生机构和教学机构建设/57
 二、医学教育的发展/57
 三、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58
 第五节重视发展中国传统医学/59
 一、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医学/59
 二、西医学习中医运动/59
 三、中医管理机构的建立/60
 四、中医科研机构的建立/60
 五、中医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60
 第六节卫生发展成效/61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卫生事业的艰难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62
 第一节坚持卫生工作方针/62
 第二节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网络/62
 一、农村县社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63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63
 第三节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64
 一、建设卫生防疫体系/64
 二、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5
 第四节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筹资/65
 一、卫生投入政策/65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66
 三、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在调整中发展/66
 第五节加强卫生人才教育培养/67
 一、医学教育的发展/67
 二、赤脚医生制度初步建立/68
 第六节坚持中西医结合/69
 一、保护中医药事业/69
 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69
 三、中医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70
 四、“西医学习中医”浪潮/71
 第七节开展卫生援外工作/71
 第八节卫生发展成效/72
 第七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的卫生发展(1978—1992)/74
 第一节卫生体制改革探索/74
 一、制定经济管理方针/74
 二、全面卫生改革实践/75
 三、扩大医疗卫生服务/76
 第二节卫生筹资多元化/77
 一、医疗卫生发展困境/77
 二、政府卫生筹资改变/77
 三、医疗机构自筹资金/78
 第三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79
 一、扩大自主权/79
 二、推行责任制/79
 三、建立联合体/79
 四、后勤社会化/80
 五、范围扩大化/80
 六、投入多样化/80
 七、基层重构化/80
 八、管理分级化/81
 第四节公共卫生体系发展/82
 一、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82
 二、积极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84
 第五节医学教育制度复建/88
 一、调整恢复期/89
 二、全面改革期/89
 第六节中医药蓬勃发展/90
 一、中医发展政策/90
 二、中医服务体系建设/91
 三、中医药科学研究/92
 四、中医药国际交流/93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93
 六、中药生产经营/94
 第七节卫生发展成效/94
 第八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时期的卫生发展(1992—2002)/96
 第一节明确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路线/96
 一、卫生工作方针的提出/96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96
 第二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97
 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与医改文件印发/97
 二、分税制改革与卫生筹资发展/98
 三、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99
 四、“以病人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改革/100
 第三节重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100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初步形成/100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与重构/102
 第四节公共卫生体系发展/103
 一、逐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03
 二、加强急慢性疾病防治/103
 三、纵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104
 四、关注妇女儿童健康/104
 第五节卫生法制监督/106
 一、完善卫生法制建设/106
 二、改革卫生监督体制/106
 第六节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107
 一、加强医风医德教育/107
 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107
 第七节卫生科技创新/108
 一、贯彻党的卫生科技政策/109
 二、完善卫生科技组织体系/109
 三、深入开展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110
 四、发展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111
 五、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111
 第八节加强卫生国际合作/111
 一、卫生援外工作/111
 二、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112
 三、国外援助卫生项目资助/112
 第九节卫生发展成效/113
 一、总体成效/113
 二、具体成效/114
 第九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卫生发展(2003—2012)/116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16
 第二节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117
 第三节建立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117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18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18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18
 四、大病保险探索/119
 五、医疗救助制度/119
 六、商业健康保险制度/119
 第四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20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12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121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2
 第五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23
 一、公立医院改革/123
 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123
 三、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124
 第六节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124
 一、药品监管体制/124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25
 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125
 第七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126
 一、卫生人才管理新机制/126
 二、卫生人才法制建设/126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27
 四、人事薪酬制度/127
 五、卫生人才合理流动/128
 第八节深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129
 第九节国际卫生合作/129
 第十节卫生发展成效/130
 一、总体成效/130
 二、具体成效/131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期的卫生发展(2012—2017)/133
 第一节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确立/133
 一、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133
 二、健康中国战略/133
 第二节新时期的卫生筹资/134
 一、卫生财政资金分配/134
 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35
 三、医疗救助的发展/135
 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136
 第三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37
 一、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37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38
 三、分级诊疗制度/139
 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41
 五、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142
 六、基本药物制度/143
 七、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143
 第四节公共卫生的发展/144
 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144
 二、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145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146
 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147
 第五节深化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148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148
 二、创新卫生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149
 三、基层卫生人才培养/149
 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50
 第六节振兴中医药发展/150
 一、中医药发展战略/150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规划/151
 三、中医药立法工作/152
 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153
 第七节对外国际援助与合作/154
 一、“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154
 二、促进传统医学的全球发展/156
 第八节卫生发展成效/157
 一、总体成效/157
 二、具体成效/157
 第十一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期的卫生发展(2017—2022)/162
 第一节新时期深化医改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62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62
 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64
 第二节新时期卫生筹资发展/165
 一、新时期卫生筹资状况/165
 二、财政支出结构/166
 三、政府医疗保障支出情况/166
 第三节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167
 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167
 二、完善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169
 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171
 四、药品及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172
 第四节新时期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73
 一、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73
 二、推动互联网医疗在规范中创新发展/174
 第五节公共卫生体系/175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75
 二、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的决策领导机制/176
 三、群防群控的基层防疫阵线/176
 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177
 第六节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177
 一、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177
 二、开展国际教育与人才培养合作/178
 三、优化医学教育监督管理机制/178
 第七节持续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179
 一、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179
 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180
 三、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181
 第八节国际卫生交往与合作/182
 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82
 二、主动参与全球卫生应急行动/182
 三、推动“一带一路”卫生健康合作/183
 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83
 第九节健康扶贫工作/184
 一、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184
 二、健康扶贫中的医疗保障/185
 第十节卫生发展成效/186
 一、总体成效/186
 二、具体成效/187
 推荐阅读/190
 |  
         
          | 內容試閱: |   
          |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从古至今,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因而卫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卫生实践和知识、经验积累,且自秦汉开始形成了医疗制度,并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不断得到完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不同时期始终紧紧围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依靠人民群众,探索实践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2019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和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本书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卫生体系发展历程,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卫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内核与发展规律,引导读者特别是广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树立对中国卫生发展的系统认识,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整体思维、历史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同时,本书还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史料支撑及教学基础。卫生发展史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我国有关卫生发展的文献史料众多,但对卫生发展历史脉络的系统完整梳理甚少,多为医疗卫生特定领域的专门史或断代史。我们认为将卫生发展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来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卫生发展史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中国卫生发展史》首次被全国高等学校卫生管理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纳入规划教材目录,其内容和章节编排无固定模式和参考,本书的编写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本着满足卫生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的目的,本书尝试将卫生发展史按照时间划分章节,从制度、政策、筹资、服务提供、教育、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对我国卫生系统的发展和沿革加以论述。第一章为绪论,介绍卫生发展史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概括中国卫生发展史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该学科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古代中国的卫生发展。第三章、第四章介绍近代中国的卫生发展,旨在使读者对我国卫生发展的基础有所了解。其中,第四章主要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发展实践。第五章至第十一章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沿革。每一章节聚焦卫生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卫生制度与管理、筹资、服务提供、教育、科技与人力、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也可供高等院校其他专业师生学习和各级各类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使用。除此之外,本书也可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读者参考。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出版这本有开创意义的教材,感谢编委们的辛苦努力,以及各位编委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为本书出版所作出贡献的所有支持者。由于卫生发展史的专题研究很少,可供借鉴的资料较少,加之编者自身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希望师生们和同道们批评指正,以助再版时修订完善。
 张毓辉
 2023 年8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