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197.3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为高等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及其独立学院编写的材料力学教材,适用于工科各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也可作为工程师的实用参考书。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内容新颖,论述和编排上有独特的风格,重视培养学生以简单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并应用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15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和剪切、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变形、应力及应变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实验应力分析、压杆稳定、能量法、超静定结构、动载荷、交变应力、杆件的塑性变形。每章都配有大量例题和习题,并在书后给出了习题答案。另外,书后附有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以及型钢表。
 本书配有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案、期末考试试卷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上注册后免费下载。
 |  
         
          | 目錄: |   
          |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材料力学的任务1
 1.2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2
 1.3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3
 1.4变形与应变的概念4
 1.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5
 分析思考题7
 习题8
 第2章轴向拉伸和压缩10
 2.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实例10
 2.2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
 内力和应力11
 2.3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
 应力14
 2.4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
 力学性质16
 2.5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条件21
 2.6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24
 2.7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
 弹性变形能26
 2.8杆件拉伸、压缩的超静定问题29
 2.9应力集中的概念35
 分析思考题36
 习题38
 第3章扭转和剪切45
 3.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45
 3.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45
 3.3薄壁圆筒的扭转纯剪切48
 3.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50
 3.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54
 3.6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57
 3.7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60
 3.8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63
 3.9密圈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68
 分析思考题71
 习题71
 第4章弯曲内力78
 4.1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78
 4.2梁的支座及载荷的简化79
 4.3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
 和弯矩81
 4.4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
 弯矩图83
 4.5分布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及其应用85
 4.6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89
 4.7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弯曲内力90
 分析思考题92
 习题93
 第5章弯曲强度98
 5.1纯弯曲及其变形98
 5.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99
 5.3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弯曲
 正应力的强度条件102
 5.4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弯曲
 切应力的强度条件106
 5.5纯弯曲理论对某些问题的扩充112
 5.6弯曲中心115
 5.7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116
 分析思考题121
 习题123
 第6章弯曲变形130
 6.1概述130
 6.2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刚度条件132
 6.3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133
 6.4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140
 6.5简单超静定梁142
 6.6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145
 分析思考题146
 习题147
 第7章应力及应变分析强度理论152
 7.1应力状态概述152
 7.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154
 7.3三向应力状态分析162
 7.4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167
 7.5广义胡克定律171
 7.6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176
 7.7强度理论概述178
 7.8四种常用强度理论179
 *7.9莫尔强度理论和双剪切应力强度
 理论简介183
 目录材料力学第2版分析思考题185
 习题186
 第8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191
 8.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191
 8.2斜弯曲193
 8.3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
 压缩和截面核心197
 8.4扭转与其他变形的组合200
 分析思考题210
 习题211
 第9章实验应力分析217
 9.1概述217
 9.2电测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17
 9.3测量电桥的接法及其应用221
 9.4二向应力状态主方向已知时的
 应力测定223
 9.5二向应力状态主方向未知时的
 应力测定225
 分析思考题227
 习题227
 第10章压杆稳定230
 10.1稳定的概念230
 10.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233
 10.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239
 10.4压杆的稳定校核244
 10.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249
 分析思考题252
 习题252
 第11章能量法258
 11.1概述258
 11.2杆件变形能的计算259
 11.3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264
 11.4计算莫尔积分的图形互乘法268
 11.5卡氏(Castigliano)定理272
 11.6互等定理277
 *11.7虚功原理280
 分析思考题284
 习题284
 第12章超静定结构289
 12.1概述289
 12.2力法正则方程290
 12.3对称性在分析超静定问题中的
 应用299
 *12.4多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307
 分析思考题313
 习题314
 第13章动载荷320
 13.1概述320
 13.2构件有加速度时的动应力计算320
 13.3构件受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324
 13.4冲击韧度332
 分析思考题333
 习题334
 第14章交变应力339
 14.1概述339
 14.2交变应力的有关参数341
 14.3材料的持久极限343
 14.4构件的持久极限345
 14.5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50
 14.6持久极限曲线及其简化351
 14.7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
 强度计算353
 14.8弯扭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
 强度计算356
 14.9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359
 分析思考题360
 习题360
 *第15章杆件的塑性变形363
 15.1概述363
 15.2拉伸和压缩杆系的塑性分析364
 15.3圆轴的塑性扭转365
 15.4梁在塑性弯曲下的强度367
 分析思考题372
 习题372
 附录 375
 附录A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375
 A.1静矩形心375
 A.2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377
 A.3平行移轴公式379
 A.4转轴公式主惯性矩380
 分析思考题381
 习题382
 附录B热轧型钢表(GB/T 706—
 2016)384
 附录C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97
 参考文献406
 |  
         
          | 內容試閱: |   
          | 本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宏观设定以及具体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微观设计两个层面,指导教师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材料力学课程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构筑工程技术根基的基础知识,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知识的核心意涵,为未来机械和结构工程师的设计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知识结构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力求吸取当今国内外材料力学的精华,从教学实际出发,既注重理论教学,又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力求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力学模型,培养和提高学生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成力学计算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一本较现代的教材,内容新颖,论述和编排上有自己的风格。作为材料力学的基础教材,本书重视培养学生以简单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并应用基本原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部分讲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例题讲述工程应用和解题技巧。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作者对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做了精心安排。每章分为若干节,先讲理论,再讲应用例题,然后有供学生复习的思考题,最后给出大量习题。习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所有习题在书末都附有答案。书中插图力求真实,以更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材料力学教学内容。
 本书具有较大的专业覆盖面,全书共包括15章内容及附录,各章皆配有分析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学时、不同专业适当选取讲授内容。打*号的内容可供个别专业的学生选用,也可供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拓宽知识参考。
 本书由魏媛、李锋主编,周立明、郭桂凯、麻凯、房玉强、辛元珠参编。魏媛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工作。书中插图由魏媛绘制。
 本书承蒙吉林大学孟广伟教授细心审阅,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工科院校广大师生的喜爱,鉴于编者的学识、水平尚有限,肯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也请学者专家不吝赐教,以使本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有建议者请与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力学系魏媛联系(微信号:wxid_hatpcpf0156612)。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