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115.6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115.6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1.图文并茂,讲述敢为人先的天津故事,书写奋楫征棹的海河新篇。 2.设计精美,分享务实创新的天津经验,展现海纳百川的天下之津。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的天津故事篇。全书共分六章,立足天津特色和文化积淀,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阐述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天津城市建设的全面论述,描绘了天津现代化的城市缩影,展现了天津现代化探索的特点和特色,体现了天津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新篇章中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地方落实落地的经验总结,对其他地方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關於作者: |   
          | 徐瑛,现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饶华,现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院)长; 张健,现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教育长。 |  
         
          | 目錄: |   
          | 第一章 百年沧桑: 饱经风霜的渤海明珠
 一、天津现代化早期探索 / 2
 二、 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 9
 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新篇章 / 18
 第二章 激浊扬清:
 开拓奋进的砥柱中流
 一、 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 30
 二、 深度“改土治水”,推动政治生态向清向净向好 / 37
 三、“ 一肩挑”全面覆盖,党的领导“一贯到底” / 42
 四、“ 庸懒散”坚决不等,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 50
 第三章 奋楫征棹:
 质效并举的历史飞跃
 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场“竞”与“合”的困局突破 / 49
 二、积蓄创新势能,一场“新”与“旧”的动力变革 / 61
 三、坚持制造业立市,一场“高”与“低”的动能转换 / 72
 四、优化发展格局,一盘“河”与“海”的辉映棋局 / 84
 一、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场“竞”与“合”的困局突破 / 58
 二、 积蓄创新势能,一场“新”与“旧”的动力变革 / 69
 三、 坚持制造业立市,一场“高”与“低”的动能转换 / 79
 四、 优化发展格局,一盘“河”与“海”的辉映棋局 / 91
 第四章 励精图治:
 政通人和的治理新篇
 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95
 二、加快城市更新,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 104
 三、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 108
 四、集中治理“飞地”,全力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属地化 / 118
 一、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104
 二、 加快城市更新,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 114
 三、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 119
 四、 集中治理“飞地”,全力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属地化 / 130
 第五章 敢为人先:
 海纳百川的天下之津
 一、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津门暖商热土 / 138
 二、“ 国企大市”改革突围,培育竞争新优势 / 149
 三、 打造“津品·精品”,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 159
 四、 世界舞台天津用,架起“一带一路”黄金支点 / 171
 第六章 务实进取:
 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
 一、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 182
 二、 用文化滋养城市品位,百姓精神生活节节高升 / 193
 三、 有加有减“显山露水”,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常驻身边 / 203
 四、 托起民众“稳稳的幸福”,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
 赢得民心 / 218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渤海明珠天津,是从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海中走出的城市。藉鱼盐之利,行舟楫之便,使人民安居乐业,地区富庶繁华,被各朝各代视为要地。宋金以后,均有重兵驻扎,明朝设卫建城,地位愈加显赫。近代百年风云,天津堪称缩影。现代教育、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天津均开先河,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天津也将走得更加坚实。 黄河冲积,海面下降,逐渐形成了天津平原。平原陆地经历了自西北向东南、自西向东阶段性朝渤海逐步退却的历史过程。距今5000 年前的天津平原地区,除蓟县、宝坻(老秦城)、武清(杨村)等区域,其余大部分都淹没在茫茫大海之中。到了隋唐时期,除塘沽之外的天津沿海平原地区已基本成陆。随着元末时塘沽地区的海退,天津平原已完全露出海面,形成目前的海陆格局。当前,天津东部至少还分布着四道高出地面并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长堤,这些长堤由海洋贝壳及碎屑堆积形成,是天津平原逐渐成陆、渤海阶段性后退留下的古海岸“足迹”,四道贝壳堤默默地见证着天津成陆的历史变迁。
 天津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河海衔接使天津成为交通的枢纽,沿河沿海的地理特征又使得天津具有渔盐之利。靠着海盐与漕运,天津从沼泽与荒滩中发展起来,并成为推动天津城市早期形成与发展的两大经济支柱,使这片区域从退海之地逐步发展成为直沽寨、海津镇。
 明朝建文二年(1400 年),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南下争夺皇位,开启了靖难之役。朱棣成为皇帝后,为了纪念起兵之地,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并在1404 年12 月23 日筑城设卫,史称天津卫。这一天成了天津正式建城的具体时间,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的历史由此开始,天津也成为唯一一个有确切建城时间的历史名城,这一天被称为天津的生日。现在,天津已经620 岁了! 1421 年,永乐皇帝将首都由应天(今南京)迁至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凸显。此时横贯南北的大运河使得天津成了供给首都北京物资的转运中心,仅粮食每年都有几百万石通过大运河经天津运往北京。清康熙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进一步畅通,三岔河口发展为天津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天津也成为中国北方水运交通枢纽。放宽海禁后,清政府允许海外贸易的发展,一时间国内国外商品汇至津门,再由天津发向全国。此时,天津商业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
 1860 年,天津被迫开埠,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在此设立租界,天津成为设立租界国别最多的口岸城市。从此天津成为外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基地。一大批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营建洋行、银号、商店、花园、娱乐场、办公楼,开办仓储、航运、进出口贸易,建立医院、学校,盖洋房,造别墅。帝国主义列强在租界里设立领事馆、警察、武装部队。租界里市政建设、公用事业、财政事务等全由租界当局任意施行,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国中之国”,成为侵略中国、欺压中国百姓的据点和桥头堡。租界的纷纷设立,使天津迅速发展成一个以外贸为主的港口城市,城市变得极其繁华,从街道、建筑物到饮食、穿着打扮,天津成为一个极具多元化的中西合璧的城市,但同时天津的商业税收几乎都进入了列强的腰包,白银外流现象极其严重。
 真正为天津城市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实现现代化起步的是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天津作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学习西方文化的试验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摇篮。自洋务运动起,经历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商办发展历程后,到20 世纪30年代,天津的工业门类、工厂总数和投资规模位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二。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创造了近代中国100 个第一。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天津逐步成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