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张少康先生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数十年,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文心雕龙》,同时兼及中国古典美学。本书为《张少康文集》第一卷,收录《先秦诸子的文艺观》《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钟嵘〈诗品〉》三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并收入《先秦诸子的文艺观》日译本序,《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韩译本序。书前彩插载有珍贵照片,记录了张少康先生的友朋交往与学术、教学生涯,另有张健教授为文集所作《〈张少康文集〉引》。 |  
         
          | 內容簡介: |   
          | 本卷包括两种张先生早年学术代表作和一本经典概论。《先秦诸子的文艺观》系统梳理了先秦儒、墨、道、法及其他学术流派的文艺观念,为相关研究的拓荒之作,曾被译为日文在东京汲古书院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 以中西比较的视野,从艺术构思、艺术形象、创作方法、艺术表现的辩证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古人有关创作的思想理论体系,亦是在学术史上影响甚大之作,有韩译本在首尔法仁文化社出版。《钟嵘〈诗品〉》从理论和创作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诗品》的理论特色、批评方法及其诗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  
         
          | 關於作者: |   
          | 张少康 ----------------------------
 张少康,1935 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从北大退休后,曾任香港树仁大学专任教授、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文心雕龙》,同时兼及中国古典美学。
 |  
         
          | 目錄: |   
          | 目 录 先秦诸子的文艺观
 日译本序 / 兴膳宏 / 3
 小 引 / 6
 一 先秦诸子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 / 7
 先秦诸子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7
 先秦诸子文艺思想的历史渊源 / 9
 二 以“诗教”为中心的孔子文艺思想 / 17
 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对他文艺思想的影响 / 17
 孔子文艺思想的特征及基本内容 / 19
 孔子文艺思想的保守方面和消极成分 / 33
 三 墨子从狭隘功利观点出发的反文艺思想 / 35
 儒墨显学及其在文艺思想上的分歧 / 35
 《墨子·非乐》篇中对文艺的狭隘功利观点 / 38
 墨子的“三表法”及其在文艺批评上的运用 / 40
 四 孟子对文学批评理论的贡献 / 42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 42
 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 47
 “知言养气”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 51
 五 崇尚自然、神化的庄子文艺思想 / 53
 老子的文艺思想 / 53
 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关系 / 56
 标举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 / 59
 神妙化工的艺术创作论 / 64
 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 / 68
 六 荀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70
 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文艺思想上的体现 / 70
 “言志”和“明道”相结合的文学思想 / 73
 《乐论》篇中对文艺和政治关系的论述 / 77
 七 韩非子“以功用为之的彀”的文艺思想 / 82
 商鞅对儒家《诗》《书》《礼》《乐》的批判 / 82
 韩非子“以功用为之的彀”的文艺批评标准 / 83
 重质不重文的美学观 / 86
 韩非画论中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 / 88
 八 其他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 / 91
 《易传》中的文艺思想 / 91
 后期墨家的文论 / 96
 阴阳五行家的文艺思想 / 98
 结束语 / 101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
 韩译本序———致韩国的读者们 / 105
 前 言 / 107
 第一章 论艺术构思 / 110
 一 虚 静 / 110
 二 神 思 / 121
 三 感 兴 / 132
 四 物 化 / 143
 第二章 论艺术形象 / 152
 一 物象和意象 / 152
 二 神用象通和拟容取心 / 164
 三 隐 秀 / 174
 四 意 境 / 187
 第三章 论创作方法 / 199
 一 实录写真 / 201
 二 奇幻夸诞 / 219
 第四章 论艺术表现的辩证法 / 241
 一 形与神 / 243
 二 假与真 / 257
 三 一与万 / 271
 四 虚与实 / 283
 五 情与理 / 294
 六 理与趣 / 305
 七 情与景 / 314
 八 意与势 / 325
 九 文与质 / 333
 十 通与变 / 342
 十一 风骨与辞采 / 353
 十二 法度与自然 / 360
 第五章 论艺术风格 / 371
 一 才气学习 / 372
 二 世情与体式 / 379
 三 八体屡迁,会通合数 / 388
 四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 394
 后 记 / 400
 钟嵘《诗品》
 引 言 / 403
 一 我国齐梁时代的诗论专家 / 405
 钟嵘的生平和思想 / 405
 《诗品》的体例和结构 / 406
 《诗品》的写作及其与书、画论的关系 / 408
 二 诗学批评史上的理论丰碑 / 412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歌本质的探索 / 412
 赋、比、兴的重新阐释 / 416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歌的精神风貌与物质形式 / 421
 崇尚“自然英旨”,书写“即目”“所见” / 427
 “滋味”说的正式提出———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 432
 三 五言诗和诗人的历史总结 / 435
 五言诗繁荣兴旺的历史必然性 / 435
 五言诗发展的概况和不同阶段 / 437
 五言诗人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 / 441
 五言诗人艺术水平的等级品第 / 447
 四 文学批评方法的杰出典范 / 449
 历史比较法 / 449
 理论归纳法 / 451
 形象描述法 / 453
 环境分析法 / 454
 小结———中国古代诗话的滥觞 / 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