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著作之一,引入中国后已经出版至第九版,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9.4的高分。 |  
         
          | 內容簡介: |   
          |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著作,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综述性著作之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  
         
          | 關於作者: |   
          | 【英国】(英)约翰·斯道雷 ----------------------------
 约翰·斯道雷,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理论与文化史、电影与文化记忆、消费与日常生活等。斯道雷教授多次访问中国,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有较大影响。
 常江
 ----------------------------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听传播等,已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
 田浩
 ----------------------------
 田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文化、影视文化、数字新闻学、国际传播等。
 |  
         
          | 目錄: |   
          | 第一章何为大众文化/ 001 文化/ 002
 意识形态/ 003
 大众文化/ 007
 作为“他者”的大众文化/ 019
 意义的语境化/ 021
 拓展阅读/ 023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 026
 马修·阿诺德/ 027
 利维斯主义/ 035
 美国的大众文化:一场战后大讨论/ 043
 其他人的文化/ 052
 拓展阅读/ 054第三章从文化主义到文化研究/ 056
 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057
 雷蒙德·威廉斯: 《文化分析》/ 063
 E. P.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070
 斯图亚特·霍尔与派迪·维诺:《大众艺术》/ 074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082
 拓展阅读/ 084第四章马克思主义/ 086
 经典马克思主义/ 086
 威廉·莫里斯与英国马克思主义/ 090
 法兰克福学派/ 093
 阿尔都塞主义/ 108
 霸权/ 120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124
 空想社会主义/ 134
 拓展阅读/ 137第五章精神分析/ 14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140
 拉康精神分析学说/ 155
 电影的精神分析/ 162
 斯拉沃热·齐泽克与拉康式幻想/ 166
 拓展阅读/ 169第六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17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172
 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威尔·赖特与美国的西部电影/ 177
 罗兰·巴尔特: 《神话学》/ 182
 后结构主义/ 191
 雅克·德里达/ 191
 话语与权力:米歇尔·福柯/ 194
 全景敞视机制/ 198
 拓展阅读/ 202第七章阶级与阶级斗争/ 204
 阶级与大众文化/ 204
 文化研究之中的阶级/ 205
 阶级斗争/ 206
 消费作为一种阶级区分方式/ 210
 阶级与大众文化/ 212
 精英政治的意识形态工作/ 217
 拓展阅读/ 220第八章性别与性征/ 222
 女性主义/ 222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224
 解读言情小说/ 229
 《观看〈豪门恩怨〉》/ 239
 解读女性杂志/ 248
 后女性主义/ 256
 男性研究与男性气质/ 259
 酷儿理论/ 261
 交叉性/ 271
 拓展阅读/ 274第九章“种族”、种族主义与表征/ 277
 “种族”与种族主义/ 277
 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渊源/ 280
 东方主义/ 284
 白人性/ 297
 反种族主义与文化研究/ 299
 黑命贵/ 300
 拓展阅读/ 302第十章后现代主义/ 304
 后现代状况/ 304
 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 305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309
 让·鲍德里亚/ 312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 321
 后现代主义与价值多元主义/ 331
 全球性的后现代/ 335
 结语/ 343
 拓展阅读/ 343第十一章大众文化的物质性/ 346
 物质性/ 346
 作为行动者的物质性/ 347
 意义与物质性/ 350
 没有意义的物质性/ 356
 全球化世界中的物质体/ 361
 拓展阅读/ 363第十二章大众政治/ 365
 文化场域/ 368
 经济场域/ 383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重顾霸权理论/ 391
 群氓文化意识形态/ 393
 拓展阅读/ 395参考文献/ 399索引/ 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