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107.8
 
  《 
			荆棘里
			》
 售價:HK$ 
			47.1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65.9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第5版在保持原书“少而精”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研究型课程授课模式等需求进行重新编写,进一步突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特点。 |  
         
          | 內容簡介: |   
          |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建立工程与实践的观点,培养分析和解决数字电路及数字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电子技术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及后续深入学习该领域的知识打好基础。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共10章,包括数字电路概述、逻辑代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A/D转换与D/A转换以及数字系统的设计。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类、仪器仪表类及其他理工科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电子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采用本书的北京理工大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项目入选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名单(重点)。
 本书配有中英文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欢迎选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登录www.cmpedu.com注册后获取。本书还有配套视频,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
 |  
         
          | 目錄: |   
          | 目录 前言
 第1章数字电路概述1
 1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
 12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2
 13数字电路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4
 14电路测试和故障排除6
 141电路测试和故障排除的
 仪器设备6
 142故障排除7
 15数字电路EDA仿真分析与设计8
 本章小结9
 第2章逻辑代数及其化简10
 21计数制与编码10
 211常用计数制及其转换10
 212编码12
 22逻辑代数基础13
 221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
 复合运算13
 222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
 常用公式15
 223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17
 23逻辑函数常用的描述方法及
 相互间的转换17
 231逻辑函数常用的描述方法17
 232不同描述方法之间的转换19
 233逻辑函数的建立及其描述
 方法25
 24逻辑函数的简化26
 241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26
 242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26
 243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27
 25具有无关项逻辑函数的化简29
 26用Multisim进行逻辑函数的
 化简与变换31
 本章小结32
 习题33
 第3章集成逻辑门电路35
 31概述35
 32半导体二极管门电路36
 321半导体基础36
 322二极管的开关特性39
 323二极管与门电路40
 324二极管或门电路41
 33TTL集成门电路41
 331双极型晶体管41
 332双极型晶体管的开关特性42
 333二极管晶体管门电路44
 334TTL反相器45
 335TTL或非门和与非门52
 336TTL集电极开路门55
 337TTL三态门58
 34CMOS门电路60
 341MOS管60
 342MOS管的开关特性61
 343CMOS反相器62
 344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65
 345CMOS传输门和双向
 模拟开关65
 346CMOS漏极开路门66
 347CMOS三态门67
 348CMOS门电路的构成规律与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69
 35各类逻辑门的性能比较70
 351集成逻辑门系列70
 352TTL逻辑电路与CMOS逻辑
 电路对比72
 353ECL集成电路72
 354BiCMOS电路73
 36不同类型数字集成电路的
 接口75
 361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
 接口75
 362不同逻辑电平电路间的
 接口77
 本章小结78
 习题78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83
 41概述83
 4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83
 4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83
 42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85
 43加法器87
 431半加器87
 432全加器87
 433集成4位加法器88
 44编码器89
 441普通编码器90
 442优先编码器91
 443集成优先编码器92
 45译码器93
 451二进制译码器94
 452集成译码器的应用97
 453数字显示译码器99
 46数据选择器103
 4614选1数据选择器103
 462集成数据选择器104
 463数据选择器的应用105
 47数值比较器108
 4711位数值比较器108
 472集成数值比较器109
 473数值比较器的应用110
 48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和冒险111
 481竞争和冒险产生的原因111
 482逻辑冒险及其消除方法111
 483功能冒险及其抑制措施112
 49组合逻辑电路的系统应用113
 410用Multisim设计和分析组合
 逻辑电路114
 411用VHDL设计组合逻辑电路116
 本章小结118
 习题119
 第5章触发器122
 51概述122
 52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
 原理122
 521基本RS触发器123
 522同步触发器125
 523主从触发器129
 524边沿触发器132
 53触发器的主要参数136
 54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转换137
 541T/T′触发器137
 542触发器逻辑功能之间的
 转换137
 55触发器应用138
 56用Multisim分析JK触发器
 功能140
 本章小结140
 习题141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146
 61概述146
 6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47
 62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47
 622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
 分析149
 63常用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
 及其应用150
 63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150
 632计数器155
 633顺序脉冲发生器169
 634序列脉冲发生器170
 64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173
 641小规模时序逻辑电路的
 设计173
 642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的
 设计179
 65综合应用186
 66用Multisim分析时序逻辑
 电路188
 67用VHDL设计任意进制计
 数器189
 本章小结191
 习题192
 第7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199
 71概述199
 72矩形脉冲的产生199
 73集成555定时器200
 731电路结构200
 732工作原理201
 74施密特触发器202
 741概述202
 742555定时器构成
 施密特触发器202
 743门电路构成施密特
 触发器203
 744集成施密特触发器203
 745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204
 75单稳态触发器205
 751概述205
 752555定时器构成单
 稳态触发器205
 753门电路构成单稳态触
 发器206
 754集成单稳态触发器207
 755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208
 76多谐振荡器208
 761概述208
 762555定时器构成多谐
 振荡器208
 763门电路构成多谐振荡器211
 764石英晶体振荡器构成多
 谐振荡器211
 765多谐振荡器的应用212
 77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的
 系统应用212
 78用Multisim分析占空比可调的
 多谐振荡器212
 本章小结214
 习题2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本书是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科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能源、医疗、军事等领域都已得到广泛应用。数字电路由半导体器件组成,并能处理数字信号,而数字电子技术则以数字电路为主要研究对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书第5版在保持原书“少而精”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研究型课程授课模式等需求进行重新编写,进一步突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特点。具体做法如下:
 1基于课程特点,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凝练了课程思政要素,并录制了课程思政微视频。
 2对各章一些关键知识点增加了讲解视频。
 3在部分章节的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是编者基于多年研究型课程改革的成功实践,通过这些项目,可以提升学生分析电路、设计电路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第1、5、6、7章由王美玲执笔,第2章由杨毅执笔,第3、10章由江泽民执笔,第4章由金锋执笔,第8、9章由刘彤执笔。王美玲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组织、修改和定稿工作。感谢宋文杰在附录及VHDL的应用设计方面做出的贡献。
 限于编者的水平,此次修订的教材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北京理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