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1.一部诚意满满的极简中国民艺色彩史!艺术类自媒体大号“自然造物”良心之作,让100种濒危手艺起死回生,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2.古雅锁线精装切口刷边典藏版,采用烫金、起鼓、压凹工艺,内文铜版纸四色印刷,写给大众读者的美术通识读本,走过10年,超过600000千米的美的历程。近300幅图片 × 40多位口述者,借由颜色,我们走入传统手艺里的中国;借由故事,我们回归独属于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3.DFA亚洲影响力设计大奖、文化大奖团队,被新华社采访,央视专题《民艺再生,让传统回归当下生活》报道,民艺产品被小米、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争相抢购。
 4.从100种中国传统民艺色彩的前世今生,窥见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风流。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读者读懂中国传统手艺的美学精髓与精神内核。
 |  
         
          | 內容簡介: |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是一本以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为内容的访谈录以及关于他们手艺里的色彩美学的合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由民艺研究者和独立设计师联袂打造,按照色系进行章节安排,在每个色系中,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色彩。在这些色彩背后,是中国手艺人的历史,或引人注目,或举足轻重,或令人震惊。旨在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读者读懂中国传统手艺的美学精髓与精神内核。
 |  
         
          | 關於作者: |   
          | 自然造物 2013年创立,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手艺的田野调查,拍摄整理了大量影像,实物以及文字资料,于2020年建立“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并在过程中通过创新研究和创新转化,不断将传统民艺进行解构与再造,让传统回归当下生活。他们曾历时多年,跨越万里,寻访了超过一千个自然村落,拜访了超过一千位民间手工艺人,拍摄了两百余部纪录片,完成多个民艺再造项目,全网粉丝超过百万。其产品和设计多次获得非遗类文化奖项、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其他国内奖项。
 张雨秋
 独立设计师、写作者。长期从事大众艺术普及工作,著有《Photoshop CC完全自学教程:从入门到实践》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器物之色 陶色:二月春雨和春泥,半山青黛半山稀
 墨色:观者无言俱动色
 砚色: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木雕色:一水绕乡,自去自来“堂上燕”
 流黄色:一篾千丝,织可承香汗
 “棕”色:一双手里藏乾坤——荆褐“棕”色
 草编之色:蒲扇好凉风,扇夏不扇冬
 铜铁之色:千锤百炼的铜铁之色
 纸色:浅云素采
 第二章纸张染色
 剪纸
 年画
 风筝
 油纸伞
 第三章 织物染色
 刺绣
 织锦 / 堆锦
 夏布
 扎染
 第四章 其他染色
 瓷器
 泥塑
 漆器
 琉璃
 皮影
 |  
         
          | 內容試閱: |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并非一部包罗万象的色彩史,而是以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为内容的访谈录、他们手艺里的色彩美学的合集。 本书按照色系进行章节安排,在每个色系中,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色彩。在这些色彩背后,是中国手艺人的历史,或引人注目,或举足轻重,或令人震惊。
 当然,这本书里介绍的手艺人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所用的材料也大多来自山林或者溪流,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极其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复杂的现代大型机械。但这些手艺有些已经或者正在被现代生活中新出现的东西所取代。
 本书所要做的就是展示这些中国传统的色彩,它们有些源自手艺人日常使用的颜料,有些源自染料,甚至还有一些是工具本身的颜色。
 本书的两个主要创作者,一个是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民俗、民艺的研究,并且对“在地特色文化”进行调研、记录、传播的团队——自然造物。其成员多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们主张用充满现代感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带进现实,是传统民艺的践行者。他们同时是本书的绝大多数访谈资料及除古画《染色图》(p196)之外的其余图片版权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另一个是多年来钻研配色及色彩设计的独立设计师张雨秋,她除了撰写本书文本中的配色内容之外,还在每章最后附上了一张实用且包含许多色彩的附录(或者说色卡)。
 总而言之,本书由民艺研究者和独立设计师联袂打造,具体记录传统手艺人的在地故事,记录自然、人文、手艺中蕴含的颜色。
 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既能展现中国颜色文化、颜色象征和颜色发展史,又能彰显色彩在礼仪、文学、艺术中的表达。
 本书旨在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读者读懂中国传统手艺的美学精髓与精神内核。自然造物和张雨秋所著的作品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在专业史上和认识论上的不同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