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 編輯推薦: |   
          | 1.《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近30年,三易其稿编撰而成的医药学巨著。全书共52卷,附图2卷,收药1892种,附方1万余首。该书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 2.该书初刊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世称“金陵本”。后经多次刻印,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医药学者所重视,并誉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3.本排印本是以《本草纲目》最早的刻本金陵本为底本,参考相关文献整理而成。本次修订特点:①对全书进行了重新勘核,纠正2版中存在的不足和错漏,力求内容更加准确;②正文中标示养生文字和养生药物,层次更加清晰,阅读更加方便。③强化索引体系,书末除附有中药索引外,还增设中医病证索引、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4.本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阅读更加方便,内容更为实用。为中医药院校师生所需,也可供基层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  
         
          | 內容簡介: |   
          |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本排印本是以《本草纲目》金陵本为底本,参考有关文献整理而成。修订仍保持2版整理风格,正文新增养生文字标示及养生用药标记;书末除附有药名索引外,还新增中医病证索引、方剂索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设计新颖,阅读更加方便,内容更为实用。为中医药院校师生所需,也可供基层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  
         
          | 關於作者: |   
          |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王育杰:首都国医名师,知名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该校首届硕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原中药系主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精通内、外、妇各科疑难杂症治疗及亚健康调理。主编多部医学著作。
 |  
         
          | 目錄: |   
          | 上册 本草纲目序/23
 本草纲目总目/25
 凡例/29
 本草纲目附图卷之上/31
 本草纲目附图卷之下/173
 本草纲目序例第一卷/2
 序例上/2
 历代诸家本草/2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10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
 书目/14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
 总数/21
 神农本经名例/22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
 剂法则/30
 采药分六气岁物/33
 七方/33
 十剂/36
 气味阴阳/41
 五味宜忌/43
 五味偏胜/44
 标本阴阳/44
 升降浮沉/44
 四时用药例/45
 五运六淫用药式/46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
 补泻/47
 五脏五味补泻/47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48
 引经报使/55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57
 序例下/57
 药名同异/57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
 诸药/62
 相反诸药/73
 服药食忌/73
 妊娠禁忌/74
 饮食禁忌/74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76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80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81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83
 药对·岁物药品/83
 神农本草经目录/83
 宋本草旧目录/85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88
 百病主治药上/88
 诸风/88
 痉风/92
 项强/94
 癫痫/94
 卒厥/95
 伤寒热病/96
 瘟疫/99
 暑/100
 湿/100
 火热/101
 诸气/103
 痰饮/105
 脾胃/107
 吞酸嘈杂/109
 噎膈/109
 反胃/110
 呕吐/112
 哕啘/113
 呃逆/114
 霍乱/115
 泄泻/117
 痢/118
 疟/122
 心下痞满/124
 胀满/126
 诸肿/127
 黄疸/131
 脚气/133
 痿/135
 转筋/135
 喘逆/136
 咳嗽/138
 肺痿肺痈/141
 虚损/141
 瘵疰/143
 邪祟/144
 寒热/146
 吐血衄血/147
 齿衄/149
 血汗/150
 咳嗽血/150
 诸汗/150
 怔忡/151
 健忘/152
 惊悸/152
 狂惑/153
 烦躁/154
 不眠/155
 多眠/155
 消渴/155
 遗精梦泄/157
 赤白浊/158
 癃淋/159
 溲数遗尿/162
 小便血/163
 阴痿/164
 强中/165
 囊痒/166
 大便燥结/166
 脱肛/168
 痔漏/168
 下血/170
 瘀血/172
 积聚瘕/173
 诸虫/176
 肠鸣/177
 心腹痛/178
 胁痛/181
 腰痛/182
 疝/183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187
 百病主治药下/187
 痛风/187
 头痛/188
 眩运[眩晕]/190
 眼目/191
 耳/197
 面/199
 鼻/201
 唇/203
 口舌/204
 咽喉/206
 音声/208
 牙齿/209
 须发/212
 胡臭[狐臭]/213
 丹毒/214
 风瘙疹痱/215
 疬疡癜风/215
 瘿瘤疣痣/216
 瘰疬/217
 九漏/219
 痈疽/219
 诸疮上/225
 诸疮下/232
 外伤诸疮/236
 金镞竹木伤/237
 跌仆折伤/239
 五绝/241
 诸虫伤/241
 诸兽伤/244
 诸毒/245
 蛊毒/2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