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植物圣经(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典藏全彩复刻,跨越400年的科学与艺术瑰宝,一部改写人类植物认知的里
			》 
			 售價:HK$ 
			29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 編輯推薦: | 
         
         
          |  
            晚明是中国思想史的“大时代”和剧烈变动时期,传统儒家、道教和佛教等思想的“大传统”都发生了明显的价值重组和义理结构的重建。其中,与“庶民社会”这一社会转型直接对应的,是“民间宗教结社”的勃兴,尤其以教派形态存在的“民间宗教”为突出。晚明民间宗教一方面大量吸收传统儒佛道思想义理因素,另一方面以庶民社会为土壤,以宝卷为载体形式,从而构建出一个规模庞大、思想丰富的宗教信仰体系。此书是国内较早从“观念史”角度探讨教派宝卷所呈现出的思想或意识与正统儒释道三教(尤其是道教)思想联系的著作,具有开创意义。
           | 
         
       
      
      
      
      
         
          | 內容簡介: | 
         
         
          |  
            中国近世宝卷流行、民间宗教活跃的时期,大致对应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尤以晚明为盛。晚明民间宗教宝卷大量挪用了道教、佛教名相及儒家性理学术语,藉以表达自身宗教意识。本书秉承观念史分析方法,致力于考索儒释道等多种宗教观念(尤其是道教)在明清民间宗教文本里的投射。首先概述了晚明的宗教意识,厘清晚明民间宗教的基本观点;并分别以黄天道和弘阳教的宝卷为中心,集中研究其内丹学与宗教仪式;更以目连救母故事的各类文本演进为例,分析“孝道”诠释变动所反映的儒释道正统与民间宗教的复杂性纠缠;最后结合晚明宗教潮流,剖释民间宗教之特质。上所胪列,多属开创之举。本书采用了大量珍稀民间宗教原始文献,并结合佛教道教文献、正史、地方志、史料笔记、碑刻记载等中的相关资料,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蒋海怒 1975年12月生,籍贯江苏泗洪。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佛教思想史博士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选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2015-2016, Visiting Professor)、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外国人研究员(2022-2023),法国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中国研究系受邀访问学人(2019),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2019年度“访欧学人奖”获得者,现为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多个研究机构学术职务。所著译有《晚清政治与佛学》《慧远》《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之批判系谱》《禅之道》等多种,目前研究领域为唐宋禅及中国宗教思想史。
           | 
         
       
      
      
      
      
         
          | 目錄: 
           |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晚明宗教意识
 第一节 民间记忆里的晚明
 第二节 道教诸面相
 一 斋醮
 二 内丹修炼学
 三 神灵信仰
 四 世俗化,俗世化?
 第三节 道教在民间
 一 道教的性格
 二 中国根柢
 三 羞涩的命名
 四 双系统
 第四节 民间宗教的兴起
 一 氛围
 二 诸教派的涌现
 
 第二章 基本观念
 第一节 本觉思想
 一 从精英到草根
 二 罗教的纵横自在
 三 黄天道的家乡寓言
 四 炼养修辞术
 第二节 宇宙创生论
 一 道教生成论
 二 宝卷里宇宙创生神话
 第三节 末世论
 一 跨宗教考察
 二 三元模式
 三 末世与解脱
 四 未来世界构想
 第四节 神灵观
 一 全神理念与独尊意识
 二 神灵与三教
 三 家族化体系
 
 第三章:内丹:以黄天道为中心
 第一节 宝卷与内丹学
 第二节 内炼过程之分析
 一 内炼原理
 二 性功
 三 命功
 第三节 道教内丹学之歧出
 一 丹性说
 二 金丹信仰
 三 内丹与教派义理
 四 内炼与祖师崇拜
 
 第四章 科仪:以弘阳教为中心
 第一节 仪式类宝卷
 一 概述
 二 弘阳教五部经
 三 七部法忏
 四 荐亡经卷
 五 灯仪类文本
 六 其他宝卷
 第二节 各类仪式
 一 宣卷
 二 做会
 二 忏仪
 四 灯仪
 五 施食、扬幡和奠茶
 第三节 仪轨之特色
 一 兼取佛道
 二 简略实用
 三 深根民情
 
 第五章 孝道:以“目连救母”演进为例
 第一节 冥孝观念与四种解释
 第一节 佛教的原型
 第二节 明儒政治化阐释
 第三节 在民俗生活中
 第四节 母子隐喻
 
 第六章 民间宗教与晚明宗教潮流
 第一节 宗教世界与道德世界
 一 宗教劝善
 二 王纲和因果
 三 自度及家族济度
 四 入世与离世
 五 虚幻的母子关系
 第二节 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
 一 明代的三教论
 二 三教新形象
 三 宝卷与三教合一
 结语:宗教观念史研究
 主要征引书目
           | 
         
       
      
      
      
         
          | 內容試閱: 
           | 
         
         
           
            虽然称呼不同,但学术界对于明代中后期产生了某种新宗教类型有普遍性认知,与传统的摩尼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不同,它大量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并加以生活化、民间化、乡土化处理,我们将这种起自明代中期,演绎至清朝中期的新宗教类型命名为“明清民间宗教”,其对应文本形态是教派类“宝卷”,晚明时期被制作出的此类宝卷,正是本项研究的基础文本。二十年前,它们往往被当作金匮之秘珍藏而难于为学者利用,除手自抄录外,笔者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港台室复印宝卷常被索以每面伍圆的高昂费用。
 宝卷内容受到佛道教思想强烈影响,并因此常被早期研究者误读为民俗佛教或民间佛教。实际上,即使兼具佛道二种成分,它们之间也呈此消彼长趋势。成化、正德年间产生的无为教(罗教)大量汲取禅宗思想,构建出自身“五部六册”的文本体系,然而不久以后,黄天道就开始移植和消化道教理论体系和概念术语,并将之进行民间化、乡土化和生活化处理,这种趋势一直发展至明末阶段,至此,道教思想衍生因素则构成了宝卷的主体。
 而当我们将考察点转向道教自身时,将会轻易发现,这种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思想历经纷繁变化的中国本土宗教形式,在明代也出现了新动向,它因应宋元以来的世俗化潮流,更进一步地走向民间。然而与陈垣先生名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所分析全真教、大道教和太一教,明世尤其中后期,正统化道教也开始走向秘密隐修化,直接导致民间宗教宝卷文本里道教成分大量激增。
 宝卷里道教成分主要包括内丹修炼和斋醮科仪,然而它们的内涵又与正统道教存在明显差别。本书以晚明“黄天道”为对象详细分析了民间宗教“内丹学”的旨趣和特征,又以弘阳教为目标详致讨论了民间宗教的各类仪式,并指出了它们与道教自身思想的歧异之处。此外,在晚明时代,“三教合一”成为一大思想潮流,不仅正统儒释道思想对此有大量思考,民间宗教里也有痕迹。这里的一个例子是儒家孝道伦理,在晚明民间宗教文本中,它已经沾染浓厚的佛道色彩,而且进一步民间化,“目连救母”故事的演化反映了这点。经由对这一主题的不同宗教文本详细比较,我们发现,从印度到中国,从上古到明清,中国人“冥孝”,即死后尽孝观念产生了惊人的变化。
 综上,对晚明民间宗教的学术考察,本书采用了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它尽力去侦测儒释道正统思想通过何种途径衍变为民间宗教观念,而这些次生物与前者区分何在。
 笔者研究时段虽限于晚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直至清代中期,民间宗教依旧呈现繁盛趋势,可谓中华帝国晚期奇景之一。在帝制中央集权情况下,民间宗教文本的确表达出底层抗议,其情怀与精英阶层宗教信仰存在明显区别,但其中也夹杂着许多蒙昧迷妄因素,需要对此警醒、批判,并展开持续性学理分析。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前博士论文基础上略作修改、润色而成。原题《晚明民间道教研究》(南京大学,2004),根据评委意见反馈及本人对该领域理解的深化,特将书名改为《晚明民间宗教研究》。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徐小跃教授付出极大精力予以指导,谨致谢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