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65.8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57.2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107.8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108.9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65.8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误差和数据处理基础、试验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简介。从误差理论入手,分别介绍测量值与误差、偶然误差的分布、误差传递等误差理论中的内容,介绍统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介绍提高分析化学准确度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多因素序贯试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析因设计、响应面设计方法与应用,最后一章以较大篇幅对现时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之一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进行简要介绍,书末附有习题及常用的统计数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检测、矿物加工等多方面的应用,本书把误差与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实验设计作为重点。
 本教材适于工艺、工程类大学生和理工类研究生教学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教材对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自学应用。
           
         
      
      
      
      
      
      
         
          目錄  : 
           
         
         
           
            第1篇数据处理基础
 第1章概述1
 11本教材的目的1
 12实验设计的性质和价值2
 13本课程将学到或用到的统计研究方法4
 第2章误差和数据处理6
 2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6
 21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6
 212准确度和精密度7
 213误差和偏差8
 214标准偏差的计算12
 22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13
 221频数分布13
 222分布函数14
 23误差传递15
 231系统误差的传递16
 232偶然误差的传递18
 233极值误差与误差分配21
 24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2
 241有效数字22
 242数字修约规则22
 243运算规则23
 244测量值的记录23
 第3章有限数据统计处理25
 31总体的参数估计25
 311期望值和方差25
 312参数估计26
 32一般的统计检验30
 321离群值检验30
 322平均值检验34
 323F检验38
 第4章方差分析41
 41概述41
 411基本概念41
 412方法42
 42单因素方差分析42
 421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公式42
 422偏差平方和43
 423方差分析统计量44
 43无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49
 431无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49
 432偏差分解51
 433自由度51
 434方差52
 435F检验52
 436方差分析表53
 44有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54
 441交互作用55
 442偏差分解56
 443自由度57
 444方差57
 445F检验58
 446方差分析表58
 第2篇实验设计与统计应用
 第5章正交实验设计66
 51概述66
 511正交表66
 512正交表的特点67
 513正交表的优点67
 514正交表的分类68
 52正交实验设计68
 521正交实验设计步骤69
 522正交实验的数据处理69
 53多指标的实验72
 531综合评分法72
 532综合平衡法72
 54有交互作用的设计74
 541正交表的选择和表头设计75
 542按方案进行实验76
 543结果分析76
 55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77
 551总变差的分解77
 552分析方法77
 553适应范围78
 56正交表的改造79
 第6章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82
 61最陡坡法82
 611实例82
 612数学原理85
 613应用条件86
 62调优运算和单纯形调优法88
 63消去法90
 631“0618”法90
 632分批试验法91
 64小结92
 第7章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93
 71随机化区组93
 711什么是随机化区组93
 712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数据处理94
 713小结97
 72拉丁方98
 721概述98
 722拉丁方设计的数据处理99
 723拉丁方设计举例99
 73正交方100
 第8章析因设计初步103
 81基本原理103
 82析因设计的优点105
 83二因子析因设计105
 831简单析因设计105
 832统计分析106
 833一般的析因设计107
 834响应曲线和曲面的拟合107
 842k析因设计108
 841简介108
 84222设计109
 第9章响应曲面设计111
 91响应面概述111
 92最速上升法112
 93二阶响应曲面的分析115
 931稳定点的位置115
 932响应曲面的特征116
 933岭系统119
 94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119
 941拟合一阶模型的设计120
 942拟合二阶模型的设计——中心复合设计121
 943二阶响应曲面的BoxBehnken设计124
 第10章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初步126
 1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
 1011概述126
 1012回归方法127
 101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129
 102二元线性回归132
 1021回归方法132
 1022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133
 103主成分分析135
 1031概述135
 1032主成分的计算136
 1033主成分分析在企业效益中的应用139
 104聚类分析140
 1041概述140
 1042样品间的距离141
 1043聚类方法143
 1044其他聚类方法148
 第11章质量控制150
 111分析化学质量控制方法151
 1111全程序空白值实验值控制151
 1112标准曲线151
 1113平行双样153
 1114加标回收153
 1115标准参考物的应用154
 1116方法对照154
 112质量管理图154
 1121概念154
 1122质量管理图的绘制与应用157
 1123控制图的识别161
 第3篇计算机程序简介
 第12章大型统计软件SPSS简介163
 121SPSS简介163
 1211SPSS概述163
 1212SPSS界面164
 1213SPSS的菜单165
 1214SPSS的其他窗口165
 1215SPSS的退出165
 122SPSS基本操作165
 1221数据的输入166
 1222统计分析168
 1223图形分析169
 1224结果输出170
 123平均值检验170
 1231均值过程(分组求均值)170
 1232两组数据t检验172
 1233配对比较174
 124方差分析176
 1241单因素方差分析176
 1242两因素方差分析176
 125正交实验设计设计与方差分析179
 1251正交实验设计179
 1252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181
 126线性回归185
 1261一元线性回归185
 1262二元线性回归187
 127主成分分析188
 128聚类分析192
 1281K均值聚类过程192
 1282系统聚类195
 129质量控制图201
 习题204
 附表212
 附表1Nair检验临界值表212
 附表2单侧Dixon检验统计量和临界值212
 附表3双侧Dixon检验统计量和临界值213
 附表4Grubbs检验临界值表214
 附表5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的临界值214
 附表6标准正态分布表215
 附表7t分布表(双侧)216
 附表8F分布表(单侧)217
 附表9相关系数临界值表220
 附表10正交表221
 参考文献232
           
         
      
      
      
      
         
          內容試閱  : 
           
         
         
           
            本教材是在2005年出版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一书的基础上,加入了编者近几年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扩充,进而修订而成。本教材第一版出版后,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读者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大量思路,编者在此表示感谢;还有一些读者特意指出了教材中的个别文字、数字的错误,编者在此对他们的认真态度致以诚挚的敬意。
 本教材第一版出版已有九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体会到的。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时期比较特殊,我国在管理政策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因此本教材修订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以做到与时俱进。如关于离群值的计算及判断,就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期间,本教材还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材,这也督促我们在修订本教材时更加认真,对教材中的措辞、数据等进行了更加严谨的审查和更正。同时,这些年里,同仁们也把他们大量的成果予以分享,本教材修订过程也向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以期能够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为祖国的建设和繁荣昌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教材修订时仍保留了原来的框架和定位。全书仍包含3篇,每一篇包含若干章节。其中第1篇主要对误差理论和有限数据统计处理进行了较大修订。第2篇除了在正交设计一章增加了大量内容外,根据读者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增加了析因设计和响应面设计两章内容;其中析因设计主要为响应面设计打基础,而响应面设计的宗旨是精细设计,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设计,这一方法的掌握更加有助于研究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第3篇仍只介绍SPSS软件。由于该软件更新很快,本次修订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19.0版,而且本版软件比较容易获得。
 本书原有的各章内容仍由原编写老师修订完成,新增加的两章中,第8章析因设计初步和第9章响应曲面设计分别由王力和刘振学编写,最后由刘振学对全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同时,在本书修订过程中,还得到了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周仕学院长、邵谦副院长和吕宪俊副院长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8月
  
 第一版前言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掌握了数学工具,也就拿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大学四五年中会学到不少数学原理和方法,但那是纯理论的,若要求学生们自己将之应用于实践,就需要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同时,一些相关概念和方法在大学数学(包括数理统计)中也不作介绍,因为那是专业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一些误差、公差等。因此,虽然学生学了许多数学和统计方法,但会用的不多。而由于专业问题,让数学老师讲解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也不现实。因此,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由纯理论的统计学理论过渡到实际应用,就需要开设另外的课程。
 我院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开设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最初是某些课程的需要,花费一定课时进行误差与数据处理方面的讲解和练习,尔后慢慢独立了出来,成为化学工程和工艺、矿物加工等本科专业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独立的课程。随着课程的进行,老师同学们又有了新的需要,于是慢慢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尔后又逐步趋向完善,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实验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当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艺改造和优化时,不先进行认真设计,不进行严格的数学运算,最后的结果仍然缺乏说服力。一个生产过程不可能停下来让你进行科学研究,你必须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工艺过程改造,而且生产过程中的试验研究成本很高,没有认真严谨的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是不行的。一个人一直埋头于实验室,他可能会干出一些成绩;但如果注意科研工作的方法论,他的工作效率会高得多,出成果也会快得多。当然,进行实验设计,对取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以得出合理科学而又全面的解释,还要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
 本书第四章为黄仁和老师完成,第六章为王力老师完成,第七章和第八章的1、2节为田爱民老师完成,其余各章节为刘振学老师完成,最后由刘振学老师对全部内容进行调整、完善。除了参考其他教科书的内容外,我们还都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对各章节中的许多内容进行了创作。马继红、汪兴隆和武艳菊等在读研究生参与了部分文字图表以及公式等的录入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在本书编著过程中,还得到了我院谭允祯院长、周仕学副院长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