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  
         
          | 關於作者: |   
          | 罗周,国家一级编剧,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主要上演作品有:昆剧《春江花月夜》《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世说新语》,京剧《大舜》《蓄须记》,锡剧《一盅缘》《烛光在前》,扬剧《衣冠风流》《不破之城》,越剧《乌衣巷》《凤凰台》,音乐剧《桃花笺》,话剧《张謇》等,其中20余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各门类项目资助。作品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并获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  
         
          | 目錄: |   
          | 上? ? 编 3 | 《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
 5 | 小? 引
 7 | 冷秋千尚挂下裙拖 ——《牡丹亭·拾画》研究
 10 | 叫得你喷嚏一似天花唾 ——《牡丹亭·叫画》研究
 13 | 一点一滴又一声 ——《长生殿·闻铃》研究
 15 | 小尼姑年方二八 ——《孽海记·思凡》研究
 18 | 只得咬定罗衫耐 ——《西厢记·佳期》研究
 22 | 岂独伤心是小青 ——《疗妒羹·题曲》研究
 25 | 那一枝不是我的渡舡 ——《祝发记·渡江》研究
 27 | 勾取那辜恩贼 ——《焚香记·阳告》研究
 30 | 怎把这重沉沉一个愁担儿消除 ——《长生殿·酒楼》研究
 34 | 私心许,目乱迷 ——《水浒记·借茶》研究
 38 | 愁人莫与愁人说 ——《艳云亭·痴诉点香》研究
 42 | 青山今古何时了 ——《琵琶记·扫松》研究
 45 | 借测字,慢慢探真相 ——《十五贯·访鼠测字》研究
 49 | 心猿意马,教我好难拿 ——《蝴蝶梦·说亲回话》研究
 53 | 谁家夜月琴三弄 ——《玉簪记·琴挑》研究
 57 |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牡丹亭·游园》研究
 60 | 白老鼠钓赤练蛇 ——《鲛绡记·写状》研究
 66 | 想玉人飘泊归何处 ——《绣襦记·当巾》研究
 68 | 武二,你将我做什么人看待吓? ——《义侠记·戏叔》研究
 72 | 那其间煞费红娘口 ——《西厢记·拷红》研究
 76 | 和你比着先前又亲 ——《幽闺记·拜月》研究
 79 | 云山满目,烟树模糊 ——《牧羊记·望乡》研究
 83 | 鬼磷明灭,空庭草碧 ——《连环计·议剑》研究
 87 | 脱下了凤衮氤氲 ——《铁冠图·刺虎》研究
 91 | 总朕错,请莫恼 ——《长生殿·絮阁》研究
 95 | 袖儿里落下孝头绳 ——《荆钗记·见娘》研究
 100 | 错认新郎作旧交 ——《风筝误·前亲》研究
 103 | 两下里又生欢庆 ——《雷峰塔·断桥》研究
 107 | 这颜色不似在泉台 ——《牡丹亭·冥判》研究
 111 | 早惊破月明花粲 ——《长生殿·醉妃、惊变》研究
 115 | 猛魂灵寄在刀头下 ——《邯郸记·捉拿、法场》研究
 118 | 银子来、银子来 ——《绣襦记·卖兴》研究
 122 | 月落重生灯再红 ——《牡丹亭·离魂》研究
 124 |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虎囊弹·山门》研究
 128 | 好个怜民的知府 ——《十五贯·见都》研究
 131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牡丹亭·惊梦、寻梦》研究
 135 | 好教我难禁架 ——《长生殿·埋玉》研究
 139 | 跪吓?是卑人的本等 ——《狮吼记·跪池》研究
 143 | 似吞刀,在我心头刃 ——《水浒记·杀惜》研究
 147 | 破壁残灯零碎月 ——《烂柯山·痴梦》研究
 151 | 创作谈
 153 | 一戏两看《桃花扇》 ——以《寄扇》为例看昆曲名著的整理改编
 158 | 戏曲创作:题旨的确立与实现
 169 | 不曾触及之处 ——我的历史题材剧目创作
 174 | 一定会被看到
 178 | 粉墨酣畅叙生平 ——浅谈淮剧演员梁伟平的表演历程
 187 | 隐忍的力量 ——我看《卿卿如晤》中孙薇的表演
 191 | 《哭秦》:比好更好的石小梅
 196 | 不知乘月几人归
 200 | 施夏明:燃烧的少年
 206 | 罗周:无一字无目的
 215 | 提纲札记
 217 | 音乐诗剧《鉴真东渡》大纲
 223 | 《泉》梗概及思索
 231 | 《连环计》分场提纲
 234 | 有关《孔雀东南飞》之题旨与分场大纲
 236 | 暴雨与树木 ——《哀猿弓》创作谈
 239 | 扬剧《黄鹄歌》分场大纲
 244 | 我在镜中等你 ——《燕子楼》创作札记
 247 | 越剧《莫愁女》创作阐述
 250 | 昆曲《绿嶂山》编剧阐述
 254 | 无场次京剧《落梅吟》内容简述
 257 | 有关《落梅吟》京剧改编的若干思索
 263 | 崇高的舍弃 ——漫谈《嫦娥奔月》
 265 | 京剧《骆驼泉》阐述
 272 | 《独角兽之夜》分场提纲
 276 | 话剧《张謇》创作札记
 279 | 绣架上的锦字书 ——《卿卿如晤》创作小记
 283 | 中型锡剧《东坡买田》分场大纲
 288 | 瑟与火之歌 ——《素女与魃》创作随笔
 292 | 《包公出山》分场大纲
 298 | 关于瓷器命题的简叙与故事
 308 | 历史题材剧目创作分享 ——从《世说新语》说开去
 316 | 燕子不肯巢空庭 ——《舞衣裳》创作小札
 330 | 《浣纱记》整理改编思路阐述
 332 | 风雪银铃 ——赣剧《红楼梦》创作小札
 342 |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剧本阐述
 354 | 失落的身影 ——谈谈《倩女离魂》之整理改编
 360 | 话剧《新华方面军》故事梗概
 366 | 完成不可能 ——话剧《新华方面军》创作札记
 374 | 《牡丹亭》:生死梦中
 378 | 《牡丹亭》整理改编简述
 
 下? ? 编
 385 | 剧? 本
 387 | 昆剧《春江花月夜》
 419 | 附: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创作谈
 421 | 锡剧《一盅缘》
 452 | 附:一盅香茗得相逢——《一盅缘》创作谈
 454 | 扬剧《衣冠风流》
 486 | 附:一洞花开蔷薇满——扬剧《衣冠风流》创作心得
 489 | 京剧《孔圣之母》
 519 | 附:在你怀中——《孔圣之母》创作谈
 522 | 扬剧《不破之城》
 551 | 附:我梦扬州,扬州梦我——《不破之城》创作小札
 555 | 京剧《大舜》
 585 | 附:《大舜》创作小札
 589 | 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
 618 | 附:星月为灯——《梅兰芳·当年梅郎》创作札记
 622 | 昆剧《顾炎武》
 650 | 附:昆剧写作:以《顾炎武》为例(授课节选)
 654 | 秦腔《望鲁台》
 688 | 附:一挑土生万挑土——《望鲁台》创作谈
 692 | 昆剧《世说新语》系列折子戏
 692 | 驴鸣
 700 | 索衣
 709 | 开匣
 718 | 访戴
 728 | 附 1:《驴鸣》剧本阐述
 733 | 附 2:《索衣》剧本阐述
 737 | 附 3:《开匣》剧本阐述
 741 | 附 4:走出你的舒适区——从《世说新语·访戴》说起
 744 | 昆剧《浮生六记》
 774 | 附:一梦浮生归去来——《浮生六记》创作小札
 777 | 京剧《蓄须记》
 803 | 附:层林尽染的秋季——《蓄须记》创作小札
 807 | 黄梅戏《第一山》
 840 | 附:山水红尘——《第一山》创作小札
 844 | 秦腔《无字碑》
 879 | 附:妻子、母亲与皇帝——《无字碑》创作
 884 | 越剧《凤凰台》
 915 | 附:诗与红尘——《凤凰台》创作札记
 919 | 昆剧《眷江城》
 954 | 附:《眷江城》创作小札
 958 | 锡剧《泰伯》
 989 | 附:我把天下,托与你了——锡剧《泰伯》创作随笔
 998 | 锡剧《烛光在前》
 1031 | 附:《烛光在前》创作小札
 1035 | 汉剧《夫人城》
 1073 | 附:英雄之殇——汉剧《夫人城》创作小札
 1082 | 昆剧《瞿秋白》
 1113 | 附:《瞿秋白》创作札记
 1116 | 附:罗周编剧上演作品一览表
 1122 |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后记 
 在王馗老师的反复催督下,我们完成了文本整理,除去从百余部剧本中选了 20 部之外,他几乎将我其他与戏剧相关的散碎文字“一网打尽”。在我走上专业编剧之路 13 年后,终于有了这部书稿,以回馈陪伴我一路走来的亲人、师长、朋友们。
 感谢之余,絮叨三点:一是少数剧本,如《无字碑》《烛光在前》《夫人城》等,因编稿之时,舞台演出尚未成型,故录入文本亦非定稿,若与演出版对比来看,恰也能见从案头到场上的文本迁变。二是书中收录的,是我 2010 年年底至 2022 年年初的作品,此后完成之 《蝴蝶梦》《郑板桥》《有盐同咸》《诗宴》等作,水准或在部分入选剧本之上,只好日后分享。三是书中选入不少昆曲,缘于这是我至爱的剧种之一。记得 2010 年,我尚不知南北曲为何物,仅凭着一本《元曲鉴赏辞典》与孟浪无知的劲头,写就了昆剧《春江花月夜》。那时,张弘先生说:“罗周,你有个昆曲的灵魂。”我竟当了真。一晃 13 年,虽说写作工具书换作了《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但对于格律,我始终不甚严谨,而将其裁决权,交与唱腔设计和演员。只要他们说可谱、可唱、尽情、动听,我便不再纠缠字词。幸亏一路行来,遇上的都是像迟凌云、孙建安这样极富才华、经验的作曲老师,像石小梅、张军、施夏明这样不世出的表演艺术家,才有了《春江花月夜》,有了《浮生六记》,有了《瞿秋白》等三部昆剧现代戏,有了《世说新语》……日后呢,当对自己更严格些,也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探索的快乐。 这书,献给亲爱的坚坚,献给所有爱我与我爱的人。当我把它交与你,我便是将那个最可爱的自己,也交与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