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信件中,父亲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成功地给予了孩子良好的人格培育和情感培育——他尊重孩子的观察判断与思考价值,用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儿子交心,并且不羞于流露父亲的真情实感。与传统家书不同,《父亲的声音》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期待适应于当今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也以欣赏、肯定为主,这或许能对普遍有育儿焦虑的虎爸虎妈有所启发。 |  
         
          | 內容簡介: |   
          | 《父亲的声音》是一本书信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写给青春期儿子的信件。信中的内容都是人生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关于应追求什么样的爱情与婚姻;关于自由与博爱的价值倡导;关于对学习、工作和“成功”应有怎样的态度;还有,大到何为幸福、勇气,小到如何花钱、择友,等等。每一封信就是一篇小品文,有着较强的可读性 |  
         
          | 關於作者: |   
          | 谢强,译审,翻译法国哲学、艺术、社会学等近40部著作,随笔作家,出版巴黎三部曲《感觉无度》《淘趣无疆》《情爱无错》,以及《电影的法国》《红磨坊》等专著,曾任《中国银幕》杂志主编,中影集团驻法**代表。 |  
         
          | 目錄: |   
          | 目 录 引 子/001
 
 妈妈留下一封信/003
 你继承了妈妈的美丽/009
 婚前要得越多,婚姻中失去得就越多/011
 爱情的泰山,很少有人能登顶/014
 在平等的条件下,自由与博爱不是问题/016
 父母所赐,真爱生命/019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个选项/021
 你不是我们的面子,你是我们的延续/023
 钱是用来提高品质的,不是提高身价的/025
 人活着不难,活出和谐来很难/028
 我们可以做父母,也必须做夫妻/031
 夫妻在家吃饭叫过日子,在外吃饭叫浪漫/034
 物质上的奢侈比不上文化上的奢侈/037
 做别人鼓吹的事,是因为自己不知做什么事/040
 我们敢说有朋友,但不敢说有友谊/043
 拒绝别人的说教也是一种自负/046
 可以不做成功人士,但要有成功人生/049
 在很多情况下,赢了别人会输掉自己/052
 你如果爱书,你就会觉得幸运和幸福/055
 学问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看法和应用/058
 爱好是一种经得起曲折和考验的品质/061
 让人忽视尊重的,一是爱,一是偏见/064
 只要接受吃亏,吃亏就会停止/067
 学霸进入社会后就霸不成了,很快成为靶子/070
 不做小心眼的人,就是一种包容/073
 没有诗的旅行是出差,没有诗的聚会是开会/077
 相守的珍贵往往在于离别的愁苦/081
 我们常被气质迷倒,这就是品位的杀伤力/085
 通情达理时,打闹就是爱情的烟火,否则是玩火/089
 高考不一定要考得高,但要考得上/093
 柔软变成刚强,勇气化为力量,这就是勇敢/097
 我们都不是竞争的赢家,赢家是别人/101
 爱是一种感觉,凭感觉找幸福,得到的是幸福感/105
 学校的洁净是让学生看到一切好的东西/109
 每个人的爱情是不一样的,但婚姻大体相同/113
 没有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只有科学思维/117
 血脉是路,心灵是我们,路通了,心也就通了/121
 大众生活是互联网,自己的生活是电脑/124
 爸爸妈妈都会做事,都不会做官/128
 能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人就是传奇的人/132
 好的人生一定是好选择的积累/136
 真爱是人不在以后的思念/140
 父母要学会说话,孩子要学会听话/144
 男人不仅要有男子气,还要有男人观/148
 不幸福的人才追求幸福感/151
 我们无法总赢,但能做到少失败/154
 西方人看谁活得快乐,东方人看谁活得成功/158
 生活可以平淡无奇,但记忆要有声有色/162
 事实证明,人不为财未必死/166
 能让人思念的人一定是被人爱戴的人/169
 文学是望远镜、放大镜、凹凸镜/172
 没必要成为哲学家,但要做生活的哲人/176
 能看到绘画的不可见部分,才叫懂画/180
 我们是音乐的邻居/184
 我们收藏古董,其实是古董收藏了我们/187
 家要重装饰,人要重装修/191
 等待是人要学的一大课题/195
 创造方便是能力,享受方便是丧失能力/199
 有的人不追时尚反而时尚/203
 我们实际上是不喜欢阳光的/207
 能表白爱不一定能表达爱/211
 有时候越成功的人离雅越远/215
 见多不等于识广/219
 只把电影当休闲,既糟践电影,也糟践自己/223
 我们无法掌控生命,但能用好时间/227
 学霸不是比谁更勤劳,而是比谁更有天分/231
 做第一是超越自己,做唯一是自以为是/235
 后 记/239
 |  
         
          | 內容試閱: |   
          | 序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一句众所周知,却很晚才能懂的老话。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期许早在母亲胎中,甚至孕前可能已经形成。随着这种期许的形成,“可怜”与父母也就如影随形了,一生都无法改变。当下,年轻人或许不愿意再做可怜的父母,也可能根本不认同可怜的定位,但有一点我认为值得做,那就是尽早地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可怜、可爱、可信,不一定非要等孩子做了父母以后才自己领悟。我写这本《父亲的声音》就是以此为初衷。在孩子即将长大成人之际,在孩子经历生活磨难之际,在家庭出现变故之际,将孩子的心与父母的心调在同一波段上,让他们感知父母的心律。孩子不仅是血缘上的传承,也是精神和心灵上的承继。还有父亲,这个在孩子眼中寡言少语却支撑家庭的形象,要开口说话,把心交给孩子。通常,一个沉默的画面只能留存在记忆中用于回忆,而有声有色的画面可以在现实中调动和影响孩子的情智。父母把心早一点系统地告诉孩子,父亲早一点与孩子交心, 这将是一幅多美的家庭画面。如果孩子早知父母心,社会就一定会流行“可爱天下父母心”了。
 
 慰儿:
 妈在你一周岁时,以父母的名义给你写了一封家书。我当时看过,没有特别的感动,只是遵照她的要求,作为一份档案,郑重地保存起来了。
 妈妈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在每年你生日时写一封。这封信竟然是她亲手留给你的唯一一封家书。时隔十七年后,再看到它,我觉得它更像一封遗书,把她对你的爱和期望一并写下来,内容完整,面面俱到。我觉得她是先知先觉,加上,她要求你在13 岁之前,一定要背下她为你挑选的中国经典智慧书籍,应该说她在不知不觉中做下了先知先觉的事。爸爸恨自己对此没有丝毫的意识,还自称是敏感分子,是先知分子。现在读这封家书,除了思念、佩服和感动,还产生了责任感、使命感。她迈出了第一步,并不是自己要走完这个旅程,而是要我,甚至要孩子你共同完成这段亲情和爱的旅程。现在,我就接过这个接力棒,把妈妈开启的书写旅程继续下去,让它从一封家信,变成一本家书,再由你从一本家书写成一部家书。
 孩子,接下来爸爸要唠叨了,要讲一些故事,家的故事、妈妈的故事,当然还有关于我们梦想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你出镜或不出镜,都是主角,都是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存在。爸爸只是一些闪回镜头,让记忆有形、有色、有情。我们就从妈妈的这封家书写起吧。
 
 2016.8.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