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曼祖和低浮雕两条线索成文,在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侧重与主次。强调在浮雕的历史上下文中看曼祖;也以曼祖为契机,回顾并反思浮雕艺术。在此基础上,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对比。通过浮雕重新审视艺术史,并发现其中被人忽视的独特侧面; 同时收获一种反观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全新视角。造型语言是本书所有论述的落脚点,所以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个案研究(虽然在第一章中,会有关于曼祖所处时代背景的相关讨论,但这并非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也并非简单梳理浮雕的历史,而是以此为基础,探讨低浮雕造型语言及传统造型艺术的相关问题。本书将首先理清有关浮雕的概念和定义问题,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申明“压缩”是低浮雕造型语言的核心价值。进而梳理浮雕造型语言在历史中演进、变化中的大致过程和一般规律。接下来,在明晰了浮雕的发展轨迹之后,将曼祖的作品放置在这一历史脉络中,体认其浮雕作品的价值,并以其超越西方艺术史的低浮雕造型语言特征,对接中国“以线造型”的传统艺术手段,并以中国视角认识其低浮雕艺术的独特性。最后,本书将在最后一章对低浮雕艺术进行美学梳理,在“观看”“制约”“时间性”和“线性审美”四个方面,分四节进行论述。以图阐明低浮雕独特的审美特性和美学价值。
|
| 關於作者: |
|
王海同,博士、副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具象雕塑工作室主任。工作经历:2006年赴瑞典参加 “ Knock On Wood ” 国际雕塑创作营2010年~2013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14年~2015年供职于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201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推荐赴意大利游学考察2018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主要作品:《 他们 》入选并参加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凝固的时间 》入选并参加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王国维,陈寅恪像 》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 他们 》参加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大展”《 夜 》参加 “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 无题 》参加 “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无题 》参加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水木清华· 国际校园雕塑大展”《 勇士的爱 》参加 “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并获“雕塑梦想”优秀奖《 倾听 》参加 “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并获“雕塑梦想”佳作奖《 琉璃厂浮雕墙---荣宝斋 》参加北京 “传统与现代——铸造城市文明”城市雕塑展《 无题 》参加 “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蓝色畅想2010雕塑展” ,并获优秀奖《 马蹄山 》入选 “塑说长白山” 2014中国当代雕塑作品邀请展发表文章:《 凝固思想 》发表于《 学院雕塑 》(总第16期,2012.04)《 何去何从 》发表于《 学院雕塑 》(总第19期,2013.03)《 音乐与雕塑之比较 》发表于《 学院雕塑 》(总第23期,2014.03)《 墙面上的低语 》发表于《 中国雕塑 》《 曼祖的回归与变革 》发表于《 中国雕塑2020 》(年刊)《 曼祖的时代 》发表于《 美术学报 》(总第120期,2020.03)《 东西方之辩—曼祖低浮雕中的线 》发表于《 美术研究 》(总第195期,202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