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近些年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考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文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接触的文化元素,其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一款趣味精美,符合孩子阅读习惯,易于分析、理解、记忆、想象,并遵循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思维导图绘本版,通过阅读,让孩子从小聆听感受古人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语文知识,还可以成为孩子未来考试加分的智慧锦囊。 |  
         
          | 內容簡介: |   
          | 12幅精美绘图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展现传统节日大场景
 12个趣味故事
 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
 12首节日古诗
 诠释中国节日的习俗
 12首节日儿歌
 增添中国节日的趣味,通过介绍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相关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  
         
          | 關於作者: |   
          | 梦学堂,专业从事少儿图书的开发、编写和出版工作。出书范围包括:适合0-6岁幼儿阅读的低幼启蒙读物、儿童文学、青少年助学读物、科普百科、绘本等。拥有一支由十余名资深编辑组成的创作团队,并由一批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专家担任顾问,近年来出版了《情绪森林系列故事绘本》《莫莉系列故事绘本》《我的第一本大百科全书系列科普绘本》《开心读漫画成语》《十万个开心小问答》等一批十分畅销的图书。 |  
         
          | 目錄: |   
          | 传统节日的由来 / 06 节日的文化内涵/ 07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08
 春节/10
 元宵节/12
 二月二/14
 三月三/16
 清明节/18
 端午节/20
 七夕节/22
 中秋节/24
 重阳节/26
 冬至节/28
 腊八节/30
 除夕/32
 公历节日表(部分)/ 34
 |  
         
          | 內容試閱: |   
          | 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相信祭祀神灵可以带来好运和丰收,因此他们会在特定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些祭祀活动有着约定俗成的仪式程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节庆民俗,这便是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已初露端倪,其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则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灯会、赛龙舟、拜神祭祖等。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中鲜有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风俗习惯的互相融合,这给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汉代以后,主要的传统节日已经普及全国各地。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的严肃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成为风俗。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在历史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有些节日的庆祝日期古今有所不同。
 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由此创造了许多美好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着追求。
 古代时,每当节日来临,文人雅士、诗人墨客常常吟诗助兴,因此流传下来无数诗文佳作。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给中国的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超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每逢节假日,举国欢庆,热闹非凡。节日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发展出了众多富有内涵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起着凝聚人们情感、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张灯结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服,吃着团圆饭,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在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迎接充满生机的春天。
 清明节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中国人讲究孝道,在清明节这天,要去祖先的坟前扫墓、祭拜,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清明还是一个节气,此时严寒已去,万物复苏,也是出门踏青的好时候。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天象上苍龙七宿上升到正南中天最高位置的时候,“端”和“午”代表端正、中正。这是太阳高照、生意盎然、蓬勃向上的时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人们祈福辟邪、欢庆娱乐。2008年,端午节被国务院规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天晚上的月亮像圆盘,又大又圆。月儿圆,象征着家庭团聚、和谐美满。人们在这天和家人在一起,吃瓜果、月饼、团圆饭,看花灯,赏月。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也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人们骑马射箭、唱歌跳舞来庆祝丰收。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用篝火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人们用互相泼水的方式洗去过去一年的污秽与不顺,迎接全新的开始……
 
 春节又叫农历(阴历)年,俗称“过年”,农历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通常会持续一个月。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年画,吃饺子,拜年等。
 2006年,春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