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量,共同编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用以指导今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一、 丛书名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工作指导手册系列)
 二、 学术总监
 冯骥才
 三、 丛书主编
 苑 利 顾 军
 三、丛书内容
 该丛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本丛书初定20本,共探讨20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杨红
 (三)《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编撰工作指导手册》郭平苑利
 (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指导手册》王福州苑利
 (五)《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周建明苑利 √
 (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工作指导手册》杨红
 (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工作指导手册》杨慧子
 (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顾军苑利
 (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蒲娇 √
 (十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工作指导手册》何燕苑利
 (十二)《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码解读》苑利齐易
 (十三)《中国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指导手册》苑利毕瑞 √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齐易 √
 (十五)《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
 (十六)《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十七)《新版中国文物保护法解读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
 (十八)《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
 (十九)《中国吉祥图案活用工作指导手册》朱青峰 √
 (二十)《中国非遗田野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
 三、丛书体例
 (一)本丛书将设计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每本6万字。
 (二)本丛书将采取问答体方式,通过一问一答,形象生动地解答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所关注的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解答篇幅在300-400字(一页纸)左右。
 四、丛书作者
 (一)丛书作者必须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基本原理,以确保本丛书表述理念的正确。
 (二)丛书作者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必须有前期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举重若轻,做好该领域的专业性指导工作。
 (三)丛书作者必须具有循循善诱的讲述能力,以确保这套丛书的通俗性。
 |  
         
          | 關於作者: |   
          |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局国家5A级景区评委、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花奖评委、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初评委、国家博物馆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委员、国家哲社科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数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  
         
          | 目錄: |   
          | 一、调查准备篇 一 调查传承人提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二 在调查中需要关注哪些主要问题?
 三 调查时的禁忌是什么?
 四 如何很快地和传承人搭建田野关系?
 五 传承人口述史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六 口述史访谈的内容整理有哪些技巧?
 七 访谈中为什么一定要收集一手资料?
 八 如何掌握口述史写作的方法和基本技巧?
 九 如何看待传承人口述史写作的文体问题?
 十 传承人口述史写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个人生活篇
 一 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传承人的成长经历?
 二 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传承人父母的情况?
 三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传承人青少年成长地的历史和发展?
 四 为什么我们必须知晓当地的民俗文化?
 五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街坊邻居们对传承人的评价?
 六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的生态?
 七 为什么我们需要现场看到传承人的作品和创作?
 八 为什么我们必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
 九 为什么我们需要问到传承人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
 十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的影响?
 十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特色?
 十二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传承人一生中最痛苦的事?
 十三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传承人最快乐的时光?
 十四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传承人家庭成员的情况?
 十五 为什么我们需要和传承人交成知心的朋友?
 三、个人求艺篇
 一 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传承的经过?
 二 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传承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苦?
 三 为什么要让他们讲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象中最深刻的往事?
 四 为什么要让他们谈谈师父?
 五 为什么要让传承人清楚地谈论历史?
 六 为什么需要传承人提供传承谱系?
 七 为什么需要传承人提供有年代感的作品或制作工具或实物图片?
 八 为什么需要传承人留藏精品?
 九 为什么鼓励传承人做好个人档案?
 十 为什么需要提供传承学艺的一些支撑材料?
 十一 为什么要问一些学艺的口诀?
 十二 为什么要注意民间艺术和庙堂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十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的共性和个性是什么?
 十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十五 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关系?
 四、具体操作篇
 一 怎样记录传承人的制作(表演)现场?
 二 如何记录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流程?
 三 记录过程中如何做到图文并茂?
 四 录像图片在传承人口述史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 留意制作(表演)的细节部分
 六 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留意不同口述版本的出入有什么好处?
 七 如实记录,还需要加入传承人的个人精神状态吗?
 八 口述表达,精准记录,还需要加入旁观者的疑问吗?
 九 为什么要清楚地记录非遗传承中的每一个流程?
 十 为什么还要记录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具体工具( 道具)?
 十一 面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十二 传承人学艺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有哪些?
 十三 是否可以加入具体的操作体验?
 十四 具体操作中的绝技有哪些?
 十五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制作或者表演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哪些变化?
 五、未来发展篇
 一 口述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有哪些?
 二 传承人有几类,他们对未来有什么看法?
 三 传承人的作品或者产品如何售卖?
 四 销售为什么关系到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五 为什么需要培养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介人队伍?
 六 怎样才能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持存续力?关键是什么?
 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走向市场?是否需要通过对市场的适应保持活力?
 九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和创意产业结合吗?
 十 怎样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以及利用的问题?
 十一 传承人口述史对全面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是什么?
 十二 为什么说传承人怎么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
 十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应该依靠哪些力量?
 十四 传承人进课堂是否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十五 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人的关系?
 六、传承问题篇
 一 传承人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二 在传承人眼中什么样的传承才是真正好的传承?
 三 传承人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四 拜师仪式到底有什么作用?
 五 如何看待行业神?
 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多重要?
 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有多重要?
 八 一位合格传承人的标准是什么?
 附录
 以布老虎传承人口述史调查提纲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