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1.上编阅读文选,分为六个单元:医家传记、医籍序跋、医德典范、中医经典、医药针灸和提要杂记,共计34篇文选。 2.下编基础知识,共设十章:工具书与网络资源、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注释、标点与今译、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中医药词语选释。在注重传承历版教材中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又发挥信息时代特色。
 3.附编设《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整理表》,帮助学生识认繁体字与异体字。
 4.每篇文选之后均设有复习思考题,从词语注释、句子今译、文意理解三方面回顾课文,掌握重点难点,深度挖掘课文内涵;设有课外阅读,从标点断句、注释词语、今译句子、文意理解几方面,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古医籍的阅读理解能力。
 |  
         
          | 內容簡介: |   
          | 【一】上编阅读文选,分为六个单元:医家传记、医籍序跋、医德典范、中医经典、医药针灸和提要杂记,共计34篇文选。【二】下编基础知识,共设十章:工具书与网络资源、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注释、标点与今译、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中医药词语选释。在注重传承历版教材中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又发挥信息时代特色。【三】附编设《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整理表》,帮助学生识认繁体字与异体字。【四】每篇文选之后均设有复习思考题,从词语注释、句子今译、文意理解三方面回顾课文,掌握重点难点,深度挖掘课文内涵;设有课外阅读,从标点断句、注释词语、今译句子、文意理解几方面,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古医籍的阅读理解能力。 |  
         
          | 關於作者: |   
          | 王兴伊,目前承担了一项上海市优势学科医史文献学科的课题,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了二项上海市科委课题,并参加了段逸山名师工作室。 承担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医古文文选课件制作及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古文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从事中医药典籍文献研究、西域医学文献研究。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  
         
          | 目錄: |   
          | 概述 / 2 文選 / 3
 一、秦醫緩和 / 3
 二、扁鵲傳 / 6
 三、倉公傳 / 12
 四、華佗傳 / 17
 五、丹溪翁傳 / 22
 六、東垣老人傳 / 29
 七、李時珍傳 / 32
 概述 / 36
 文選 / 37
 八、《漢書·藝文志》序及方技略/ 37
 九、《傷寒雜病論》序/ 42
 十、《針灸甲乙經》序/ 45
 十一、《黄帝内經素問注》序/ 48
 十二、《本草綱目》序/ 51
 十三、《類經》序/ 54
 十四、《温病條辨》叙/ 59
 概述 / 63
 文選 / 64
 十五、大醫精誠 / 64
 十六、贈賈思誠序 / 68
 十七、贈醫師何子才序 / 71
 十八、與薛壽魚書 / 73
 十九、箴三首警醫一首 / 76
 概述 / 79
 文選 / 80
 二十、《黄帝内經》二則/ 80
 二十一、《素問》校記二則/ 86
 二十二、《難經》二則/ 89
 二十三、《傷寒論》《金匱要略》二則 / 91
 二十四、《傷寒論》《金匱要略》注文二則 / 94
 概述 / 98
 文選 / 103
 二十五、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 / 103
 二十六、醫案四則 / 107
 二十七、醫話四則 / 111
 二十八、藥論三則 / 115
 二十九、方論三則 / 119
 三十、針灸醫論二則 / 12
 概述 / 128
 文選 / 129
 三十一、醫書提要三則 / 129
 三十二、醫師章 / 132
 三十三、養生論 / 135
 三十四、不失人情論 / 139
 第一節  紙質工具書 / 144
 一、字典、詞典 / 144
 二、目録、索引、年表 / 146
 三、類書、叢書 / 148
 第二節  網絡資源 / 148
 一、文字類網站 / 148
 二、典籍類網站 / 149
 第一節  漢字的結構 / 151
 一、象形 / 152
 二、指事 / 152
 三、會意 / 153
 四、形聲 / 153
 五、轉注 / 157
 六、假借 / 157
 第二節  通假字 古今字 异體字 繁簡字 / 157
 一、通假字 / 157
 二、古今字 / 159
 三、异體字 / 160
 四、繁簡字 / 161
 第三節  容易誤讀誤寫的中醫藥常用字 / 161
 一、臟腑生理易誤字 / 162
 二、證候病名易誤字 / 162
 三、中藥腧穴易誤字 / 163
 四、診斷治療易誤字 / 164
 五、其他易誤字 / 164
 第一節  詞義的演變與引申 / 166
 一、詞義的演變 / 166
 二、詞義的引申 / 168
 第二節  常見詞語現象剖析 / 171
 一、同形詞語 / 172
 二、複用詞語 / 173
 三、聯綿詞 / 175
 四、重言詞 / 175
 第三節  詞義辨析 / 177
 一、根據上下文義 / 177
 二、參照語法地位 / 177
 三、依照對舉詞語 / 177
 四、遵循使用慣例 / 178
 第一節  實詞活用 / 180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 180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 182
 三、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 183
 四、使動用法 / 183
 五、意動用法 / 184
 第二節  特殊語序 / 185
 一、主謂倒裝 / 185
 二、賓語前置 / 185
 三、定語後置 / 186
 第三節  常見虚詞表解 / 187
 第一節  比喻 / 195
 一、明喻 / 195
 二、暗喻 / 196
 三、借喻 / 196
 第二節  借代 / 196
 一、以事物的特徵、標記代事物 / 196
 二、以事物的所屬、所在代事物 / 197
 三、以事物的材料、工具代事物 / 197
 四、特定和普通相代 / 197
 五、具體和抽象相代 / 197
 六、部分和全體相代 / 197
 七、以五行、天干地支、八卦、方位代事物 / 198
 第三節  避複 / 198
 一、實詞避複 / 198
 二、虚詞避複 / 198
 三、詞組與句子避複 / 198
 第四節  錯綜 / 199
 一、錯名 / 199
 二、錯序 / 199
 第五節  委婉 / 200
 一、避諱死亡與疾病 / 200
 二、避諱二便與性 / 201
 第六節  割裂 / 201
 一、表示該成語的另一部分意義 / 201
 二、表示該成語的全部意義 / 201
 第七節  分承 / 202
 一、順承 / 202
 二、錯承 / 202
 三、複雜分承 / 203
 第八節  舉隅 / 203
 一、舉此賅彼 / 203
 二、舉此見彼 / 204
 三、舉偏概全 / 204
 第九節  互備 / 204
 第十節  倒裝 / 205
 一、在主治方劑前先言服用效果 / 205
 二、在主治方劑前先講對比症狀 / 205
 三、在主治方劑前先述誤治變證 / 205
 四、在主治方劑前先列預後 / 206
 第一節  注釋的内容 / 207
 一、注明字音 / 207
 二、解釋字詞 / 208
 三、串講句意 / 210
 四、闡發義理 / 211
 五、分析語法現象 / 211
 六、説明修辭手法 / 212
 七、指示句讀 / 212
 八、分析篇章 / 213
 九、校勘文字 / 213
 第二節  注釋的方法 / 214
 一、對釋法 / 214
 二、定義法 / 214
 三、描述法 / 215
 四、否定法 / 215
 五、比較法 / 215
 六、引證法 / 215
 第三節  注釋實例分析 / 216
 第一節  標點 / 218
 一、句讀與標點 / 218
 二、標點的方法 / 219
 第二節  今譯 / 222
 一、今譯的原則 / 222
 二、今譯的方法 / 222
 第一節  文意理解的方法 / 226
 一、據文揣意 / 226
 二、融會貫通 / 229
 三、把握邏輯 / 231
 四、提要撮旨 / 232
 五、探本窮末 / 234
 第二節  文意理解實例分析 / 236
 第一節  記時方法 / 240
 一、紀日法 / 240
 二、紀時法 / 241
 三、紀月法 / 242
 四、紀年法 / 243
 五、節氣 / 245
 六、節日 / 246
 第二節  年齡稱謂 / 248
 一、出生時期 / 249
 二、幼年時期 / 249
 三、童年時期 / 249
 四、少年時期 / 250
 五、青年時期 / 251
 六、壯年時期 / 251
 七、中年時期 / 251
 八、老年時期 / 251
 第三節  避諱 / 253
 一、避諱的方法 / 253
 二、避諱的範圍 / 254
 三、避諱的應用 / 255
 第四節  度量衡制度 / 256
 一、古代度量衡命名 / 256
 二、歷代度量衡比較 / 258
 三、中醫藥特殊計量 / 259
 第五節  中醫藥事物命名 / 260
 一、中藥命名 / 260
 二、方劑命名 / 262
 三、腧穴命名 / 264
 四、醫書命名 / 265
 第一節  中醫人體詞語選釋 / 268
 一、頭頸部 / 268
 二、軀幹部 / 270
 三、四肢部 / 271
 四、臟腑部 / 273
 第二節  藥物炮製詞語選釋 / 275
 第三節  藥物劑型與計量詞語選釋 / 278
 一、藥物劑型 / 278
 二、藥物計量 / 279
 第四節  藥物服用方法詞語選釋 / 280
 一、内服 / 280
 二、外治 / 281
 第五節  病候描述詞語選釋 / 2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