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深入探讨了与美学和功能性鼻整形术相关的主题,例如鼻部解剖、生理学、手术技术和二次鼻整形术。本书的内容不仅是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鼻整形外科医生准备的,也是为对亚洲人鼻整形技术需求不断增长的西方国家的外科医生准备的。 |  
         
          | 內容簡介: |   
          | 这本书包含了大约2500幅高质量的插图,将有助于所有为亚洲患者进行鼻整形手术的外科医生实现卓越的美学和功能效果。本书清楚地解释了亚洲和西方个体在鼻解剖和审美上的差异,并确定了适合亚洲鼻整形术的手术材料。然后,结合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一步一步地描述和说明亚洲鼻整形术的操作技术和技巧。其中包括使用植入物和自体组织的背部增强术、鼻尖整形术、鼻尖复位术、短鼻矫正术、驼峰切除术、鼻翼-鼻小柱不成比例矫正术、鼻孔和鼻翼-基底部复位术以及鼻偏位矫正术。为潜在并发症的处理提供指导,并讨论了二次鼻整形术。这本书将使外科医生采用完全符合亚洲人的面部特征的方式增强鼻子的美观。 |  
         
          | 關於作者: |   
          | 主编:(韩)徐万群,韩国整形外科医生,知名鼻整形专家。主译:杜建龙,中国首位外科学艺术学双硕士,整形外科主任医师,蓝山整形集团联合创始人,中国中西医结合眼整形分会副会长,艺术与美学分会副会长,中整协咨询与设计分会副会长,中西医结合鼻整形分会常委,中国非公眼整形分会副会长,第一届美学医生与整形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6腾讯区域影响力年度区域先锋人物。自幼学习绘画雕塑,整形外科师从北京同仁医院整形科创始人郑永生教授。后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地访问学习。擅长全面部综合设计与手术,尤其擅长鼻整形、全面部年轻化,乳房整形。个人著作:《面部整形美学设计》主编,《亚洲人鼻整形》主译,《腋路内镜隆乳术》,《中面部年轻化》,《面部埋线提升美容术》,《注射充填颜面美容》。倡导跨学科多维度深度学习及在整形外科的综合应用。 |  
         
          | 目錄: |   
          | 第1章 鼻部外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1 鼻部解剖定向 1
 鼻部表面解剖学和基础术语 2
 鼻部正面观 2
 鼻部侧面观 3
 鼻部基底观 4
 鼻部美学单位 5
 外鼻软组织 5
 皮肤和皮下组织 5
 鼻肌 8
 血液供应 12
 静脉引流 14
 感觉神经 14
 外部感觉神经支配 14
 内部感觉神经供应 14
 外鼻支架 15
 骨性穹隆(Bonyvault) 15
 软骨性穹隆 17
 支撑下外侧软骨的纤维连接组织 26
 穹隆间悬韧带 27
 卷轴区的纤维连接 28
 铰链复合体 29
 脚板部与鼻中隔尾部之间的连接 29
 膜性鼻中隔 30
 真皮软骨韧带 30
 内鼻解剖 31
 鼻中隔 31
 鼻内侧壁 33
 动脉血供 35
 外侧壁的血液供应 35
 鼻中隔的血液供应 35
 鼻腔感觉神经支配 35
 鼻生理学 35
 鼻的生理功能 35
 生理性鼻周期 39
 与鼻塞有关的解剖结构 39
 亚洲患者鼻部的重要解剖特征 42
 参考文献 43
 
 第2章 鼻整形术的术前评估 45
 患者咨询和检查 45
 术前面诊和咨询 45
 有关总体健康状况和病史的术前评估 47
 总体健康状况 47
 鼻部疾病 47
 面部和鼻部的术前查体和检查 47
 面部和鼻部的术前查体应记录以下内容 47
 鼻部检查 48
 术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51
 鼻部分析 51
 正面观 52
 侧面观 54
 鼻基底观 57
 参考文献 58
 
 第3章 切口、入路和围术期用药及说明 59
 鼻整形术切口和入路 59
 鼻腔内入路 59
 开放式入路 62
 切口和入路的选择 64
 鼻腔内入路 64
 开放式入路 65
 术前准备和麻醉 66
 术前和术中用药 66
 术后药物和使用说明 67
 敷料 69
 外层敷料 69
 鼻腔内敷料 70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自体组织的获取 73
 耳郭软骨 73
 切口位置 73
 注射局部麻醉药 75
 软骨的获取 75
 与耳郭软骨的获取有关的并发症 75
 鼻中隔软骨 78
 注射局部麻醉药 78
 入路 79
 软骨的获取 85
 鼻腔内填塞和夹板 86
 与鼻中隔软骨的获取有关的并发症 87
 肋软骨 88
 肋软骨的解剖 88
 术前评估 88
 设计 88
 手术程序 90
 与肋软骨的获取有关的并发症 91
 真皮脂肪移植物 94
 真皮脂肪移植物的获取技术 95
 颞筋膜 96
 颞筋膜的解剖 96
 手术技巧 96
 参考文献 98
 
 第5章 亚洲人鼻整形术中人工合成的植入物和同种异体移植材料的应用 99
 人工合成的植入物 99
 硅胶(也称为有机硅) 99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Gore-Tex?) 101
 有关鼻部植入物的争议性问题 102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中文名为曼特波) 103
 PDS板 103
 同种异体移植材料 103
 同种异体软骨 103
 同种异体真皮 104
 同种异体阔筋膜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6章 应用假体植入物的鼻背部增高 107
 术前评估和计划 107
 假体植入物 109
 硅胶与膨体植入物之间的选择 110
 手术技巧 110
 设计 110
 手术入路 112
 植入物雕刻 112
 切口 115
 分离 116
 植入腔的冲洗 118
 植入假体 118
 鼻尖上区的处理 118
 切口闭合 119
 敷料 119
 术后护理 119
 薄皮肤鼻背部增高 119
 参考文献 122
 
 第7章 应用自体组织的鼻背增高 123
 利用颞筋膜进行鼻根增高 123
 手术操作技术 124
 利用真皮脂肪瓣进行鼻背增高 125
 手术方法 127
 真皮脂肪瓣移植适应证 129
 垂直方向折叠真皮移植物技术 132
 利用块状肋软骨进行鼻背增高 135
 肋软骨的获取 137
 雕刻肋软骨 137
 将移植物放置在鼻背部 139
 颗粒软骨用于鼻背增高 142
 游离颗粒软骨 146
 颞筋膜包裹的颗粒软骨 147
 与颗粒软骨移植物相关的其他技术 150
 颗粒软骨移植的并发症 153
 颗粒软骨移植的优点和适应证 153
 参考文献 154
 
 第8章 中鼻拱手术:驼峰截除术和截骨术 155
 驼峰截除术 155
 驼峰的病理学 155
 手术技巧 156
 驼峰截除术的并发症 167
 鼻根加深 170
 截骨术 170
 截骨术的类型 171
 入路 172
 骨凿 173
 外侧截骨术 174
 外侧截骨术的位置 178
 内侧截骨术 181
 横向截骨术 183
 中间截骨术 184
 截骨术的顺序 184
 截骨术的注意事项 184
 术后换药 184
 鼻骨截骨术的并发症 185
 亚洲人驼峰鼻矫正 186
 亚洲人驼峰鼻的术前评估和设计 187
 入路和分离 187
 驼峰截除 187
 驼峰截除后开放的顶板畸形矫正 190
 撑开移植物 190
 亚洲人驼峰鼻的鼻根/鼻尖上区/鼻背增高 190
 亚洲人驼峰鼻的鼻尖成形术 194
 驼峰鼻的手术顺序 197
 宽鼻骨矫正 197
 宽鼻骨缩窄 198
 宽上外侧软骨的缩窄 200
 亚洲人内侧截骨术和植入物的应用 203
 参考文献 206
 
 第9章 鼻尖整形:缝合技术和软骨移植物植入 207
 鼻尖缝合技术 210
 穹隆间缝合 212
 脚间缝合(内侧脚缝合) 213
 贯穿穹隆缝合 215
 内侧脚—鼻中隔缝合(鼻小柱—鼻中隔缝合) 220
 鼻尖旋转缝合 227
 外侧脚跨越缝合 229
 凸度控制缝合 233
 防旋转缝合(鼻尖的尾侧旋转缝合,鼻尖延伸缝合) 238
 鼻尖上区缝合 240
 外侧脚的窃用(外侧脚的内侧脚化) 240
 脚板部间缝合 244
 鼻尖软骨移植物 247
 鼻尖盖板移植物 247
 盾牌移植物 250
 鼻小柱支撑移植物 254
 撑开移植物 268
 鼻中隔延伸移植物 271
 防旋转移植物 285
 鼻翼缘移植物(鼻翼轮廓移植物) 295
 外侧脚盖板移植物(外侧脚移植物) 301
 外侧脚支撑移植物 304
 鼻翼板条移植物 305
 鼻翼撑开移植物 307
 穹隆间移植物 309
 穹隆下移植物 309
 丰满移植物 310
 鼻尖旋转技术 310
 鼻尖的头侧旋转 310
 鼻尖的尾侧旋转 313
 矫正不对称的下外侧软骨 313
 内侧脚的高度差异 313
 内侧脚偏斜或扭曲 315
 不对称的外侧脚 316
 皮肤和软组织厚的亚洲人的鼻尖整形 317
 概述 317
 鼻部皮肤厚病理 318
 术前和术后皮肤处理 318
 手术原则 319
 薄皮肤患者的鼻尖整形 322
 薄的皮肤和软组织被覆(SSTE)的分离 323
 薄的皮肤和软组织被覆的加固 323
 薄皮肤鼻子患者的鼻尖整形原则 323
 参考文献 324
 
 第10章 亚洲人鼻子的最佳鼻尖突出度 325
 亚洲人理想的鼻尖位置 326
 决定亚洲人鼻尖高度的因素 328
 主要决定因素 329
 下外侧软骨的先天解剖结构 329
 鼻尖皮肤/软组织厚度 329
 鼻中隔软骨尾侧端 329
 卷轴区 329
 次要决定因素 330
 穹隆间韧带(悬韧带) 330
 脚板部—鼻中隔之间的连接 330
 用于亚洲患者增加鼻尖突出度的手术技术 330
 软骨盖板移植物/盾牌移植物植入 332
 手术技术 332
 移植物的大小 333
 移植物的位置 333
 对亚洲人增加鼻尖突出度时的注意事项 334
 穹隆间缝合 334
 内侧脚加固 335
 鼻尖下小叶比例的美学考虑 336
 外侧脚的内侧脚化(外侧脚的窃用) 336
 使弯曲的内侧脚变直 337
 鼻小柱支撑移植物 338
 脚板部缝合 340
 鼻小柱支撑移植物的应用价值 340
 整个下外侧软骨的直接悬吊 341
 内侧脚—鼻中隔缝合 341
 鼻中隔延伸移植物 341
 固定型鼻小柱支撑移植物 342
 榫卯技术 343
 亚洲人鼻整形术中增加鼻尖突出度的操作示范 345
 前上颌骨(Premaxillary)移植物植入作为辅助操作 352
 鼻尖突出的长期稳定性 352
 皮肤厚的问题 353
 鼻尖上小叶和鼻尖下小叶的管理 354
 术后长时间内引起鼻尖下垂的相关因素分析 355
 鼻小柱短且退缩 355
 鼻小柱悬垂 357
 鼻尖皮肤厚且紧 359
 强健的降鼻中隔肌 359
 增加鼻尖突出度的手术技巧 360
 参考文献 360
 
 第11章 鼻尖缩小手术:球形鼻尖矫正和长鼻矫正 361
 球形鼻尖 361
 理想的鼻尖形状 361
 球形鼻尖的分类 366
 缩小鼻尖体积的几种技术 369
 错觉与协调 369
 软组织减容和扩展 369
 下外侧软骨的处理 370
 对应不同球形鼻尖类型的手术技术 380
 Ⅰ型,软骨为主型 380
 Ⅱ型,软组织为主型 380
 Ⅲ型,混合型 387
 外侧脚头侧缘卷曲的处理 387
 盒形鼻尖的手术技术 388
 长鼻 392
 Ⅰ型:长鼻伴鼻尖下垂的矫正 394
 外侧脚头侧缘的部分切除(头侧修剪) 396
 缩短鼻中隔软骨尾侧端 396
 缩短外侧脚 397
 缩短膜性鼻中隔 398
 延长内侧脚 399
 其他操作 399
 如何组合上述步骤 403
 露龈笑的治疗 405
 鼻部区域的肉毒毒素注射 407
 Ⅱ型:鼻尖高度正常的长鼻矫正 410
 Ⅲ型:长鼻伴鼻尖过度突出的矫正 410
 鼻小柱皮肤的修剪 413
 缩小鼻翼基底 414
 长鼻伴鼻翼退缩 414
 参考文献 416
 
 第12章 短鼻矫正 417
 短鼻的定义 418
 短鼻不伴鼻孔外露/鼻翼退缩 419
 鼻根或鼻背增高 419
 盾牌移植物 420
 短鼻伴鼻尖上翘和鼻孔外露 421
 下外侧软骨的释放 421
 皮肤和软组织被覆的释放 423
 复位的下外侧软骨的固定 424
 短鼻伴鼻翼退缩的矫正 439
 参考文献 440
 
 第13章 鼻翼—鼻小柱比例失调的矫正 441
 鼻翼退缩 442
 鼻翼退缩的原因 442
 鼻翼退缩的矫正 443
 鼻翼下垂 459
 厚鼻翼的矫正 461
 薄鼻翼的矫正 462
 鼻小柱畸形的矫正 462
 鼻小柱悬垂 462
 鼻小柱悬垂合并鼻翼退缩 471
 鼻小柱退缩 473
 鼻小柱退缩的原因 473
 原发性鼻小柱退缩的手术技巧 474
 脚板部的矫正 480
 参考文献 480
 
 第14章 鼻孔和鼻基底的矫正 481
 鼻翼基底缩小术 483
 鼻翼基底宽的原因和类型 483
 手术技术 484
 增加鼻尖突出度对宽鼻翼基底的影响 494
 鼻翼基底缩小术对鼻尖和鼻翼缘的影响 496
 鼻翼基底狭窄的矫正 497
 鼻翼基底头侧错位的矫正 497
 鼻翼基底尾侧错位的矫正 497
 形状不佳鼻孔的矫正 497
 短鼻孔 498
 小鼻孔 499
 倒三角形鼻孔 499
 参考文献 500
 
 第15章 歪鼻矫正及功能性鼻整形术 501
 歪鼻的原因 501
 创伤 501
 疾病 501
 医源性 501
 歪鼻的病理生理学原因和分类 502
 术前评估 508
 病史和体格检查 508
 放射检查 508
 术前计划及沟通 508
 歪鼻矫正的手术技术 508
 手术入路与解剖分离 509
 矫正鼻骨偏斜 510
 矫正中鼻拱(鼻背软骨)和鼻中隔偏曲 519
 小鼻骨患者的歪鼻矫正 549
 掩饰技术 549
 内侧截骨术和中间截骨术 549
 歪鼻矫正和鼻背增高 551
 矫正歪鼻中的鼻尖及鼻小柱偏斜 554
 歪鼻矫正术后包扎 558
 功能性鼻整形术 558
 鼻塞的原因 559
 鼻塞的诊断 559
 下鼻甲的处理 560
 泡状鼻甲的治疗 563
 矫正内鼻阀塌陷 564
 矫正外鼻阀塌陷 567
 参考文献 570
 
 第16章 二次鼻整形术 571
 概论 571
 咨询和鼻部检查 572
 二次鼻整形时机 575
 如何选择切口和入路 575
 假体相关并发症 576
 假体移动 576
 假体偏斜 577
 鼻背皮肤颜色改变 579
 假体透过变薄的鼻背皮肤显形 583
 假体呈“手术样外观” 583
 假体透过皮肤/黏膜外露 590
 迟发性自发血肿 594
 钙化 594
 感染 596
 鼻尖和鼻小柱二次手术 598
 鼻尖突出度不理想 598
 鼻尖不对称和鼻小柱偏斜 604
 鼻尖夹捏畸形 610
 鼻翼退缩 619
 鼻尖上区畸形 622
 挛缩导致的短鼻 627
 手术方法 628
 中鼻拱修复术 639
 倒V形畸形 639
 鼻背不规则 645
 鞍鼻畸形 647
 参考文献 661
 
 第17章 鼻整形术并发症 663
 术中出血 663
 术后早期出血 664
 术后迟发血肿 664
 键石区急性损伤(L形支架骨折) 666
 截骨术中鼻骨塌陷 666
 感染 666
 鼻尖麻木 668
 鼻塞 668
 黏膜粘连 668
 鼻中隔穿孔 669
 穿孔小于2cm 669
 较大穿孔 669
 空鼻综合征 670
 病理生理学 670
 诊断 670
 治疗 671
 鼻整形术后鼻炎 671
 嗅觉障碍(呼吸性嗅觉减退或嗅觉缺失症) 672
 治疗 672
 恶臭 672
 鼻整形后纤维化综合征 672
 皮肤坏死 673
 参考文献 6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