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考古材料结合文献的方式,对日、月等相关神话内容进行考索。同时,交叉运用考古学、图像学、神话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观念,对日、月相关神话传说之形成、发展与演变脉络,及其在两汉以迄隋唐的墓葬文化与佛教、祆教艺术,东亚文化中所象征的文化意涵,以及所呈现的丰富形象与多元功能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梳理与探讨。本作是一部中国日月神话研究集大成之作。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出土图像材料结合文献的方式,对日中有乌及月中有蟾、兔、桂树等神话内容进行考索。同时,交叉运用考古学、神话学等方法观念,对日、月相关神话传说,两汉以迄隋唐的墓葬文化,佛教、祆教艺术的丰富形象与多元功能等问题进行梳理与探讨,展现了有关出土材料应有之价值,并拓宽中国神话研究的阐述空间及价值范围。
|
| 關於作者: |
|
刘惠萍,台湾中正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台湾东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神话、民间文学、民俗学、敦煌学。著有《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花莲客家民间文学集》等学术专著。近年来,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两汉至魏晋时期各种出土图像材料,考掘已佚史的民间文化。
|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 001
第一节 关于日、月神话 / 001
第二节 前贤关于中国古代日、月神话的研究 / 003
第三节 利用图像材料考察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 / 008
第四节 本书的构成 / 01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日、月神话/ 020
第一节 中国古代日神话——以“日中有乌”之说为主 / 02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月神话——玉兔、蟾蜍与桂树 / 035
第三节 惊人的相似性?——中国古代日、月神话与原始文化 / 060
第三章 图像中的神话/ 076
第一节 西汉时期 / 078
第二节 新莽至东汉早期 / 091
第三节 东汉中晚期 / 109
第四章 图像与神话/ 164
第一节 不为观赏的画作——汉代墓室所见日、月画像的意义与功能 / 165
第二节 两汉社会语境下的日、月画像 / 188
第三节 日、月画像所反映的汉代信仰、思想与神话 / 208
第五章 日、月神话于两汉的变貌/ 228
第一节 太阳与神鸟——关于日中三足乌神话的出现 / 228
第二节 玉兔因何捣药月宫中?——关于月中捣药玉兔神话的产生 / 249
第三节 化蟾的嫦娥与伐桂的吴刚——月亮与不死 / 272
第四节 变异之因——母题的混同与情感的投射 / 280
第六章 继承与转化/ 289
第一节 两汉传统的余绪——魏晋以后墓葬中的日、月画像 / 289
第二节 天文图传统的再现——以吐鲁番墓葬出土伏羲、女娲图为例 / 306
第三节 世俗化的神圣叙事——唐宋以后的“日中有鸡”之说 / 317
第七章 挪借与融摄/ 332
第一节 假借与嫁接——隋唐以后敦煌佛教艺术中的日、月图像 / 332
第二节 挪借与融摄——粟特祆教白画与日、月图像 / 355
第三节 文化辐射与文化过滤——以日本的八咫乌及捣饼兔等神话传说为例 / 363
第八章 结论 / 384
征引书目 / 3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