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空山寂》这部诗集,是张伟锋离开佤山之后,在昆明工作期间写下的新作结集。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写作中的“日常性”变异,也遽然激活了他诗人身份中“返乡”的天然情结及其他突围者身份背景中少见的“自省”与“自觉”,语言愈发净洁,思想力与想象力更为沉雄,阿佤山在诗歌中若隐若现,一如乡愁在夏天的烈日之下漶漫和燃烧。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佤族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云南文学“异质之美”的一种体现。 ——雷平阳
 |  
         
          | 內容簡介: |   
          | 《空山寂》是青年诗人张伟锋的全新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126首诗歌,其中有二分之一以上作品(91首)已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是诗人近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诗集分为四卷,分别为:卷一寂然录、卷二慰藉书、卷三孤影集、卷四空山赋。在四卷内容中,诗人张伟锋以云南的山为宏大背景,关注山川草木、自然万物,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图谱,运用丰富的取材、敏锐的感知、朴实的表达等方法,对人类世界的焦虑与冲突、表象与内在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和广泛的考量。 |  
         
          | 關於作者: |   
          | 张伟锋,1986年生,云南临沧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届高研班学员。有大量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出版诗集《风吹过原野》《迁徙之辞》《山水引》等多部,荣获中国刘伯温诗歌奖、云南文学艺术奖、云南年度优秀作品奖、滇西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现供职于云南省文联。 |  
         
          | 目錄: |   
          | 序 雷平阳 /1 
 卷一 寂然录
 
 在云南 /3
 池鱼 /4
 夜色变深了 /5
 落寞 /6
 途中记 /7
 勐董镇的田野 /11
 冷记述 /12
 山间小路 /13
 归去 /14
 梅阁巷 /15
 化念 /16
 除非 /17
 复活者 /18
 寂然录 /19
 渡口 /24
 困顿之身 /25
 空闲 /26
 冷 /27
 时令:小雪 /28
 忏悔 /29
 幽远 /30
 涌宝的石头 /31
 水漂 /32
 告别式 /36
 空白 /37
 阿拉善 /38
 坠落 /39
 镜中六章 /40
 
 卷二 慰藉书
 
 朝向 /45
 远游 /46
 简约术 /47
 丽水街 /48
 佤山一梦 /49
 饮酒辞 /50
 在山坡上 /51
 茈碧湖 /52
 画石头 /55
 光之显与隐 /56
 夜读 /57
 答案之书 /58
 勐省河的左岸 /59
 重活 /60
 束河帖 /61
 草甸 /64
 猫 /65
 林口的冬天 /66
 徒有意 /67
 梦三回 /68
 早市 /70
 独坐悬岩 /71
 看见光 /72
 独饮酒 /73
 自我的敌手 /75
 醒来 /76
 佤山之雨 /77
 乐客咖啡馆 /78
 欢愉 /79
 滂沱词 /80
 晚安 /85
 久别重逢 /86
 空山迎雨 /88
 落幕 /89
 如旧 /90
 是时候了 /91
 绿光 /92
 水草颂 /93
 梯田记 /94
 
 卷三 孤影集
 
 孤岛 /105
 疼痛感 /106
 空寂词 /107
 裂变 /112
 虚幻词 /113
 春日信札 /114
 过渡口 /119
 隐藏的刀锋 /120
 垂落词 /121
 空像 /124
 静虚词 /125
 冷雨经 /129
 薄如蝉翼的内观 /130
 葬鸟术 /133
 空山寂 /134
 眼疾 /138
 孤寂词 /139
 呼吸的亡人 /141
 无心集 /142
 逝去的事物 /148
 诀别术 /150
 备忘录 /152
 时光之刃 /153
 孤影集 /154
 
 卷四 空山赋
 
 无名山 /171
 乡野间 /172
 后来 /173
 佤山三章 /174
 幸福镇上空的云彩 /176
 云游词 /177
 澜沧江 /180
 象山的羊群 /181
 饮酒诗 /182
 一个人在山野 /183
 塌陷 /185
 自然之诗 /186
 夜里远看泸水县 /187
 山野 /188
 空境 /189
 在昔归 /190
 自如之心 /191
 迪庆九章 /192
 各自 /196
 遁世之刻 /197
 江河 /198
 茶语九章 /199
 祭亡灵 /202
 林中 /203
 侘寂之境 /204
 青稞地 /207
 忽然生出一种豪气 /208
 向野之心 /209
 昔归记 /211
 复刻 /214
 西坡 /215
 群山 /216
 无字经 /217
 种种可能 /218
 空山赋 /219
 
 后记 /226
 |  
         
          | 內容試閱: |   
          | 序 
 雷平阳
 
 
 上个星期,我一直在临沧市的山中奔波。行至阿佤山,在沧源县的班洪、翁丁、班鸽等地,对着森林、悬崖和迷雾发呆时,我都想到了张伟锋——他出生和成长的永德县,在这些森林、悬崖和迷雾的后面,他是类似森林、悬崖和迷雾的孩子,同时还是森林、悬崖和迷雾之下寨子中的火的孩子、木鼓的孩子、歌声的孩子。他的黑脸、小个子、谜一样的方言,可以对应突然出现在我身边的每一个阿佤人。坐在翁丁寨低声诵读创世史诗《司岗里》的那个白发老人对面,中间隔着柴烟缭绕的火塘,我还是能从老人明亮的瞳孔中看见一个样子与张伟锋无异的诗人,正由内向外走出。他是古老诗歌的孩子。
 阅读张伟锋的诗歌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在我的观念中,他是一个寂静但又怀抱着火焰的诗人,佤族的歌诗血统决定了他诗歌古老的抒情气质,而他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虔信又将他的诗歌引向了冥想与宽阔——在语言、思想、审美等诸多领域,他都将自己的身份确定为一个突围者,试图站在阿佤山上看清整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也试图让自己出自阿佤山的吟唱能感动整个世界。出生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类似的话:“在我之前没有什么传统,但我在创造传统。”布罗茨基也认为,因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存在,加勒比海的圣卢西亚岛(诗人的故乡)就是世界铺开的地方,而不是所谓的世界文明的外围。张伟锋的写作路径与此比较接近,尽管他的地理属性、诗歌认识及其所接受的教育与德里克·沃尔科特截然不同。当然,最大的差异在于德里克·沃尔科特否认传统的存在而张伟锋尊重并沿袭了传统。阿佤山不仅不是文明之外的飞地,而且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它有着自己辨识度很高的族群与文脉的双重源头,那神圣、天然、自成体系的佤山文化传统,在董秀英、袁智中、伊蒙红木、聂勒等佤族前辈写作者的文字中犹如闪闪发光的高远星空,令人神往,在张伟锋的众多诗歌中亦能看见其“布满董棕树和天坑的一座座山巅”,涌动在大地之上的力量感,是如此隐秘、壮阔。尤其是当他以突围者的身份出现在文字中间,将佤山文明与汉语乃至世界文明融汇在具体的书写物象之上,古老的事物因此激变,获得了新鲜的生命力,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语言顿时具有了一种“苏醒”与“震响”的异质。
 《空山寂》这部诗集,是张伟锋离开佤山之后,在昆明工作期间写下的新作结集。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写作中的“日常性”变异,也遽然激活了他诗人身份中“返乡”的天然情结及其他突围者身份背景中少见的“自省”与“自觉”,语言愈发净洁,思想力与想象力更为沉雄,阿佤山在诗歌中若隐若现,一如乡愁在夏天的烈日之下漫漶和燃烧。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佤族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云南文学“异质之美”的一种体现。是为序。
 
 2023年8月,昆明
 
 卷一
 
 寂 然 录
 
 
 
 在云南
 
 
 
 
 我写下的美丽诗篇,你不必看到
 我走过的旅程,你不必知晓。你走你的路
 我也走我的。我们像,在横断山脉
 被隔开的河流,无法互访
 也不被期望。我们流向各自的海洋
 最后,在两个海域交汇的地方
 彼此登门,互诉衷肠。你不必看到我的任何
 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池 鱼
 
 
 
 
 池鱼在水中游走。之上是薄薄的冰
 万物皆有轮回,天气在诉说着落雪的寒冷
 喂养鱼群的人倒下了,他可能倒在命运之门
 当然,他也可能颤抖地再次翻身——
 谁是呼吸者,谁就会被死亡中断。梦中的恐惧
 比能摸到的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去喂鱼
 继续摔倒者的活计;我们去喂鱼
 热爱自己的时候,也敬畏周围的事物
 我们多撒一把食料,让它们能在冬天吃饱
 就不在春天里挨饿
 
 
 
 夜色变深了
 
 
 
 
 跨过江桥,我就从丽江到了迪庆
 夜色变深了,这一夜,我将在金沙江的旁边
 入眠。夜色中,我喝了点酒
 想去听一听江水搏击的声音。但朋友们觉得
 这样做,很不妥当。于是,我只好作罢
 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听着水流的声音。这些年来
 无论是在上游的金沙江,还是在下游的澜沧江
 我曾几次说起,要在夜里
 在江边听一听水流的声音。可时至今日
 几个年头流逝了,我都没有迈出脚步
 ——我想安静一会儿,借着宁静的夜色
 让高高的天空,尽量压低我莫名的伤感
 
 
 
 落 寞
 
 
 
 
 我从低海拔处
 走向高原。现在,整个山脉
 都在我脚下
 
 我对着天空欢呼。之后发现
 天空依旧高远
 我的落寞,依旧高于我的头顶
 
 四野无人。沿着空旷的山野
 我低着头,行走了很久
 突然发现,黑暗从高处落了下来
 
 我像个背井离乡的人
 在被岁月侵蚀、攻陷之后,一个人
 灰头土脸地回到了故乡
 
 
 途中记
 
 
 
 
 一
 
 有一年,没有春天
 我刚好赶上
 
 我搭着时间的列车
 去远方
 
 二
 
 生命,仿佛跳出了身体,真真切切——
 仿佛很久很久之后,它带着呼吸回来
 
 三
 
 再熟悉的人,也会陌生
 陌生的人,会保持着特有的礼貌和客气
 看上去,好像熟悉的温度
 
 
 四
 
 雨水夹着寒风
 
 我看见,热闹的大街
 瞬间被抽空
 
 黑暗中,没有一个人
 我走过去,或者静立
 
 我都是孤独者
 
 五
 
 远处的山,有高有低
 但它们,都没有进入云层
 
 我看见它们完整的形体
 
 它们是多么善解人意,给了失魂落魄者
 没有状貌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