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本版《病理学》仍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除经典病理形态学的基本知识,总论部分在疾病分子基础内容方面显著扩展;各论部分在各系统疾病的最新分类、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更新;为新一代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病理学基础。 |  
         
          | 內容簡介: |   
          | 按照长学制教材服务于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顶尖医学人才的目标,《病理学》第四版坚持此前各版教材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优秀传统,既全面广泛又简明扼要地介绍病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敏锐地跟进病理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增强对病理学重大发现和创新过程的介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引导学生对疾病的科学理性认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科学难题的探索兴趣。本版《病理学》仍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除经典病理形态学的基本知识,总论部分在疾病分子基础内容方面显著扩展;各论部分在各系统疾病的最新分类、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更新;为新一代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病理学基础。 |  
         
          | 關於作者: |   
          | 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分会会员、亚洲太平洋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APASP)会员、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与男生殖系统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临床病理科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及肿瘤病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  
         
          | 目錄: |   
          |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 第一节适应/1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7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31
 第一节再生/31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41
 第三节创伤愈合/45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0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50
 第二节出血/53
 第三节血栓形成/54
 第四节栓塞/63
 第五节梗死/66
 第六节水肿和积液/69
 第四章炎症/73
 第一节概述/73
 第二节急性炎症/75
 第三节慢性炎症/89
 第五章免疫性疾病/93
 第一节自身免疫性疾病/93
 第二节移植排斥反应/103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105
 第六章肿瘤/111
 第一节肿瘤的基本概念/111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与结构/112
 第三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14
 第四节肿瘤分级和分期/120
 第五节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122
 第六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23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128
 第八节癌前病变/134
 第九节肿瘤的分子基础/135
 第十节肿瘤病因/151
 第七章环境及营养疾病/157
 第一节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157
 第二节个人暴露及相关疾病/162
 第三节营养性疾病/169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75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175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81
 第三节高血压病/186
 第四节动脉瘤/192
 第五节风湿病/193
 第六节感染性心内膜炎/197
 第七节心瓣膜病/199
 第八节心肌病/203
 第九节心肌炎/207
 第十节心包炎/208
 第十一节先天性心脏病/209
 第十二节心脏肿瘤/212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214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4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20
 第三节肺炎/221
 第四节间质性肺疾病/229
 第五节呼吸窘迫综合征/236
 第六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237
 第十章消化道疾病/244
 第一节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244
 第二节消化道肿瘤/253
 第十一章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263
 第一节肝脏疾病/263
 第二节胆道疾病/279
 第三节胰腺疾病/282
 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90
 第一节淋巴结良性病变/290
 第二节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93
 第三节淋巴组织肿瘤/293
 第四节髓系肿瘤/310
 第五节组织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肿瘤/315
 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318
 第一节肾小球疾病/320
 第二节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第三节泌尿系统肿瘤/342
 第十四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348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348
 第二节子宫体疾病/353
 第三节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57
 第四节卵巢肿瘤/361
 第五节前列腺疾病/366
 第六节睾丸和阴茎肿瘤/368
 第七节乳腺疾病/369
 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375
 第一节垂体疾病/375
 第二节甲状腺疾病/378
 第三节肾上腺疾病/384
 第四节胰岛疾病/387
 第五节各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389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393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成分及其基本病变/393
 第二节感染性疾病/397
 第三节缺氧与脑血管病/402
 第四节神经变性疾病/405
 第五节脱髓鞘疾病/409
 第六节神经系统肿瘤/411
 第七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416
 第八节骨骼肌疾病/418
 第十七章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423
 第一节非肿瘤性骨疾病/423
 第二节骨肿瘤/427
 第三节关节疾病/435
 第四节软组织肿瘤/437
 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444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论/444
 第二节结核病/448
 第三节麻风/459
 第四节伤寒/461
 第五节细菌性痢疾/462
 第六节钩端螺旋体病/464
 第七节流行性出血热/466
 第八节性传播性疾病/467
 第九节真菌病/472
 第十九章寄生虫病/479
 第一节阿米巴病/479
 第二节血吸虫病/482
 第三节华支睾吸虫病/487
 第四节肺型并殖吸虫病/488
 第五节丝虫病/490
 第六节棘球蚴病/492
 第七节曼氏裂头蚴病/494
 第二十章病理学诊断与研究技术/496
 第一节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496
 第二节细胞病理学检查/500
 第三节尸体解剖检查/501
 第四节病理学研究方法简介/502
 推荐阅读/52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23
 |  
         
          | 內容試閱: |   
          | 由各版编写专家精心编撰的供八年制及“5 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的《病理学》国家级规划教材,自2005 年第1 版到2015 年第3 版,形成了广度与深度兼顾、基础与提高并重的鲜明特色,服务于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目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制精良,既是全国八年制医学生的通用教材,也是其他学制及相关专业学生、研究生、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和医院青年医师的参考书。第4 版的修订,继续遵循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训练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原则,既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又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并充分反映研究进展,鼓励学生活跃思考,培养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 根据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的总体指导原则,第4 版传承了本教材的优良传统,保持全书结构框架,同时对各章节都进行了修订,特别注意更加准确地介绍病理形态学基础,充实和更新疾病机制等重要内容。新增了部分章节,也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使其顺序和章节之间的呼应更明晰。注重文字描述的清晰性和医学术语的规范和统一,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和国际通用术语,以使全书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图表进一步优化,新增或更新了较多图片,使之更具代表性和启发性。各章小结更加精练易读。每章末配备了开放性思考题。编写过程中,邀请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对各章书稿进行了细读,吸收了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内容由王国平教授主持编写和制作,包含多媒体课件、在线习题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本书配套的新版《病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亦同步编写修订。
 第4 版的编撰凝聚了本版和此前各版编委的学识和经验;陈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来茂德教授审阅了第2~7 章;王国平教授审阅了第9~14 章和第17 章;韩安家教授审阅了第8 章、15~16 章和18~20 章;中山大学林原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莉莉教授、陈卉娇副教授等对各章书稿进行了细致阅读并提出了修订意见;陈雪芹副教授、余婷副教授等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和医师参加新版图片素材收集和制作;两位编写秘书与各编写单位的许多老师一道安排与协调编写工作。谨向为本书修订付出了大量时间和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和同道致以衷心感谢。
 教材编写是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臻于至善的追求永无止境;无论如何努力,缺点和不足仍在所难免;敬请各院校老师、学生和各领域专家批评指正。
 周 桥
 2023 年8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