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术写作的50个刻意练习:告别低质低效,实现高质高产(第三版)
》
售價:HK$
86.9

《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品全5册(全球通史+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
售價:HK$
378.4

《
对财富说是: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92.5

《
礼尚往来中国式社交艺术 为人处世社交沟通艺术技巧方法回话的技术职场应酬大全书
》
售價:HK$
64.9

《
【喷绘刷边版】竹久梦二:画与诗
》
售價:HK$
63.8

《
古代中国内陆新版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 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汗青堂丛书083
》
售價:HK$
107.8

《
辽金西夏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HK$
151.8
|
| 內容簡介: |
|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确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亟待体系完善的法治保障措施。本书围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法治问题体系化展开探索性研究,聚焦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问题,从解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概念、归纳“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立法需求、辨析自然保护地私人治理机制之逻辑机理、阐释自然保护地之保护机制创新的具体指涉、展开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制度构造五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展开体系化研究,希冀为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优化自然保护地法治体系提供可行建议,做出有益贡献。
|
| 關於作者: |
|
刘超,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合作导师,华侨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BU政策法规司—华侨大学共建)主任,主要从事环境法学、能源法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委托立法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5篇,10余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专项计划、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兼职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
| 目錄:
|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的重点问题与框架体系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体系之概念解析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法律概念析义
一 能指与所指:“自然保护地”的“名”与“实”
二 通用抑或专用:“自然保护地”的包容性与排他性
三 构成与要素:“自然保护地”的概念结构
四 结语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概念结构
一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概念内涵有待明确
二 自然保护地体系核心概念之内涵与关联
三 结语
第二章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立法需求
第一节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要点
一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语义阐释
二 法律体系理论下的《国家公园法》立法之体系要义
三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映射
四 结语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构化的法治进路
一 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构定位之迷思
二 法律融贯论下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构化的法治进路
三 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构定位的规范要点
四 结语
第三节 国家生态安全目标下自然保护地立法的机制构造
一 自然保护地立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二 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结构
三 国家生态安全目标诉求下自然保护地立法重点
四 结语
第三章 自然保护地私人治理机制之逻辑机理
第一节 环境私人治理的机制构造与核心要素
一 体系结构中的环境私人治理机制意蕴
二 环境私人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三 当前环境私人治理机制之检讨与完善
四 结语
第二节 国家公园环境私人治理机制的证成与构造
一 国家公园建设对环境私人治理的机制需求
二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环境私人治理机制的框架展开
三 结语
第四章 自然保护地之保护机制创新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公益治理机制梳辨
一 “公益治理”的体系定位与概念溯源
二 公益治理模式中国化的内生桎梏与适用空间
三 我国自然保护地公益治理的机制构造
四 结语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机制的逻辑与构造
一 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实践进展及其内生困境
二 《指导意见》中社区治理机制的内涵阐释与机制需求
三 我国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机制的体系构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