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 編輯推薦: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是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显而易见,学习历史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给我们提供的答案和智慧也是全面的。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
 今天,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时尚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于历史现实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了解国学常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国学,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知识。文化常识则是浓缩的知识精华,它包含了对名家作品的解读、对历史精神的继承、对历史事件的记录等,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乃至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当我们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文化常识还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更多的文化常识,可以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增强个人的文化素养,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 
         
       
      
      
      
      
         
          | 內容簡介: | 
         
         
           
            《给孩子的历史常识》一书打开了中华历史的大门,让孩子们了解到远古、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三皇五帝到底是谁?早的文字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有什么传奇的人物?管仲是谁?商鞅为什么变法? ...都能在本书里找到答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孩子们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普及读本。通过阅读本书,孩子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给孩子的国学常识》分词条解释和经典论著两部分,囊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礼俗、人物等与国学有关的内容。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他都建立过哪些功绩?大诗人李白一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人淡如菊的李清照是怎样成为名垂千古的词人的?这些问题都属国学范畴,它们并不高深莫测。它们就在我们周围。读懂这些疑问,孩子们就拥有了一把开启精神家园的钥匙;身处其间,即可以穿越时空,看华夏千年光阴游走,看它们所历经的灿烂辉煌。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八个人?《西厢记》和《倩女幽魂》是同属哪个时期的作品?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诗(词)人?韩愈为什么要开展古文运动?安史之乱是在谁的执政时期发生的?鸦片战争发生的导火索是什么?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是谁提出来的?三省六部制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施行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还剩下几个?世界上早的纸币交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古代的“博士”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姐妹们的丈夫被称作“连襟”?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给孩子的文学常识》中找到答案。文化常识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华,它根植于历史,传承至今世。积累文化常识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掌握文化常识就等于拥有了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钥匙。
 本书中精心收集了数百则文化常识,囊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称谓、节日共八个章节。书中知识全面,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历代文学作家的作品,又有影响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书中内容深入生活实际,可以解决我们的日常小盲点。文字风格平实简洁,内容通俗易懂,读查两便。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青少年读者能够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 
         
       
      
      
      
         
          | 關於作者: | 
         
         
          |  
            李异鸣,知名作家,图书策划人,成功策划百余部青少年读物。曾策划出版过《越玩越聪明的思维游戏丛书(共六册)》《蓝皮轻经典(现代文学丛书共十册)》《给孩子的智慧经典(共六册)》等众多书籍,深受读者欢迎。
           | 
         
       
      
      
      
      
         
          | 目錄: 
           | 
         
         
           
            给孩子的历史常识
 一、远古
 盘古开天辟地 / 一
 女娲造人 / 一
 有巢氏构土为巢 / 一
 燧人氏钻燧取火 / 一
 氏族社会 / 一
 母系氏族 / 一
 父系氏族 / 二
 部落、部落联盟 / 二
 图腾崇拜 / 二
 三皇五帝 / 二
 禅 让 / 三
 黄 帝 / 三
 尧 / 四
 舜 / 四
 禹 / 五
 五帝陵庙遗迹 / 五
 二、先秦
 夏、商、周
 夏启建夏 / 六
 少康中兴 / 六
 商汤灭夏 / 六
 人祭和人殉 / 六
 武王伐纣 / 七
 井田制 / 七
 分封制 / 八
 宗法制度 / 八
 礼乐制度 / 八
 国人暴动 / 八
 烽火戏诸侯 / 九
 商 汤 / 一〇
 周文王 / 一〇
 周武王 / 一一
 周公旦 / 一一
 甲骨文 / 一二
 金 文 / 一二
 “后母戊”大方鼎 / 一三
 勾股定理的发现 / 一三
 春 秋
 春秋五霸 / 一三
 曹刿论战 / 一三
 管仲改革 / 一四
 齐桓公被困死 / 一四
 宋襄公打败仗 / 一五
 给孩子的国学常识
 政 经
 华夏 / 一
 四夷 / 一
 汉族 / 二
 匈奴 / 三
 鲜卑 / 三
 突厥 / 四
 回鹘 / 五
 羌 / 五
 契丹 / 六
 女真 / 七
 蒙古 / 七
 秦朝 / 八
 汉朝 / 八
 三国 / 九
 西晋 / 一〇
 东晋 / 一〇
 五胡十六国 / 一一
 南北朝 / 一六
 隋朝 / 一七
 唐朝 / 一七
 五代十国 / 一八
 宋朝 / 一九
 元朝 / 一九
 明朝 / 二〇
 清朝 / 二一
 郡县 / 二一
 皇帝 / 二二
 宰相 / 二二
 三公 / 二二
 九卿 / 二三
 三省 / 二三
 六部 / 二四
 翰林院 / 二五
 国子监 / 二五
 军机处 / 二六
 八旗制度 / 二六
 给孩子的文化常识
 文 学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 一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 / 四
 中国古代文章的体裁 / 五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并称 / 六
 中国历史上十位女诗(词)人 / 七
 六义 / 八
 汉赋 / 八
 乐府民歌 / 八
 建安文学 / 八
 骈文 / 九
 竹林七贤 / 九
 初唐四杰 / 九
 边塞、田园 / 九
 律诗 / 九
 绝句 / 一〇
 大历十才子 / 一〇
 诗人雅号 / 一〇
 新乐府运动 / 一一
 郊寒岛瘦 / 一一
 唐诗知多少 / 一一
 唐诗的“发表”/ 一一
 打油诗 / 一二
 古文运动 / 一二
 唐宋八大家 / 一二
 词 / 一三
 苏门四学士 / 一三
 诸宫调 / 一三
 民间四大传说 / 一三
 小说 / 一四
 传奇 / 一四
 小品 / 一四
 演义 / 一四
 红学 / 一四
 左联 / 一五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 一五
 作家原名 / 一五
 网络文学 / 一六
 《诗经》/ 一六
 《楚辞》/ 一六
 《孔雀东南飞》/ 一六
 《世说新语》/ 一七
 《春江花月夜》/ 一七
 《窦娥冤》/ 一七
 《西厢记》/ 一七
 《三国演义》/ 一八
 《水浒传》/ 一八
           | 
         
       
      
      
      
         
          | 內容試閱: 
           | 
         
         
           
            一、远古
 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宇宙在开始的时候是混沌一团,后来巨人盘古挥动手中的大斧,将天和地劈开,然后他脚踏地、手撑天,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长高,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过了一万八千年,他才轰然倒下。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作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草木山川。
  
 女娲造人
 传说天神女娲照着神的样子,用黄土和泥,捏成人形,造出了初的人类。后来,女娲甩动蘸上泥浆的藤条,泥点掉落在地上也变成了人,使造人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倍。她还将人分成男女,让他们结成夫妻,繁衍后代。因此,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有巢氏构土为巢
 传说有巢氏是巢居的发明者。远古时代,有巢氏教人们在大树枝杈间构木为巢,让人们在树上居住,躲避猛兽的侵袭,使人类免受伤害。后来,他又教会人们用灌木、木槿的树干(类似藤条,有弹性)编成篱笆,防卫居室。用坚韧结实的野草编织成厚草席帘,覆在屋顶上防风雨。
  
 燧人氏钻燧取火
 相传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伤害肠胃,人们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燧人氏教人们钻燧取火,以火烤猎物的骨肉,这样做不仅能够改善食物的味道,而且也易于消化吸收,从此人们患腹疾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氏族社会
 氏族公社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内部实行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氏族首领由选举产生,管理公共事务,遇有氏族内外的重大问题,则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制,内部禁止通婚。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又出现了剩余,私有
 制随之产生,导致氏族内部贫富分化,进而演变为对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阶级,氏族亦随之解体。
  
 母系氏族
 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氏族。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在氏族公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女性,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
  
 华夏
 中国的古称。“华夏”二字源于何处,一直有很多种说法。《辞海》认为,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认为,夏,指大。因此大国称夏。“华夏”指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夏,是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个王朝——夏朝;华,则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国。华先于夏,“华夏”之名由此而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指“荣”,“夏”指中原人。公元前2100年至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族、商族、周族,他们同其他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华夏族。以上说法见仁见智。通常我们认为,在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居住着夏族,晋南关中一带居住着华族,而在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祖先。公
 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了华族领袖炎帝,后来炎、黄两族联手灭掉了蚩尤,占据了整个中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为有着先进的文明,在后来的岁月里,华夏族渐渐又融合了藏缅族、吐火罗人、东夷、通古斯族、西戎、祝融氏、蚩尤后代及匈奴、鲜卑等族,进一步扩大。到西汉时,就产生了以华夏族为基础的全新民族:汉族。简而言之,“华夏”实际上就是中原民族与周边蛮夷异化而又同化的产物,它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四夷
 华夏民族对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的总称。华夏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771年,历夏、商、周三代。三代并非源出同族,但在相互的兼并中逐渐融合,成为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将周边落后的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总称“四夷”或“蛮夷”。
 夷的族称,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早。西周金文则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中,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的称谓。由于族源直接继承两昊(大昊、少昊)部落,因此虽为夷人,但与夏、商、周三代仍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代东夷的苗裔,都已融入华夏民族之中。秦汉后,东夷除了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入,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蛮,在文献记载中,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百越、楚、濮、群蛮、巴等。其实不专指南方。《史记·匈奴列传》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可见在西周以来,也用作非夏族的通称,并且和“夷”一样可以用作与夏对举,称为“蛮夏”。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南蛮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中上游有濮、巴蜀;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有很多分支,如秦汉之际的东瓯、
 闽越、南越、西瓯、骆瓯等);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也不止一个族系。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代。在灭商以前,戎是用来称呼在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时,周的劲敌主要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被称为“西戎”。商亡,为表示对商的敌忾,又称“戎殷”“戎衣”。西周中叶,“徐”为周的东方劲敌,虽属东夷,确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西戎”,从西周到战国,主要指氐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狭义上指氐羌诸部,广义上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狄作为族称,始于春秋中叶。狄的本义,按王国维的考证,应是“远”与“剔除”的意思;此外另有“强悍有力”“行动快疾”的释义。春秋初,其在秦、晋、郑、卫等国以北,当时仍被称为“戎”。到春秋中叶,“北狄”一词出现。此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陆续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分支。在整个春秋时期,戎、狄有时仍会混称,有的部落兼有戎、狄两种称号。进入战国,狄的主要部分已经分化,有部分随胡人南下而融入胡人当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漫长的岁月,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唐时,就有将日本、高丽、波斯、天竺等国列入四夷的记载。可见,四夷的定义也始终是相对和变化的。
  
 文 学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一、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墨子:《墨子》孙子:《孙子兵法》孟子:《孟子》庄子:《庄子》荀子:《荀子》韩非:《韩非子》吕不韦:《吕氏春秋》列子:《列子》
 二、两汉时期
 贾谊:《吊屈原赋》等刘安:《淮南子》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枚乘:《七发》等东方朔:《答客难》刘向:《说苑》《新序》等王充:《论衡》班固:《汉书》《两都赋》等蔡邕:《蔡中郎集》张衡:《二京赋》《归田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等曹丕:《燕歌行》《典论·论文》等曹植:《曹子建集》
 孔融:《孔北海集》王粲:《七哀诗》《登楼赋》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等蔡琰:《胡笳十八拍》等诸葛亮:《出师表》等阮籍:《咏怀诗》《大人先生传》等嵇康:《声无哀乐论》《管蔡论》等陆机:《陆士衡集》潘岳:《悼亡诗》《西征赋》等李密:《陈情表》
 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归田园居》等谢灵运:《登池上楼》等鲍照:《鲍参军集》谢朓:《谢宣城集》萧衍:《子夜四时歌》《上云乐》等
 沈约:《宋书》《四声谱》等江淹:《江文通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庾信:《庾子山集》干宝:《搜神记》等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四、唐代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等沈佺期:《杂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王勃:《滕王阁序》等卢照邻:《幽忧子集》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等杨炯:《杨盈川集》陈子昂:《陈伯玉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张九龄:《张曲江集》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等贺知章:《回乡偶书》等王之涣:《登鹳鹊楼》《凉州词》等王昌龄:《从军行》《出塞》等王维:《王右丞集》李白:《李太白集》崔颢:《黄鹤楼》等高适:《高常侍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杜甫:《杜工部集》张志和:《渔歌子》韦应物:《采玉行》《始至郡》等孟郊:《游子吟》等贾岛:《长江集》韩愈:《昌黎先生集》李贺:《雁门太守行》等刘禹锡:《刘梦得文集》柳宗元:《柳河东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杜牧:《樊川文集》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甫里集》罗隐:《甲乙集》冯延巳:《阳春集》李煜:《虞美人》《浪淘沙》等
 五、宋代
 王禹偁:《小畜集》林逋:《山园小梅》等柳永:《乐章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等晏殊:《珠玉词》晏幾道:《小山词》梅尧臣:《宛陵先生文集》苏舜钦:《苏学士文集》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苏洵:《嘉祐集》苏轼:《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苏辙:《栾城集》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沈括:《梦溪笔谈》黄庭坚:《山谷集》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贺铸:《东山词》
 周邦彦:《清真集》张元幹:《芦川词》张孝祥:《于湖词》李清照:《漱玉词》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杨万里:《诚斋集》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辛弃疾:《稼轩长短句》陈亮:《龙川词》朱熹:《朱子语类》姜 夔:《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
 歌曲》吴文英:《梦窗词》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严羽:《沧浪诗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