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140.8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 編輯推薦: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任何技术比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更受关注。空间同位素电源跨越了核与空间两个领域,为空间任务提供核能,却是一种“安静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避开了公众对核能的担忧,悄然发展。
空间同位素电源计划的历史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机遇、坚守和关注细节的故事……在其整个历史中始终由一群人坚守……只要机会出现,他们就会准备好在发射台上展示他们所相信的技术。
|
| 內容簡介: |
|
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在深空探测、星际表面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嫦娥3号、嫦娥4号已经成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源,预计后续还将有重要应用。《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历史》讲述了1950年中期至1982年期间,美国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发展背景、技术进步、组织变革,以及这项技术如何去太空任务进行结合,并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事件。《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历史》可供我国相关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科学家、工程师、其他学者等从业人员学习参考,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推动我国技术发展。
|
| 關於作者: |
美国能源部
----------------------------
原书名为Atomic Power In Space: A History,原作者为Richard E. Engler, Ph.D,原出版商为Planning & Human System, Inc. Washington, D.C.,出版时间为1987年3月,图书链接为http://www.iaea.org/inis/collection/NCLCollectionStore/_Public/19/005/19005840.pdf,版权所有者为美国能源局,目前是公版书。
译者
向清沛,1987年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长期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电源技术攻关、系统开发与应用,负责总体设计,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主持翻译出版《太空中的原子能》系列图书。
|
| 目錄:
|
前言…………………………………………………………………………………………………………………………………… Ⅰ
序言…………………………………………………………………………………………………………………………………… Ⅴ
第一章 引言 ………………………………………………………………………………………………………… 001
第二章 开端 ………………………………………………………………………………………………………… 005
第三章 认识潜力……………………………………………………………………………………………… 018
第四章 AEC 的黄金年代…………………………………………………………………………… 037
第五章 月球竞赛的激励……………………………………………………………………………… 059
第六章 一项成熟的计划……………………………………………………………………………… 081
第七章 变革中的坚守 …………………………………………………………………………………… 095
第八章 往日教训和未来挑战…………………………………………………………………… 119
附录 A 人名及职务对照表 ………………………………………………………………………… 127
附录 B 组织机构名称对照表 …………………………………………………………………… 133
附录 C 参考资料信息来源说明 ……………………………………………………………… 138
附录 D 里程碑式事件编年表 ……………………………………………………………………… 152
附录 E 同位素电源系统空间应用汇总表 ………………………………………… 166
附录 F RTG 计划的预算…………………………………………………………………………… 168
附录 G RTG 计划组织机构地点变迁………………………………………………… 170
附录 H RTG 技术与型号汇总………………………………………………………………… 174
附录 I RTG 技术的重大发展………………………………………………………………… 176
中英文索引 ……………………………………………………………………………………………………………… 183
译者按 ………………………………………………………………………………………………………………………… 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