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 內容簡介: |
|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将消费作为构建自我、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从消费对象来讲,一些青少年通过商品符号价值展示自我的个性、身份和品位,却失去了自我的独特性和自我的同一性。从消费方式来看,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消费,通过这种消费方式寻找自我的归属、获取自我的人生意义,反而使自我难以分辨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导致自我与现实的脱节,无法正确定位自我。从消费后果来看,极少部分青少年通过身体消费改变自我的外在形象,希望以此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追捧,以这种肤浅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构建自我认同,不仅会丧失构建自我认同的外在基础,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青少年通过消费构建自我身份认同,却使自身陷入消费主义的操纵之下,被物质享乐主义所迷惑,丧失了对生存意义感的追寻,迷失了自我。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青少年要建构正确理性的身份认同,不仅要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还要培养青少年对生存意义感的追求。
|
| 關於作者: |
|
刘金丽,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等课程。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微信朋友圈’场域中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KDC013)、北京市教工委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网络消费影响下的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项目编号:SM202010037003),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作为一种现代性现象的消费主义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产生
一 消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消费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 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资本逻辑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现代消费和消费社会
二 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
第三节 消费主义批判
一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二 消费异化与人的异化
三 消费主义物化幸福观批判
第四节 消费主义对现代人消费价值观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人的价值观异化
二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身份认同的含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身份认同及其分类
第二节 消费主义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身份认同问题的产生
二 现代人身份认同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
一 消费主义产生之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身份认同
第三章 符号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冲击
第一节 符号消费一什么是符号消费
二 符号消费的特征
三 消费主义——走向极端的符号消费
第二节 符号消费认同何以成为可能
一 物的社会意义——物向符号的转化
二 大众传媒——符号价值的塑造者与传播者
三 符号消费认同——以符号消费为基础的社会识别体系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符号转向
一 青少年对符号的追逐
二 青少年符号消费的特点
第四节 符号消费认同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自我同一性的断裂
二 自我意义感的丧失
三 虚幻的自我个性化
第四章 网络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消费与消费主义
一 网络消费——网络技术与消费的联姻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消费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蛊惑: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及其分类
一 青少年:网络文化的促进者和消费者
二 网络空间的狂欢——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
第三节 青少年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一 从镜像到拟像:网络虚拟身份形成的理论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