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卫生管理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本教材的讲授和自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考虑到各学校的地情和校情的差异,本教材分为导论篇、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和拓展篇,其中前五篇为必修内容,拓展篇为选修内容。 |  
         
          | 內容簡介: |   
          | 新时期医药卫生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还需要掌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在规律,拥有较高的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管理学基础》作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试图通过本教材的讲授和自学,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考虑到各学校的地情和校情的差异,本教材分为导论篇、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和拓展篇,其中前五篇为必修内容,拓展篇为选修内容。 |  
         
          | 關於作者: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绩效评价与控制;卫生政策与管理;医院管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基层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标准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农村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 目錄: |   
          | 导论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概述/1
 一、 管理的内涵 /1
 二、 管理的性质 /3
 三、 管理的过程 /6
 四、 管理的价值 /9
 五、 管理学概述 /9
 六、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1
 第二节 管理问题与管理者/12
 一、 管理的基本问题 /12
 二、 管理者的职责与角色 /15
 第三节 管理学基本原理/17
 一、 系统原理 /18
 二、 整分合原理 /19
 三、 封闭原理 /19
 四、 人本原理 /20
 五、 能级原理 /21
 六、 动力原理 /22
 七、 动态原理 /23
 八、 反馈原理 /23
 九、 弹性原理 /24
 十、 效益原理 /24
 第四节 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研究方法/25
 一、 管理的基本方法 /25
 二、 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9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31
 第一节 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31
 一、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31
 二、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 /33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34
 一、 科学管理理论 /34
 二、 一般管理理论 /36
 三、 行政组织理论 /38
 四、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39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40
 一、 人际关系学说 /40
 二、 行为科学理论 /42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44
 一、 管理科学理论学派 /44
 二、 社会系统学派 /45
 三、 决策理论学派 /45
 四、 经验主义学派 /46
 五、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46
 六、 权变理论学派 /47
 七、 管理过程学派 /48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48
 一、 人本管理思想 /48
 二、 学习型组织 /49
 三、 企业文化理论 /49
 四、 知识管理理论 /49
 第三章 管理与社会/51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管理实践/51
 一、 社会发展对管理的需求和作用 /51
 二、 管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53
 第二节 管理的社会环境/ 53
 一、 管理的外部社会环境 /54
 二、 组织的具体行业环境 /57
 三、 管理的国际化环境 /59
 四、 管理的社会环境分析 /59
 第三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62
 一、 管理伦理 /62
 二、 管理道德 /64
 三、 管理的社会责任 /68
 计划篇
 第四章 预测与决策/71
 第一节 预测/71
 一、 预测的概念 /71
 二、 预测的作用 /72
 三、 预测的分类 /72
 四、 预测的基本原则 /73
 五、 预测的程序 /73
 六、 预测的方法 /74
 七、 预测的准确度 /76
 第二节 决策/77
 一、 决策的概念 /77
 二、 决策的作用 /77
 三、 决策的类型 /77
 四、 决策的模式 /78
 五、 决策的原则 /79
 六、 决策的程序 /80
 七、 决策的方法 /81
 第五章 计划/84
 第一节 计划概述/ 84
 一、 计划的内涵 /84
 二、 计划的性质 /85
 三、 计划的原则 /85
 四、 计划的作用 /86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87
 一、 按计划的时间长短分类 /87
 二、 按职能空间分类 /88
 三、 按计划的综合性程度分类 /88
 四、 按计划的明确性程度分类 /89
 五、 按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分类 /89
 六、 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 /89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 90
 一、 计划的编制过程 /90
 二、 计划的编制方法 /91
 第六章 目标与目标管理/97
 第一节 目标的概述/ 97
 一、 目标的概念 /97
 二、 目标的属性 /98
 三、 目标的作用 /99
 四、 目标的类型 /100
 第二节 目标管理/101
 一、 目标管理的概念 /101
 二、 目标管理的特点 /102
 三、 目标管理过程 /102
 四、 目标管理的运用 /106
 组织篇
 第七章 组织/ 109
 第一节 组织概述/ 109
 一、 组织的概念 /109
 二、 组织的基本原理 / 111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概述/112
 一、 组织结构设计的作用 / 112
 二、 组织结构类型 / 112
 三、 组织结构设计 / 116
 第三节 组织发展与变革/ 120
 一、 组织发展的概念 /120
 二、 组织变革的概念 /121
 三、 组织变革的过程 /121
 四、 组织变革的类型 /122
 五、 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122
 六、 组织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125
 第八章 组织文化/ 127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127
 一、 组织文化概念 /127
 二、 组织文化层次与类型 /129
 三、 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132
 四、 组织文化的特征 /133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133
 一、 组织文化的建立 /133
 二、 组织文化的发展 /134
 第三节 当代组织文化发展趋势/ 137
 一、 创新的文化 /137
 二、 响应顾客的文化 /137
 三、 注重成员个人发展的文化 /138
 四、 跨文化管理 /139
 第九章 团队与团队管理/ 142
 第一节 团队概述/ 142
 目  录13
 一、 团队的含义与作用 /142
 二、 团队的类型 /143
 三、 高效团队的特征 /144
 第二节 团队构建/ 145
 一、 团队构建的内容 /145
 二、 团队培训 /147
 三、 团队文化 /149
 第三节 团队领导与发展/ 152
 一、 团队领导概述 /152
 二、 团队冲突 /153
 三、 团队创新 /155
 领导篇
 第十章 领导/ 157
 第一节 领导概述/ 157
 一、 领导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57
 二、 领导权力 /159
 三、 领导的作用 /160
 四、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160
 第二节 领导方式与领导理论/161
 一、 领导方式 /161
 二、 领导理论 /162
 第三节 领导者素质与领导艺术/ 167
 一、 领导者素质 /167
 二、 领导艺术 /167
 第十一章 激励/ 170
 第一节 激励概述/ 170
 一、 激励的概念 /170
 二、 激励的过程 /170
 三、 激励的功能 /171
 第二节 激励理论/ 172
 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 /172
 二、 过程型激励理论 /176
 三、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80
 第三节 激励策略/ 182
 一、 激励的原则 /182
 二、 激励的方式 /183
 第十二章 管理沟通/ 186
 第一节 管理沟通概述/ 186
 一、 管理沟通的内涵 /186
 二、 管理沟通的功能 /187
 三、 管理沟通的过程 /188
 四、 管理沟通的原则 /189
 第二节 管理沟通类型/ 190
 一、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190
 二、 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190
 三、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91
 四、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93
 第三节 有效的管理沟通/ 194
 一、 有效管理沟通的标准 /194
 二、 有效管理沟通的障碍 /195
 三、 有效管理沟通的技巧 /196
 控制篇
 第十三章 控制/ 199
 第一节 控制概述/ 199
 一、 控制的定义 /199
 二、 控制的目的与作用 /200
 三、 控制的前提条件 /200
 四、 控制的特点 /201
 五、 控制的类型 /202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203
 一、 确定控制标准 /203
 二、 衡量工作成效 /205
 三、 纠正偏差 /207
 第三节 有效控制的原则与方法/208
 一、 有效控制的原则 /208
 二、 控制的方法 /210
 第十四章 质量管理及控制/ 213
 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 213
 一、 质量 /213
 二、 质量管理 /214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 215
 一、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15
 二、 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 /219
 第三节 质量控制与提升/220
 一、 质量控制 /220
 二、 质量提升 /226
 第十五章 管理绩效及其控制/ 228
 第一节 管理绩效概述/228
 一、 绩效与管理绩效 /228
 二、 管理效率 /230
 三、 管理效果 /231
 四、 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的关系 /232
 第二节 管理绩效的评价/233
 一、 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233
 二、 管理绩效评价的要素 /234
 三、 绩效评价的方法 /236
 第三节 管理绩效的控制与提升/237
 一、 管理绩效的控制流程 /237
 二、 大数据背景下管理绩效的提升策略 /239
 拓展篇
 第十六章 战略管理/ 241
 第一节 战略管理概述/ 241
 一、 战略管理的概念 /241
 二、 战略管理的特征与分类 /242
 三、 战略管理的过程 /243
 四、 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243
 第二节 战略制定/245
 一、 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评估 /245
 二、 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确定 /246
 三、 战略方案制定 /248
 四、 战略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250
 第三节 战略实施与控制/252
 一、 战略分解 /252
 二、 战略支持 /253
 三、 战略执行 /253
 四、 战略控制 /253
 第四节 战略评价与调整/254
 一、 战略评价 /254
 二、 战略调整 /256
 第十七章 学习型组织/ 259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概述/259
 一、 学习型组织的兴起 /259
 二、 “学习”的内涵及类型 /260
 三、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261
 四、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62
 五、 学习型组织的作用 /264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技能/264
 一、 自我超越 /264
 二、 改善心智模式 /265
 三、 建立共同愿景 /265
 四、 团队学习 /266
 五、 系统思考 /267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267
 一、 组织学习面临的挑战 /268
 二、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 /271
 第十八章 组织再造/ 274
 第一节 组织再造概述/274
 一、 组织再造的概念 /274
 二、 组织再造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74
 三、 组织再造的基本内容 /277
 第二节 组织再造的原则及过程/278
 一、 组织再造的原则 /278
 二、 组织再造的过程 /278
 第三节 组织再造的阻力因素及应用策略/280
 一、 组织再造的阻力因素 /280
 二、 组织再造的应用策略 /281
 第十九章 危机管理/ 283
 第一节 危机管理概述/283
 一、 危机的内涵 /283
 二、 危机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285
 第二节 危机管理模型/287
 一、 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型 /287
 二、 4R 危机管理模型 /288
 三、 PPRR 危机管理模型 /288
 第三节 危机事件管理/290
 一、 危机事件预警管理 /290
 二、 危机事件响应管理 /291
 三、 危机事件恢复管理 /292
 四、 危机事件管理评价 /295
 第四节 危机中形象管理与媒体管理/296
 一、 危机中的形象管理 /296
 二、 危机中的媒体管理 /297
 第二十章 创新管理/ 301
 第一节 创新管理概述/ 301
 一、 创新的定义与特征 /301
 二、 创新的分类 /302
 三、 创新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304
 第二节 创新的有效管理/305
 一、 创新战略管理 /305
 二、 创新过程管理 /306
 三、 创新组织管理 /307
 四、 创新资源管理 /308
 五、 创新文化设计 /310
 第三节 创新管理的新发展/311
 一、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管理 / 311
 二、 负责任创新 /312
 推荐阅读/ 31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16
 |  
         
          | 內容試閱: |   
          |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制定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规划中提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健康促进和提高生命全程的质量为目标,通过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路径,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我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这不仅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新时代医药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医药卫生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还需要把握“健康中国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拥有较强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管理学基础”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本教材的讲授和自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考虑到各学校的地域和院校的差异,本教材分为导论篇、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和拓展篇,其中前五篇为必修内容,拓展篇为选修内容。
 本教材是在第2 版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编委会多次讨论,由新的编者基于第2 版的框架重新修订完善编写而成。本教材除凝聚着新的编委会成员的辛勤劳动外,也凝聚着第2 版全体编委的辛劳付出。在本教材即将出版之际,感谢本教材第2 版的主编、副主编及全体编写人员,感谢本教材的全体编委,以及为本教材提供了大量服务的幕后工作人员。尽管在本轮教材修订过程中,全体编委尽心尽力,但本教材肯定仍存在某些不足与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本书可供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预防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近专业选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管理人员自学和培训的参考教材。
 冯占春 吕 军
 2023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