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1.体系完整,内容翔实,条理清晰。 2.全书分三部分,即绪论和疾病概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3.在第3版整体框架基础上,专门章节就“疾病的细胞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并将“衰老”独立一章,阐述衰老与疾病的关系。
 4.内容编写中注重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强调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深度融合。
 |  
         
          | 內容簡介: |   
          | ①全书分三部分,即绪论和疾病概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其中,“基本病理过程”部分从基因、细胞到复杂体系功能紊乱循序渐进地展现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可能同时出现的、成套的并各具特征的病理改变。②结合长学制学生基础知识更扎实、自学能力更强、培养目标更高的目标,增加了一些疾病研究的发展史,使相关结论有据可查;增加了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进展。③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在“基本病理过程”的每一章中均增加了一节,讲述“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如“酸碱平衡紊乱与相关疾病”等;还在每一章增加了相关病例讨论。④为完善病理生理学课程体系、减少与其他教材重复,以“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替代“代谢综合征”;增加了“炎症”;删除了“组学与疾病”、“肿瘤”、“胃肠功能障碍”;精简了“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合并成“细胞功能紊乱”。⑤以配套教材增加了“知识拓展”,为学有余力者提供相关研究更深更广的阅读素材。 |  
         
          | 關於作者: |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任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新医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拔尖人才计划2.0专家委员会主任等。长期致力于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和教学,在肿瘤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方面获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  
         
          | 目錄: |   
          | 绪论/1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1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学科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1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2
 第一章疾病概论//5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5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7
 第三节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9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12
 第二章疾病发生发展的细胞机制/15
 第一节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15
 第二节细胞死亡与疾病/23
 第三节细胞自噬与疾病/35
 第三章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46
 第一节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异常与疾病/46
 第二节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异常与疾病/51
 第三节蛋白质表达、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异常与疾病/57
 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62
 第四章衰老与疾病//67
 第一节概述/67
 第二节衰老的发生机制/67
 第三节衰老相关疾病/72
 第五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75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76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85
 第三节镁代谢紊乱/96
 第四节钙、磷代谢紊乱//99
 第五节氯代谢紊乱/102
 第六章酸碱平衡紊乱//104
 第一节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与酸碱平衡的调节/104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109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112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21
 第五节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22
 第七章糖脂代谢紊乱//125
 第一节糖代谢紊乱/125
 第二节脂代谢紊乱/134
 第八章应激//143
 第一节概述/143
 第二节应激的发生机制/144
 第三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154
 第四节应激与疾病/156
 第五节应激的处理原则/158
 第九章发热//161
 第一节发热的原因与机制/161
 第二节疾病状态下发热的时相变化及机制/165
 第三节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167
 第四节发热的处理原则/169
 第十章炎症//171
 第一节概述/171
 第二节炎症的过程与发生机制/174
 第三节炎症与疾病/181
 第四节生物学意义及抗炎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84
 第十一章缺氧//188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88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189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193
 第四节缺氧与疾病/201
 第五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03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06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06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207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217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18
 第十三章凝血与抗凝血失衡/220
 第一节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及其紊乱/220
 第二节血栓形成/224
 第三节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227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30
 第十四章休克//242
 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及分类/243
 第二节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246
 第三节不同病因所致休克的特点/257
 第四节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260
 第五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61
 第十五章心功能障碍//265
 第一节心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分类/265
 第二节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268
 第三节心功能障碍时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与代偿反应/271
 第四节心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76
 第五节心功能障碍的防治原则/278
 第十六章肺功能障碍//281
 第一节病因和发生机制/281
 第二节肺功能障碍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288
 第三节肺功能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91
 第十七章肝功能障碍//294
 第一节病因与分类/294
 第二节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295
 第三节肝纤维化/297
 第四节肝性脑病/300
 第五节肝肾综合征/306
 第六节肝功能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07
 第十八章肾功能障碍//310
 第一节肾功能障碍的基本发病环节/310
 第二节急性肾衰竭/312
 第三节慢性肾衰竭/319
 第四节尿毒症/327
 第十九章脑功能障碍//333
 第一节概述/333
 第二节认知障碍/334
 第三节意识障碍/343
 第二十章多器官功能障碍//349
 第一节病因和分类/349
 第二节发生机制/350
 第三节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357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59
 |  
         
          | 內容試閱: |   
          | 八年制及“5 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第4 版继续以培养具有临床思维、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己任,贯彻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通过广泛征求用书教师、学生的意见和编委们的认真讨论,在传承第3 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包括: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其中,总论部分除了“绪论和疾病概论”外,还专章就“疾病发生发展的细胞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并将“衰老”独立成章,阐述衰老与疾病的关系。②切实注重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强调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深度融合。为此,除了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师外,也邀请了部分临床专家参与编写和审核,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③尽量减少教材本身的篇幅,增加拓展阅读内容,为学有余力者提供更深更广的阅读素材,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 本教材的出版得到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八年制及“5 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第四届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为了使参加教材编写的学校覆盖性更广、代表性更强,在个人申请和主编及副主编推荐的前提下,除了临床专家外,本教材还增加了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编委。在教材内容确定、审稿和定稿过程中,承蒙王建枝教授的指导和主审,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莺教授做了大量组织和文字处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经编委会确定框架和内容后,通过初稿讨论会、交叉审稿、编委修改、主审和主编再审稿、定稿会和清样等环节,力求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然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更正。
 陈国强 钱睿哲
 2023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