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 售價:HK$ 54.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统介绍了识别能源利用问题的方法,并针对节能、二氧化碳减排和捕集制定了解决方案。将能量利用理论与实用方法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单元操作和过程单元的热力学分析;各种工艺物流和公用工程的能量和?计算;三环节能量/? 分析模型;设备、工艺单元和整个工厂的能量/?平衡;节能方法与技术;管道和设备优化;夹点节能技术及其应用; CO2 捕集和利用,10个不同情景的案例研究;燃气轮机、FCCU再生CO燃烧与能量回收、烟气轮机能量回收系统优化、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等关键节能技术。 |
| 關於作者: |
| 陈安民是加拿大注册专业工程师,在石化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拥有 30 多年的经验。 他是能源集成、温室气体减排、工程设计、过程模拟和优化方面的专家。 他获得北京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硕士学位。 最近,他担任雪佛龙公司的高级工艺顾问,负责雪佛龙 Kitimat 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加工、TCO 石油和天然气设施的项目,提出和实施了去除乙烷气体火炬项目,该项目取得了显著节省投资保护环境的功效,并在 2020 年获得雪佛龙 TCO 管理表彰和奖励。 在雪佛龙期间,他还领导了 Kitimat LNG 项目的能源整合和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显著节省了成本,并在休斯顿举行的Chevron FE 2014 世界会议上发表了关于 Kitimat LNG 项目的能源整合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演讲。 |
| 目錄: |
|
1热力学基础(001)
1.1基本术语(001) 1.1.1体系与环境(001) 1.1.2状态和状态参数(002) 1.1.3寂态和基准状态(003) 1.1.4能量(003) 1.1.5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003) 1.1.6用能过程、用能过程热力学(004) 1.2能量的形式和基准状态(004) 1.2.1能量的形式(004) 1.2.2基准状态的确定(005) 1.3热力学第一定律(007) 1.3.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述(007) 1.3.2稳定流动体系的能量平衡方程(007) 1.3.3总能量平衡方程式在不同条件下的形式(009) 1.3.4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应用(011) 1.4热力学第二定律(012) 1.4.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012) 1.4.2热变功的最高限度,卡诺因子(012) 1.4.3第二定律的用能过程表达式及意义(013) 1.4.4?的概念及计算(014) 1.4.5用能过程的?平衡方程(016) 1.5节能与碳减排(018) 参考文献(018) 2热物理能量及?的计算(019) 2.1过程热效应的能量和?的计算(019) 2.1.1物流显热能及?的计算(019) 2.1.2相变潜热的能量及?计算(022) 2.1.3反应热效应及反应?(024) 2.1.4混合热及?(028) 2.2石油及其馏分能量和?的计算(030) 2.2.1Nelson焓图拟合关联式的展开(030) 2.2.2基准相态为液相的液相石油馏分?的计算(031) 2.2.3基准相态为气相的气相石油馏分物理?的计算(032) 2.2.4基准相态为液态的气相石油馏分物理?的计算(033) 2.3轻烃及其混合物能量和?的计算(034) 2.3.1理想气体烃类焓、熵和?的计算(035) 2.3.2烃类混合物的焓、熵、?计算(038) 2.4水蒸气、水及空气的能量和?的计算(038) 2.4.1水蒸气(038) 2.4.2水、空气等物流(039) 2.5散热能量及?的计算(039) 参考文献(043) 3机械能及化学?的计算(044) 3.1真实气体的能量和?的计算(044) 3.1.1真实气体能量和?的计算方法(044) 3.1.2剩余性质的计算(045) 3.2流体流动过程能量的计算(050) 3.2.1体积功、轴功和流动功(050) 3.2.2轴功和有效功的计算(051) 3.3化学与燃料?的计算(053) 3.3.1化学?的基本概念(053) 3.3.2化学?的计算方法(054) 3.3.3复杂物质及燃料的化学?(057) 参考文献(058) 4工艺过程用能热力学分析(060) 4.1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060) 4.1.1忽略散热的传热过程(061) 4.1.2有散热损失的传热过程(062) 4.2流体流动过程热力学分析(064) 4.3传质过程的热力学分析(066) 4.3.1分离过程的最小?耗(066) 4.3.2实际分离过程热力学分析(067) 4.4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069) 4.4.1化学反应?的计算(069) 4.4.2实际反应过程?损耗和复杂反应的反应?计算(070) 4.5燃烧过程的热力学分析(071) 4.5.1绝热燃烧过程(072) 4.5.2传热过程(073) 4.5.3减少燃烧过程损的途径(073) 参考文献(074) 5石油化工过程用能三环节分析方法(075) 5.1石油化工用能特点(077) 5.2用能分析三环节模型的改进(078) 5.3用能分析三环节模型应用(079) 5.3.1用能分析计算基准(079) 5.3.2非工艺流体的机泵有效动力(079) 5.3.3能量使用环节的设备散热(080) 5.3.4原料的化学能(080) 5.3.5反应放热应计入工艺总用能(080) 5.3.6一些特殊设备的处理原则(080) 5.4改进后用能分析三环节模型的项目细则(081) 5.4.1能量平衡的参数(081) 5.4.2?平衡的参数(082) 5.5用能分析三环节模型中的平衡关系及评价指标(083) 5.5.1能量平衡关系及评价指标(083) 5.5.2?平衡关系及其评价指标(084) 5.5.3能量平衡、?平衡结果表示(086) 参考文献(086) 6设备能量平衡和?平衡(087) 6.1装置用能分析测试的内容和要求(087) 6.1.1测试工况的确定和测试范围(087) 6.1.2标定测试要求(088) 6.2机泵设备(088) 6.2.1离心泵(089) 6.2.2压缩机(092) 6.3工业炉设备(096) 6.3.1工艺加热炉能量及?平衡计算(096) 6.3.2反应炉和尾气焚烧炉(106) 6.4催化裂化再生器(107) 6.5工艺用能设备(115) 6.5.1塔类设备(115) 6.5.2反应设备(121) 6.6能量回收利用设备(124) 6.6.1冷换设备(125) 6.6.2动力回收设备(129) 参考文献(131) 7石油化工装置的能量平衡和?平衡(132) 7.1装置内系统用能数据的平衡核定(134) 7.1.1装置的物料平衡(134) 7.1.2热力学能耗(135) 7.1.3热力学耗?DT(136) 7.1.4循环和输出物流的能量和?的计算(138) 7.1.5物流排弃能和?(139) 7.2装置散热损失的核定和汇总(140) 7.2.1散热的特点分析(140) 7.2.2设备管线散热损失的计算汇总(140) 7.2.3管线的散热校核及装置散热的汇总(141) 7.3汽、电、水的供用产出平衡(142) 7.3.1蒸汽(142) 7.3.2水(143) 7.3.3电耗(144) 7.4装置能量平衡和?平衡计算汇总(145) 7.4.1能量转换环节(145) 7.4.2能量工艺使用环节(148) 7.4.3能量回收利用环节(151) 7.4.4全装置平衡汇总(153) 参考文献(156) 8辅助系统及全厂能量平衡(157) 8.1公用工程系统的能量平衡(159) 8.1.1供热系统的能量平衡(159) 8.1.2供电系统的测试与平衡(164) 8.1.3供水、供风系统的能量平衡(166) 8.2辅助系统的能量平衡(168) 8.2.1储运系统(168) 8.2.2污水处理系统(170) 8.2.3非直接生产的辅助系统用能核查(171) 8.3全厂能量平衡汇总(172) 8.3.1能量平衡汇总方法及计算基准(172) 8.3.2测试工况的能量平衡汇总(173) 参考文献(180) 9能耗分析及节能改进途径(181) 9.1装置规模和环境温度对能耗的影响(181) 9.1.1装置规模的影响(181) 9.1.2环境温度的影响(182) 9.2负荷率对装置能耗影响分析和估算(185) 9.2.1负荷率对装置能耗影响及其估算(185) 9.2.2由能量平衡数据估算(186) 9.2.3负荷率对散热固定能耗的影响(187) 9.2.4负荷率对电固定能耗的影响(187) 9.2.5负荷率对蒸汽固定能耗的影响(190) 9.2.6其他固定能耗(192) 9.3用能水平及节能潜力的评估(194) 9.3.1应用基准能耗评价装置的用能水平(194) 9.3.2应用热力学法评价设备及系统用能水平及潜力(199) 9.4生产装置节能改进的方法和途径(201) 9.4.1改进工艺条件,降低工艺总用能(201) 9.4.2降低工艺能量使用环节的过程?损(204) 9.4.3提高能量回收率,减少排弃能量及?损(206) 9.4.4提高能量转换环节效率,减少装置供入能耗(207) 9.5大系统用能优化方法和改进途径(209) 9.5.1改进生产流程(209) 9.5.2装置及系统的热联合(210) 9.5.3低温热回收利用(211) 9.5.4优化蒸汽逐级利用(212) 参考文献(214) 10CO2捕获和利用(216) 10.1提高燃油效率,使用低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217) 10.1.1智能使用化石燃料,提高能源效率(217) 10.1.2使用低碳燃料代替高碳燃料(217) 10.1.3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代替化石燃料(218) 10.2CO2分布及其性质(218) 10.2.1CO2分布类别(218) 10.2.2CO2物理性质(219) 10.3CO2捕获方法(220) 10.3.1吸收溶剂(220) 10.3.2酸性气体去除/CO2捕获使用化学溶剂(221) 10.3.3使用物理溶剂去除酸性气体和捕获CO2(223) 10.4酸性天然气CO2捕获(227) 10.4.1通过酸性气体浓缩捕获天然气CO2——案例研究1(227) 10.4.2级联酸性天然气CO2捕获——案例研究2(233) 10.4.3酸性气体浓缩与CO2捕获——案例研究3(239) 10.5合成气CO2捕获(243) 10.5.1使用DEPG溶剂单吸收塔捕获合成气CO2——案例研究4(243) 10.5.2使用DEPG溶剂和双吸收器捕获合成气CO2——案例研究5(246) 10.6烟气CO2捕获(249) 10.6.1使用DEA溶剂捕获烟气CO2——案例研究6(249) 10.6.2使用氧气代替燃烧空气进行烟气CO2捕获——案例研究7(252) 10.7CO2压缩和脱水(255) 10.7.1背景资料(255) 10.7.2脱水再生器中的汽提(255) 10.7.3CO2脱水和压缩——案例研究8(256) 10.7.4烟气CO2捕获、压缩和脱水-案例研究9(258) 10.8CO2低温分离(262) 10.8.1实际富CO2气流气液露点和冻结曲线(264) 10.8.2低温温度选择(265) 10.8.3低温烟气CO2低温去除技术发展(267) 10.8.4烟气低温CO2捕获—案例研究10(267) 10.8.5传统CO2捕获与低温CO2捕获的比较(271) 10.9CO2化学品利用和储存(274) 10.9.1使用CO2生产尿素(274) 10.9.2使用CO2生产碳酸氢铵(276) 10.9.3使用CO2生产碳酸氢钠(276) 10.9.4使用CO2作为原料生产甲醇(276) 10.9.5CO2储存或强化石油天然气采收(279) 参考文献(279) 11节能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281) 11.1资金的时间价值(281) 11.1.1利息(281) 11.1.2货币的等值、现值与将来值(283) 11.1.3资金的等效值计算(283) 11.2静态评价方法(285) 11.2.1投资利润率(285) 11.2.2投资回收期(286) 11.2.3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曲线(287) 11.3动态评价方法(288) 11.3.1动态投资回收期(288) 11.3.2动态投资回收期简化算法(290) 11.3.3净现值法(291) 11.3.4内部收益率法(292) 11.4节能措施经济效益估算(294) 11.4.1燃料价格的确定(294) 11.4.2蒸汽和背压发电价格的确定(295) 11.4.3电价和水的价格的确定(298) 11.4.4节能措施的其他效益(298) 11.5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299) 参考文献(300) 12设备和管线的优化(301) 12.1过程速率与?损(301) 12.1.1传热过程(302) 12.1.2流体流动过程(303) 12.1.3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303) 12.1.4推动力(?损)的动力学效率(304) 12.2热流体管线经济保温厚度(305) 12.2.1目标函数(305) 12.2.2优化方法分类(305) 12.2.3热流体管线的经济保温厚度(306) 12.3流体输送的经济管径及经济保温厚度(308) 12.3.1低温流体输送的经济管径(308) 12.3.2保温管道的经济管径和经济保温厚度(311) 12.4冷换设备的优化(315) 12.4.1单台换热器的优化(315) 12.4.2冷却器冷却水最佳出口温度的确定(318) 12.5加热炉经济热效率(319) 12.5.1问题的意义(319) 12.5.2经济热效率的确定方法(320) 参考文献(321) 13夹点节能技术及其应用(322) 13.1夹点的概念及其确定(322) 13.1.1夹点的概念(322) 13.1.2夹点的确定方法(324) 13.1.3总组合曲线(326) 13.2预先估计换热网络的面积和ΔTmin(327) 13.2.1面积的估算方法(327) 13.2.2年总费用及ΔTmin的确定(329) 13.3能量目标的确定(333) 13.4换热网络夹点设计(336) 13.4.1换热网络的图示法(337) 13.4.2换热网络的夹点设计方法(337) 13.4.3输入数据到AEA示例(338) 13.4.4将数据从HYSYS文件传输到AEA(344) 13.5总能系统热机和热泵的合理放置(350) 13.5.1热机位置(351) 13.5.2热泵位置(352) 13.6交叉传热对换热网络面积和能量的影响(353) 13.6.1传热模型及推动力图(353) 13.6.2交叉传热对面积目标的影响(354) 13.6.3交叉传热对能量(换热器)及损失的影响(356) 13.6.4现有换热网络交叉传热因子α的估算(358) 13.7夹点技术的节能原理(360) 13.7.1夹点技术的主要特点及与分析的关系(360) 13.7.2夹点的技术特征(361) 13.7.3传热?损(363) 参考文献(365) 14关键节能技术(366) 14.1机泵调速技术(366) 14.1.1机泵流量随转速的变化规律(366) 14.1.2机泵调速方式及分类(368) 14.2燃气轮机及其选择(370) 14.2.1节能原理(370) 14.2.2燃气轮机选型(372) 14.3联合燃气轮机循环及其应用(375) 14.3.1联合燃气轮机循环(375) 14.3.2液化天然气装置的应用(375) 14.4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轮机节能(381) 14.4.1节能原理与膨胀功估算(381) 14.4.2节能效益估算(383) 14.4.3技术经济评价(384) 14.4.4提高烟气轮机功回收率的途径(384) 14.5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一氧化碳器外燃烧技术(386) 14.5.1背景信息(386) 14.5.2CO器外燃烧技术流程(388) 14.5.3实验标定结果(389) 14.6一氧化碳燃烧和烟气能量回收系统优化(390) 14.6.1两段再生烟气混合预燃(391) 14.6.2烟气能量回收流程及特点(394) 14.6.3各种能量回收流程节能效果对比(397) 14.7低温热回收利用(400) 14.7.1直接用作一般加热用热源(401) 14.7.2热泵(401) 14.7.3制冷(406) 14.7.4发电(407) 14.7.5低温热热集成系统(407) 参考文献(409) 附录A常用数据(410)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