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摄影的用光与构图入手,融合理论与实战,并通过浅显易懂的知识要点、摄影大师的镜头语言、百幅原创的摄影作品等模块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用光技艺、色彩表现、空间想象和构图美学,使得其更好地适应现代摄影教学的需求。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概述了摄影的起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外著名摄影师的代表作品,着重对摄影用光和摄影构图两个章节做了翔实的阐述和指导,尤其对平时容易错认和误解的“曝光”与“用光”进行了解析。“曝光”是摄影过程中的一个顺序,它主要是为了取得高品质的影像;而“用光”则是摄影中的一种造型技艺,它为的是在平面构成的画面中能很好地呈现出三维的视觉语境。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拍摄实践的过程中,作者告诉读者一定要先了解和掌握两大技法要点,即“掌握好感光宽容度与被摄物光比的关系”和“运用摄距、焦距、光圈,调控好被摄物在画面中的景深范围”,从而提高摄影技术与作品水准。书中还以多种不同形式的作品,讲述了怎样运用好摄影人的“第三只眼睛”来进行摄影的创作实践,特别是在后两个章节,选用了十多个不同意境的主题作品和系列组照,展现了画面影像所表现的艺术、哲理、象征、寓意、比拟的创作技法和创作思想,以利读者在实践中去借鉴、掌握和提升摄影的创作能力。
 |  
         
          | 關於作者: |   
          | 潘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特聘教授。他于1978年起从事摄影教学工作,并编著出版了数十本摄影教材,发表了五十多篇摄影艺术短评。 |  
         
          | 目錄: |   
          | 前?言 章 影像采录的概述
 一、词解摄影的艺术特征 / 11
 二、摄影成像的原理与形式 / 12
 (一)摄影的成像原理 / 12
 (二)摄影的成像形式 / 12
 (三)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的比较 / 13
 第二章 摄影发展的概述
 一、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 15
 (一)小孔暗盒与透镜暗箱 / 15
 (二)现代照相机的发明 / 15
 二、感光材料的发展历程 / 16
 (一)湿板感光时代 / 16
 (二)干板感光时代 / 18
 (三)光电感光时代 / 19
 第三章 摄影器材
 一、照相机及其种类 / 21
 (一)按取景形式分 / 21
 (二)按快门结构分 / 23
 (三)按成像片幅分 / 23
 (四)按感光材料分 / 23
 二、照相机镜头与附件 / 23
 (一)常规镜头 / 23
 (二)特效镜头 / 25
 (三)滤光镜片 / 25
 第四章 摄影大师眼中的光影美学
 一、郎静山 / 27
 二、吴印咸 / 29
 三、陈复礼 / 30
 四、爱德华·韦斯顿 / 31
 五、保罗·史川德/ 32
 六、亨利·卡蒂尔-布勒松 / 34
 七、安瑟尔·亚当斯 / 36
 八、尤金·史密斯 / 38
 九、罗伯特·卡帕 / 40
 十、曼·雷 / 42
 十一、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 44
 
 第五章 摄影用光技术
 一、光线的种类 / 47
 (一)直射光 / 47
 (二)散射光 / 49
 二、光线的性质 / 49
 (一)硬光 / 49
 (二)软光 / 49
 三、光线的色彩 / 50
 (一)可见光、原色光与补色光 / 50
 (二)原色光与补色光的特征 / 50
 四、光线的色温与白平衡 / 51
 (一)色温与白平衡的概念 / 51
 (二)自然光中的色温表现 / 51
 (三)各种灯光的色温表现 / 52
 (四)色温与白平衡的调整 / 52
 五、九种光位的运用技艺 / 53
 (一)水平位置的五种光位 / 53
 (二)垂直位置的四种光位 / 55
 
 第六章 摄影构图
 一、构图的意义与目的 / 59
 (一)构图的意义 / 59
 (二)构图的目的 / 60
 二、画幅的选择 / 60
 (一)横画幅构图 / 60
 (二)竖画幅构图 / 60
 (三)构图的要素 / 60
 三、主体的美学地位 / 61
 (一)主体的黄金位置 / 61
 (二)主体的“视向性”原理 / 63
 (三)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 63
 四、构图中景物的造型特征 / 65
 (一)正面景物的两种造型 / 65
 (二)斜侧面的透视与造型 / 65
 (三)群体人物的画面造型 / 66
 五、构图中的景别与视角表现 / 66
 (一)构图中的五种景别 / 66
 (二)构图中的三种视角 / 67
 六、构图中的地平线位置 / 68
 (一)地平线的上下结构 / 68
 (二)地平线的造型与走势 / 69
 七、构图中的画面平衡 / 69
 (一)画面平衡的表现形式 / 69
 (二)画面平衡的技术手法 / 69
 八、构图的原理与原则 / 72
 (一)摄影构图应是有规律的 / 72
 (二)摄影构图却是无规定的 / 72
 第七章 拍摄实践中的技术技法
 一、运用“景深”突出主体形象 / 75
 (一)景深的定义 / 75
 (二)景深的作用 / 75
 (三)景深的控制 / 75
 二、“测光”与“曝光”的选择 / 76
 (一)测光模式的运用 / 76
 (二)曝光模式的运用 / 77
 三、“ 光圈”与“快门”的选择原则 / 77
 (一)光圈大小的设置 / 77
 (二)快门时间的设置 / 77
 四、“ISO”与“白平衡”的正确运用 / 78
 (一)ISO的正确设置 / 78
 (二)白平衡的正确使用 / 78
 五、掌控“宽容度”与“光比”,表现
 “层次”与“质感” / 79
 (一)宽容度与景物光比的关系 / 79
 (二)宽容度与被摄景物光比的掌控 / 80
 (三)数字摄影的峰值曲线图 / 80
 六、运用“透视”与“景深”去发现美和表现美 / 81
 (一)用“第三只眼睛”去发现美 / 82
 (二)选择机位与透视角度 / 82
 (三)根据所拍的内容选择好焦距、光圈与快门 / 83
 (四)掌握滤光镜的使用技巧 / 83
 第八章 摄影艺术理论
 一、摄影作品的两大表现形式 / 85
 (一)纪实摄影 / 85
 (二)创意摄影 / 89
 二、摄影画面的影调、色调与情调 / 91
 (一)画面的影调与色调 / 91
 (二)画面的色调与情调 / 94
 三、画面的色彩情感和景物的质感 / 95
 (一)画面的色彩情感 / 95
 (二)景物的质感表现 / 98
 |  
         
          | 內容試閱: |   
          | 《摄影用光与构图》的作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特聘教授潘锋先生。他于1978年起从事摄影教学工作,并编著出版了数十本摄影教材,发表了五十多篇摄影艺术短评。此次以辞语图解的形式——用文字的叙述、图片的佐证、实践的案例来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摄影用光与构图的知识要点。 本书概述了摄影的起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外著名摄影师的代表作品,着重对摄影用光和摄影构图两个章节做了较为翔实的阐述和指导,尤其对平时容易错认和误解的“曝光”与“用光”进行了解析。“曝光”是摄影过程中的一个顺序,它主要是为了取得高品质的影像;而“用光”则是摄影中的一种造型技艺,它为的是在平面构成的画面中能很好地呈现出三维的视觉语境。
 在拍摄实践的过程中,作者告诉读者一定要先了解和掌握两大技法要点,即“掌握好感光宽容度与被摄物光比的关系”和“运用摄距、焦距、光圈,调控好被摄物在画面中的景深范围”,从而提高摄影技术与作品水准。书中还以多种不同形式的作品,讲述了怎样运用好摄影人的“第三只眼睛”来进行摄影的创作实践,特别是在后两个章节,选用了十多个不同意境的主题作品和系列组照,展现了画面影像所表现的艺术、哲理、象征、寓意、比拟的创作技法和创作思想,以利读者在实践中去借鉴、掌握和提升摄影的创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