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 編輯推薦: |   
          | 乡愁,乡情,乡人,乡事,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李昆武图像散文集一部文学之书、艺术之书,也是历史之书,承载着中国人悠悠岁月中的乡愁记忆积淀、酝酿、创作前后十几年,厚积薄发4.2023年图像小说节首发随书附赠乡愁藏书票、明信片 |  
         
          | 內容簡介: |   
          | 《在画乡愁:我们的那些故事》是著名漫画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李昆武图像散文集。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积淀、酝酿十余年,厚积薄发的经典之作。
 乡愁,乡情,乡人,乡事。
 190余篇精湛、短小、自然、随性的优美散文,配以190余幅或黑白或淡彩的图画,诉说中国人悠
 悠岁月里的乡愁记忆。
 100多个小人物的故事,100多种不同的乡愁。
 |  
         
          | 關於作者: |   
          | 李昆武 昆明人。
 主要作品有《漫画云南18怪》《风情入骨》《云路逍遥游》《画忆昆明》《昨日昆明一百图》《春秀》《伤痕》《云端上的铁路》《幻境三日游》《我的母亲心真》《我们这一代》《路易威登游纪之古巴册》等三十余本漫画、图像小说和个人美术作品专辑。
 其中个人自传三部曲《从小李到老李》被各囯译成十八种文字版本发行,并获得“中国漫画金龙奖”、“日本国家漫画优秀奖”、“法国历史会晤大奖”和“阿尔及利亚最受读者欢迎奖”等。
 其风情水墨画作品除在上海、西安、广州、昆明举行个人展览之外,还受邀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的十三个城市举办过个人专场大型画展。
 2022年3月,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个人信条:生活是我的老师,社会是我的课堂。
 |  
         
          | 目錄: |   
          | 上辑 002 华山东路十四号
 004 东西寺塔
 006 假 若
 008 儿歌新编
 012 土著鱼
 014 母 亲
 016 雾
 018 假日垂钓
 020 忆买到肥肉最欢喜之夜
 022 家 书
 024 家 谱
 026 幸福是什么
 034 福在人间
 036 山 路
 039 山 城
 042 山 泉
 044 山那边
 046 深 秋
 048 露 珠
 
 050 边防的黎明
 052 无 题
 054 大 泽
 057 外乡人
 059 祖老爹
 062 二 孃
 065 记火烧云
 067 再记火烧云
 069 小街坡
 070 年 夜
 073 是非姨娘
 075 小巷深处
 077 怀旧是什 么?
 079 小祖宗喂饭三步曲
 081 水烟筒
 083 相 望
 085 密林方位角
 087 马锅头
 089 车间主任阿泰
 091 尹大爹
 093 老 白
 095 老班长
 097 苦人的孩子有出头
 099 小 凤
 101 特灵书记
 103 习 惯
 105 小 森
 107 望京门
 109 晨光荷池
 111 老拱桥
 下辑
 114 周末所得
 116 长子为大
 118 挚 友
 120 走走停停
 122 乡村小学校
 124 偏 爱
 126 午 后
 128 乌蒙山
 130 故土田野
 132 关索戏
 134 花 花
 136 看猫六十元
 138 守林人
 140 老房子还会再拆 吗?
 142 灵牌神位
 144 邂 逅
 146 大观河散记
 148 湿 地
 150 寻
 152 诗和远方
 154 梦
 156 乡 愁
 158 乡 劫
 160 喝 酒
 162 笑话张口就来
 164 外籍户口册之谜
 166 人间烟火
 169 根
 171 采松子
 173 龙翔凤翥
 175 老宅子
 177 血 脉
 179 村民小组会
 181 蜂岩洞村
 183 话若秋雨
 185 古巴华人坟
 187 轮 回
 189 邮集、奖状、日记本
 191 新生活,新课题
 193 抓 嘴
 195 打 鸟
 197 回忆我们的第一次春游
 |  
         
          | 內容試閱: |   
          | 后记 
 当这本《在画乡愁》的稿子全部交付出版社之前,我请一位作家朋友帮我读了一遍,他问我,这些东西你写了多少时间?我想了想说,不确定,作认真整理大概在两年左右,而写写画画应该有十几年,几十年了吧?
 至今为止,我没有任何专业文凭,所有的兴趣爱好是从五六岁给母亲写亦字亦图的留言条开始的,后来当兵掌握了一种叫漫画日记的能力,再后来进报社,继续自写自绘,直至走向更广阔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这位作家朋友又问我,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真正想过要把这种方式出成书的呢?
 我说,这个不含糊,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的夜晚,陆军31师在自卫还击作战中攻占了对方的一个县城,我所在部队在巴沙山口的阵地待命。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还要继续进攻。这时,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了我国政府声明,我军胜利完成任务,将于近日撤回国内。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战友杨建平高兴地搂在了一起。那一夜我们挤在猫耳洞里就没睡,外面不时传来炮弹划过夜空爆炸的隆隆声,里面是我俩在黑暗中兴奋地谈论着未来的打算。杨建平说,他要回家当一个干部,二十年以后他果然成了贵州黔东南的剑河县副县长。我说我回家以后想考大学,想交一个女朋友,还想出一本书,把打仗的故事讲一讲。杨建平非常赞同,他认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平静就是幸福,这很重要,他看过我当时在战斗间隙写的文字和速写,叫我好好保留,将来用到书里。可惜今天没有那些文章和画了,辗转多年,已不知于何处散落,这就是第一次想出书的记忆。
 几十年来,自己已经出版过若干图书,但以散文和绘画结合这种方式还是第一本,就把这个回忆作为后记吧。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一些与这本书与直接关联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就是书里故事的当事人,有的是讲述者,没有他们的支持、参与和帮助,我的文字,我的绘画,不可能做到这般融合。他们是:
 肖丽榕、李云武、李林、张兵、石奖、山国勇、徐学跃、熊福德、杨昆昌、黄荣、郭政、杨勇、杨训焕、王永琪、赵仲修、李成章、王起、殷宗器、王文锦、陶世才、陶元海、邓元凤、邓元龙。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上海九久文化公司的杜晗老师,是她最早发现并认同了这些图文。
 谢谢大家。
 
 李昆武
 2022年仲夏于金玉缘
 
 外乡人
 
 讲述者:
 大概在三四年前,来了一个外乡人,整天就在这方圆几十里山里转,爬坡下坡,钻洞摸河,春夏秋冬不分,经常见他的影子不紧不慢地四处游荡。
 一开始谁也不在意,以为是个什么旅行者拍摄什么风景照片之类的。但时间久了发现不像,这光秃秃的地方能拍什么?
 于是,村里有人上前去问,那人支支吾吾不愿多说。
 又过了很久,他仍然到处转,终于被公安局调查了。
 原来,这个人是位省城里退休的地质专家,一辈子爬山成癖,待在家里难受,于是就像当年一样,背着行装,拿着探锤,上山来找感觉,如果不这样,他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了。
 山里人理解了他,从此再无干涉。
 
 祖老爹
 
 讲述者:
 不知道内地人把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叫什么,我们这边叫“祖老爹”,他的夫人叫“祖奶 奶”。
 我的祖老爹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位有担当的男子汉。
 祖老爹仪表堂堂,一身本事,早年就出去闯天下,走州串府,见过大世面,布匹、茶担、玉石生意都懂。曾经把成垛的大烟土当床睡,翻个身随手抓几坨就可以在门外卖个好价钱,可他从来不干这种事,他对搭档说,东家信得过我们,请我们来帮他跑生意,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请”字——他把人品和信誉看得比山还重。
 不过,祖老爹后来看清了烟土的祸害,坚决与东家一刀两断,甩甩手,一个人独自闯南洋去了,在我们老家叫“走夷方”。
 凶多吉少啊!
 祖老爹走之前,把祖奶奶扶到正堂坐好,行个大礼说:我保证每三个月给你寄一次钱回来,养老人、养娃娃,如果超过三个月你没有收到钱,那就是我在路上有些耽搁;如果再超过三个月还是不见钱,那就是生意上有些闪
 失;如果一年还是没有,那就是我被人绑了;三年以后再无信息,那就是我死了,你领着娃娃重新嫁人就 是。
 祖老爹说到做到,他往家里寄钱从来不会超过三个月,而且每一次的钱只会比原先说好的要多,绝不会 少。
 三年两年他会回家一次,然后再走,每次出门都要把自己的承诺对祖奶奶讲一遍——只讲一遍,不啰 唆。
 终于有一年,祖奶奶三个月没有收到钱了;又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
 一年过去了,音讯全 无。
 三年、四年、五年,陆续有些流言传回来,说祖老爹早就被土匪抢了、杀了,要么说祖老爹在缅甸办了商号,娶了小老婆。
 还有说有人在马来西亚见到他,他买了地,买了橡胶农场……
 祖奶奶就像没听见一样,专心养老人,养娃娃。
 一直到了三十多年后,祖奶奶九十岁了,无疾而终,临终前把儿孙们叫
 到床前,要求大家答应,要把祖老爹的故事讲给一代一代的后人听。
 就这样,我知道了我的祖老爹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车间主任阿泰
 
 讲述者:
 
 一九六四年国家大搞三线建设,从内地各大工业城市迁移了几十万产业工人开往贵州、四川和云南的深山沟里。阿泰就是当中的一员。
 阿泰是上海人,当时也年轻,想着可以走南闯北满世界去看看,也就报了名。坐火车到了贵阳,又坐汽车转了几天,来到今天被称作六盘水的地界上,在工地上。该搭棚子搭棚子,该修路修路,该挖山洞挖山洞。几十年过去,阿泰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老头,从一个学徒变成了车间主任,在当地找了位姑娘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买了自己的房子。
 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唯独有一件事没变,那就是除了工作、生活的这个山沟以外,他几乎没有出去过,更不用说什么走南闯北看世界了。
 转眼阿泰退休了,老家上海有一套老人留下的房子交到了他手上,也就是说,阿泰可以回到上海安享豪华都市的晚年,完全换一种活法。
 阿泰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有些不自在,一个月后他说身体不舒服,一年后阿泰重新回到了山沟。他对邻居们说,还是在这里好啊,一栋楼里的人我谁都认识,想去任何公园抬腿就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家门口还有最正宗的火锅,高兴了,还跟老伴带着孙子回她娘家串串门,钓钓鱼,喝点儿小酒,这里才是我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