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一寸灰(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75.9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由数十位在社科不同领域深耕的优秀学者供稿,是引领学术潮流之作。本书是一本有着相当分量的口述史文集,其“分量”体现在时间跨度、篇目体量、学科范围、学术传统、内容与形式等多重维度,是口述史、社会史研究者及爱好者必入的收藏佳品。
           | 
         
       
      
      
      
      
         
          | 內容簡介: | 
         
         
          |  
            任何个体的口述史及蕴含在口述史中的集体记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所亲历的时代进程和社会状况,以及个体在时代及其变迁下的个人经历、体验与反省。本书以上下两部之形式,遴选40篇学术论文,完整地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口述史与集体记忆领域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之概貌。上部以“理论、历史与方法”为经,分别交代了口述史与集体记忆的概念诠释与学科建构、研究历史与学术谱系、社会认同与集体心态,以及方法考量与效度分析;下部以“事件、经历与叙事”为纬,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宏大历史画卷中的诸多社会与文化事件。编者欲以紧迫的历史责任感和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辅以多种社会科学的比较视野,锻造中国研究的综合平台。
           | 
         
       
      
      
      
         
          | 關於作者: | 
         
         
           
            胡洁,社会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在《社会学研究》《学术月刊》《社会学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席指导教师(2021—2022),率队荣获两项全国特等奖。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y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先后出版著作、译作3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 
         
       
      
      
      
      
         
          | 目錄: 
           | 
         
         
           
            上部:理论、历史与方法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周晓虹
 口述史学的记忆转向 杨祥银
 口述历史:人类个体记忆库与社会学 陈 墨
 历史、记忆的建构与权力 赵树冈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 胡 洁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王明珂
 皮埃尔?诺拉及其“记忆之场” 孙 江
 中国社会学早期口述记忆研究的特征 刘亚秋
 口述史的社会学中国谱系:理论传统与本土经验 孟庆延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钱力成 张翮翾
 共享、重塑与认同:集体记忆传递的社会心理逻辑 管健 郭倩琳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葛耀君 李 海
 集体记忆:研究群体认同的新路径 艾娟 汪新建
 集体记忆与集体遗忘 陆远
 庆典:集体记忆和社会认同 薛亚利
 个体经验如何进入“大写的历史”——口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 周海燕
 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左玉河
 口述证言能否成为历史证据?——情感史研究对近现代史学的三大挑战 王晴佳
 通往“复数的记忆”——集体记忆“走向公共”的规范性反思 刘于思 赵舒成
 口述史研究的方法论悖论及其反思——以单位人讲述为例 王庆明
 下部:事件、经历与叙事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彭圣钦 周晓虹
 工业口述史中家庭记忆的建构与传递——以鞍钢为考察中心 刘凤文竹
 口述史学新解——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 辛逸 高 洁
 论王蒙革命记忆书写的情感结构——对读《青春万岁》与《恋爱的季节》 韩旭东
 “新人”的塑造:社会表征与个体认同——以青年学生舒文秉的日记(1951—1955)为例
  王余意 周晓虹
 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以洛阳矿山机器厂为例 常江潇 周晓虹
 “单位共同体”早期的集体记忆与心灵轨迹——以H厂第一代“单位人”口述历史为例 陶 宇 陆艳娟
 从“为生产服务”到“为生产减负”——T厂幼托制度50年实践(1954-2004—) 原璐璐 周晓虹
 三线建设、现代性嵌入与中国体验——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董方杰 周海燕
 苦与不苦:时代规训与三线人的双重叙事 谢景慧 吴晓萍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社会的性别与劳动(1960—1980) 金一虹
 家庭本位的关系实践——私人书信中的家庭主义图像(1972-1995) 魏澜 张乐天
 “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 刘亚秋
 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从雷锋日记到知青日记 吴艳红 大卫?诺特纳鲁斯
 生命历程、问题意识与学术实践——以知青一代社会学家为例 高玉炜 周晓虹
 社会记忆、认同重塑与生存策略——一项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工人的质性研究 刘诗谣 陈光金
 家与社会之间——人情、物质与打工者的社会记忆 何潇
 永康手艺人: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特点——以口述史为视角的研究 卢敦基
 都市人类学视角中的上海士绅化实践——集体记忆、空间重构和地方归属感 潘天舒
 文化景观与城市记忆——南京浦口火车站的记忆重构 赵政原
 后记 胡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