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本次修订总论将上版的9章内容扩展成12章;调整了上版章节顺序,全面地论述了有毒中药的概念及毒性分级;更新了有毒中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毒素类药物的应用、有毒中药外来污染物、有毒中药的炮制等内容。增加了有毒动物中药的概念和特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研究进展、“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草药”、“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进展”等内容。删除了第8章“中药与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内容。 下篇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现代文献研究资料收载有毒中药共93种,将其分有毒植物中药及有毒动物药。对药味毒性分级按《中国药典》分“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标注;并从基原、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性成分、配伍和制剂、临床研究,以及中毒诊断及救治和毒性分级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
 重新修订了书后附录和化学结构式。
 本次修订对上版内容加以取舍与补充,注重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希望通过修订可以对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有毒中药起到指导作用。
 |  
         
          | 內容簡介: |   
          | 本次修订总论将上版的9章内容扩展成12章;调整了上版章节顺序,全面地论述了有毒中药的概念及毒性分级;更新了有毒中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毒素类药物的应用、有毒中药外来污染物、有毒中药的炮制等内容。增加了有毒动物中药的概念和特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研究进展、“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草药”、“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进展”等内容。删除了第8章“中药与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内容。下篇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现代文献研究资料收载有毒中药共93种,将其分有毒植物中药及有毒动物药。对药味毒性分级按《中国药典》分“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标注;并从基原、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性成分、配伍和制剂、临床研究,以及中毒诊断及救治和毒性分级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重新修订了书后附录和化学结构式。总之,修订版无论在有毒中药分级标准、品种、内容更新以及结构编排等方面,较上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  
         
          | 關於作者: |   
          | 1962年毕业于天津医大附中(天津二南开中学,)196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历任住院医师、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杜贵友研究员 50多年来在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做出了较突出贡献 |  
         
          | 目錄: |   
          | 上篇 章有毒中药的概念及毒性分级/2
 一、有毒中药的概念/3
 二、有毒中药的分级/4
 第二章有毒中药研究现状/11
 节国际研究现状/11
 第二节国内研究现状/26
 第三节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36
 一、不良反应报道/36
 二、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攀升的原因/42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49
 第三章有毒中药的炮制概论/51
 节概述/51
 一、有毒中药的炮制目的/51
 二、有毒中药常用降低毒性的炮制方法/52
 第二节有毒中药饮片标准现状/54
 一、国家标准/54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炮制标准/54
 第三节有毒中药炮制研究进展/55
 一、中药炮制传统经验的继承/56
 二、有毒中药炮制实验研究/56
 第四节有毒中药炮制的研究方法/59
 第四章中药毒理学研究/63
 节急性毒性试验/63
 第二节长期毒理学试验/68
 一、基本内容和要求/68
 二、剂量设计/70
 三、剂量用体表面积和体重表示的换算/71
 四、毒理学实验所遵循的原则/72
 第三节特殊毒理学试验/73
 一、关于生殖毒性试验/74
 二、关于新药的动物致癌试验/74
 三、致突变性试验/75
 第四节体外毒理学试验方法/77
 一、细胞毒性实验/77
 二、肝切片毒性筛选实验/79
 三、器官灌流毒性筛选实验/81
 第五节体内毒理学试验方法/82
 一、盐虾毒性分析实验/82
 二、斑马鱼毒性实验/82
 第六节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要求与方法/85
 一、常用的有毒中药品种及主要毒性/85
 二、含有毒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要求/86
 三、含有毒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87
 第五章有毒动物类中药的研究/91
 节概述/91
 一、有毒动物类中药应用历史与发展/91
 二、有毒动物类中药的现代研究/92
 第二节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93
 一、有毒动物类中药的临床应用/93
 二、有毒动物类中药不良反应/94
 第三节有毒动物类中药安全性研究/95
 一、有毒动物类中药的安全性评价/95
 二、有毒动物类中药有效组分或单体成分新药的安全性评价/95
 三、有毒动物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96
 第四节存在问题与展望/97
 一、存在问题/97
 二、发展展望/98
 第六章海洋生物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99
 节概述/99
 一、海洋毒素的化学生态作用及生物合成/101
 二、海洋生物毒素的主要化学结构类型及其生源关系/102
 三、海洋毒素的主要分布/112
 四、海洋毒素的中毒及防治/113
 第二节现代研究进展/115
 第三节研究方法/119
 一、研究技术及方法的现代化/119
 二、生物工程技术/120
 三、海洋生物的活性筛选技术/120
 四、海洋微生物技术/121
 第七章有毒中药作用机制/122
 节肠道菌群对中药及有毒中药的作用/122
 一、概述/122
 二、肠道菌群代谢药物的反应类型/123
 三、肠道菌群代谢对中药功效的影响/124
 四、中药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菌群特异性药理毒理反应/125
 五、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25
 第二节中药不良反应机制/128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128
 二、中药中毒机制/132
 三、研究有毒中药中毒机制的思路与步骤/135
 四、脏器毒理/135
 五、免疫毒理与中药过敏反应/143
 六、免疫毒理研究方法/145
 第八章中药外源有害污染物研究现状分析//151
 节中药中外源有害污染物污染概况/151
 一、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概况/151
 二、中药中农药残留概况/153
 三、中药中真菌毒素污染概况/154
 四、中药中二氧化硫污染现状/155
 第二节中药中外源有害污染物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155
 一、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155
 二、中药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157
 三、中药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161
 四、中药中二氧化硫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161
 第三节中药中有害污染物的减控措施/161
 一、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减控措施/161
 二、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减控措施/162
 三、中药中真菌毒素的减控措施/162
 四、中药中二氧化硫的减控措施/163
 第九章含马兜铃酸中药复方的毒理研究/164
 一、马兜铃科植物的药用情况/164
 二、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的毒性/164
 三、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机制/166
 四、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马兜铃酸含量/167
 第十章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进展/174
 一、蒽醌类药物的毒性/174
 二、减毒方法/180
 第十一章中药有毒成分毒代动力学研究概况/183
 一、毒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3
 二、毒代动力学实验设计/184
 三、不同领域中的毒代动力学实验/187
 第十二章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及其中毒的诊断治疗/189
 节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189
 一、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原则/189
 二、有毒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191
 三、有毒中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93
 第二节有毒中药中毒诊治研究的历史及现状/198
 一、有毒中药中毒诊治研究的历史及其成就/198
 二、有毒中药中毒诊治研究的现状/204
 第三节有毒中药中毒的诊断/206
 一、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中毒的临床表现/206
 二、有毒中药中毒途径/209
 三、有毒中药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解毒与排泄/209
 四、有毒中药中毒原因/210
 第四节有毒中药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原则/211
 一、有毒中药急性中毒的诊断/211
 二、有毒中药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212
 第五节有毒中药慢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216
 一、慢性矿物药中毒/217
 二、慢性有毒动植物药中毒/222
 下篇
 有毒植物类中药/232
 1丁公藤/232
 2九里香/235
 3干漆/238
 4土荆皮/242
 5大皂角/245
 6大黄/247
 7小叶莲/257
 8山豆根/260
 9山慈菇/268
 10千金子/273
 11川乌/279
 12川楝子/286
 13飞扬草/293
 14马钱子/296
 15天仙子/307
 16天花粉/312
 17天南星/318
 18木鳖子/324
 19火麻仁/329
 20巴豆/334
 21甘遂/341
 22艾叶/349
 23石菖蒲/352
 24北豆根/360
 25仙茅/366
 26白头翁/370
 27白附子/376
 28白果/380
 29白屈菜/384
 30半边莲/387
 31半夏/390
 32地枫皮/404
 33延胡索(元胡)/406
 34华山参/412
 35防己/415
 36红大戟/424
 37芫花/427
 38苍耳子/432
 39两头尖/437
 40两面针/439
 41吴茱萸/444
 42何首乌/454
 43补骨脂/463
 44附子/469
 45苦木/479
 46苦杏仁/482
 47苦参/487
 48苦楝皮/498
 49郁李仁/507
 50虎杖/510
 51罗布麻叶/517
 52金铁锁/522
 53肿节风/524
 54京大戟/530
 55闹羊花/537
 56细辛/542
 57草乌/551
 58南鹤虱/560
 59威灵仙/562
 60鸦胆子/570
 61香加皮/579
 62重楼/583
 63急性子/591
 64洋金花/594
 65臭灵丹草/603
 66狼毒/606
 67常山/611
 68蛇床子/616
 69猪牙皂/626
 70麻黄/627
 71商陆/640
 72淫羊藿/649
 73绵马贯众/657
 74紫萁贯众/661
 75蓖麻子/664
 76蒺藜/668
 77榼藤子/674
 78豨莶草/677
 79罂粟壳/683
 80鹤虱/687
 81翼首草/690
 有毒动物类中药/693
 82土鳖虫/693
 83水蛭/697
 84全蝎/704
 85金钱白花蛇/710
 86斑蝥/714
 87蜈蚣/719
 88蕲蛇/723
 89蟾酥/726
 有毒矿物类中药/734
 90白矾/734
 91朱砂/740
 92硫黄/746
 93雄黄/749
 附录/756
 附录一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含马兜铃酸植物的中成药/756
 附录二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式/760
 索引/787
 有毒中药基源名称索引/787
 主要化学成分中文名称索引/792
 主要化学结构和英文名称索引/798
 |  
         
          | 內容試閱: |   
          | 《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自2003 年版发行以来,已经过了20 个年头。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已成为中药工作者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和新药开发的重要参考书,并被广泛引用,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本书修订后分上、下两篇,其内容更新幅度为90% 左右。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毒中药之种类和数量较2000 年版《中国药典》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几年来,国内外对有毒中药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离子通道、功能宏基因组等方法研究有毒中药作用机制,使作用机制研究更进一步;有毒中药代谢酶研究、有毒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等,使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特点、作用机制和靶器官以及体内代谢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在含“马兜铃酸”中药及中成药导致“肾衰竭”和“马兜铃酸肝癌基因”突变、含“蒽醌类有毒中药”毒性以及“中药外来污染物”等引起国内外各方面议论和广泛关注的问题,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所以本次修订对上版内容加以取舍与补充,注重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希望通过修订可以对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有毒中药起到指导作用。
 参加编写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香港大学专业进修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部、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等单位的40 位知名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他们在相关研究领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对有毒中药近15 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和评价,修订成新版的《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
 本次修订,上篇将上版的9 章内容扩展成12 章;调整了上版章节顺序,全面地论述了有毒中药的概念及毒性分级;更新了有毒中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毒素类药物的应用、有毒中药外来污染物、有毒中药的炮制等内容。增加了有毒动物中药的概念和特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研究进展、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草药、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进展等内容。删除了第八章“中药与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内容。下篇依据2020 年版《中国药典》和现代文献研究资料收载有毒中药共93 种,将其分为有毒植物类中药、有毒动物类中药和有毒矿物类中药。对药味毒性分级按《中国药典》分“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标注;并从基源、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性成分、配伍和制剂、临床研究,以及中毒诊断及救治和毒性分级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重新修订了书后附录和化学结构式。总之,修订版在有毒中药分级标准、品种、内容更新以及结构编排等方面,较上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为标明全书作者所承担的任务,我们均在相应编写内容末署名,前两位是编撰者,后一位是审校者。
 许多专家和教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修订版的工作,但他们为原版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稿件,为我们争得了荣誉,对此深表谢意!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细致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肖培根、王永炎院士以及原国际毒理学联合会副主席佐藤哲男教授为该书作序,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收集和整理资料难免有挂一漏万、有失偏颇之处,敬祈各位同道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更正。
 杜贵友
 2023 年3 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