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96.8
 
  《 
			源远流长:英格兰银行史(1694-2013)
			》
 售價:HK$ 
			184.8
 
  《 
			第一性原理穿透思维定势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 ◆为什么越担心的事越会发生?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会有人做出这种选择。 ◆在我们身边,那些令人深思的行为背后藏着有趣新奇的心理效应。作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墨菲定律为你揭示那些无处不在的心理学逻辑,洞悉复杂表象背后的真相。
 ◆墨菲定律无处不在,弱者会在事与愿违中渐渐认命,在当初的“哭笑不得”之后,渐渐变得麻木不仁;而强者则不然,他们懂得如何借助“墨菲定律”纠正自己的偏差,调整自己的对策和位置,往往工作会更顺利、生活会更幸福。
 |  
         
          | 內容簡介: |   
          | ◆约会时,越不想被熟人看见,越可能会遇到熟人;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看球赛时,精彩的瞬间往往出现在你出去买啤酒的空档;
 ◆和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间总是很短,不知不觉就要分别;
 ◆等在厕所外边时,哪怕只是一分钟也觉得无比漫长;
 ◆常常一洗完车,紧接着就会下雨,结果往往是白洗一场;
 ◆越着急的时候,越会有接踵而至的各种麻烦事;
 ◆对股票涨幅越是期待,结果往往越会跌得惨淡;
 ◆投资时越想赚一大笔,农奴翻身做主人,越是会亏得血本无归;
 …………
 ◆为什么事情总是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呢?为什么总是会有这么多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生活里总是会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事情呢?
 ◆本书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从职场、社交、谈判、决策、管理、经营、财富、投资、友谊、爱情、教育、消费、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诙谐有趣地揭示了“墨菲定律”,并立足于帮助广大读者有效地避开工作和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无形陷阱,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更幸福地生活。
 |  
         
          | 關於作者: |   
          | 墨羽,身心灵作家。潜心于心理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以求心灵的和谐与生活的品位。著有多书,颇受读者的推崇。 |  
         
          | 目錄: |   
          | 上篇 墨菲悖论:别担心旁人怎么看你,因为他们也在这么想 章 你以为自己很重要,事实上并非如此
 头发不整齐,穿着不得体,上班迟到了,有句话没说好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担心别人怎样看自己,实际上你真的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当你为了穿着纠结别人怎么看的时候,其实根本没几个人会真的关注你穿了什么。
 .越平凡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当回事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发现别人的缺点容易,发现自己的却很难
 .自我宽恕定律:我们总是很轻易就原谅自己
 .晕轮效应:别戴有色眼镜看世界
 .其实,你完全没必要担心别人怎么看你
 第二章 为梦想而忙,往往也会因忙碌而丢掉梦想
 年轻时,我们为了梦想流汗、流血、流泪,为了梦想没日没夜地忙碌,可忙着忙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而忙,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
 .马斯洛理论:人是一种有梦想的动物
 .没有超人之想,怎么会有超人之举
 .你是否因忙于生计而放弃梦想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执着于寻找捷径
 .抄近路往往是两点之间长的距离
 .梦想越大,越容易让人半途而废
 第三章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会出错
 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优秀,你总是无法避免出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坦然接受它,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世界的一部分
 .越聪明的人,越会允许自己出错
 .如果还能更倒霉的话,放心你会的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信心满满的“犯错”
 .经验能避免错误,但又会带来新错误
 .科技越发达,错误与麻烦也会更大
 第四章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曾经讨厌虚伪,可如今自己也变得虚伪起来;以前厌恶脏话,但现在觉得偶尔说说也无伤大雅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一类人,这究竟是为什么?
 .负向暗示力:越怕什么,越会得到什么
 .好习惯需要长期努力,坏习惯只需有人带头
 .潜意识作用: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
 .父母的人格模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循序渐进理论:微小的变化总是难以觉察
 第五章 你越想要的,往往越是无法得到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触:越想得到的东西,越无法轻易得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东西如果你能轻易得到,那你可能就不会如此渴望它了。
 .得不到的东西才更有诱惑力
 .为什么收获带来的得意感都很短暂
 .无欲则刚:那些不期而至的惊喜
 .其实,很多人都在被欲望所驱动
 第六章 命运很顽皮,你想往东时它偏偏会往西
 如果一件事情已经很糟糕,那么千万不要乐观地以为“不可能更坏”了,事实上它真的会变得更糟,命运就是这么顽皮:当你以为已经到达了西边,接下来只能往东时,它常常会带着你依然朝东走。
 .人倒霉的时候,往往会祸不单行
 .你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成功总是不为人知,失败常常众目睽睽
 .为什么别人总比你活得更精彩
 .你不愿意相信的,往往就是事情真相
 .引以为傲的优势,常常也是失败的罪魁祸首
 第七章 当你慢慢变老,时间也会跟着加速
 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我们总有那么多时间玩耍;长大后,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年就过去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相呢?
 .开心了时间好短,伤心了时间很长
 .迟到定律:时间越充足,越容易迟到
 .为什么等待的时间总是那样漫长
 .时间真的会跟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速
 .我们往往没时间做好,却有时间返工
 .事情常常比我们预计花费的时间多一点
 中篇 墨菲法则:只有与错误共生,才能更好地迎接成功
 第八章 职场智慧:越想发火的时候,越要微笑
 在职场上,生气发火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不想惹怒老板,如果你不想得罪同事,如果你不想丢掉客户,那么越是愤怒的时候,越要微笑。
 .越加班的人,越不会得到重用
 .工作偶尔偷懒时,总是会被老板看见
 .遭遇挫折与不公,与其愤怒不如微笑
 .你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实上也无法做好
 第九章 高效智慧:你希望快一点,结果往往会更慢
 所谓“欲速则不达“,你越想快速解决的事情,结果往往会更慢。高效率并非想想就能做到,如果你想更快,那就不要去关注效率本身,积极面对问题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越关注“效率”往往越低效
 .做事应该更高效,而不是更勤劳
 .艾森豪威尔法则:一定要分清主次
 .奥卡姆剃刀定律:化繁为简的智慧
 .杠杆效应:找到支点,你也能以小搏大
 第十章 社交智慧:你喜欢对方,对方就会喜欢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奇妙,你讨厌对方,哪怕一句话也没说,甚至连眉头也没皱,对方还是会感觉到。所以,如果你想让对方喜欢你,那就先喜欢对方吧!
 .相悦定律:喜欢是一个互逆过程
 .以貌取人,结果常会谬以千里
 .展现自我才能赢得更多信任
 .以己度人,小心“投射效应”惹祸
 .互惠原则:礼尚往来的社交智慧
 第十一章 谈判智慧:沉默才是说服对方的好武器
 我们往往以为只有不停地说话才能完成一场出色的谈判,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得越多往往暴露得越多,真正的谈判高手都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沉默”。
 .无法说服对方,那就把对方搞糊涂
 .沉默往往比“连珠炮”更管用
 .先认同对方,才能更好地打败对方
 .懂得割舍退步,反而能获得更多
 .急着亮牌,常常会先丢失主动权
 第十二章 决策智慧: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会正确
 少数服从多数是很多人常用的决策办法,可是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表面看来,绝大多数人会站在正确的一方,可实际上,真理有时也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从众效应:你是大多数中的一员吗
 .越优柔寡断,越容易决策失误
 .别人贪婪时,你一定要谨慎
 .什么都不想舍弃,那就什么也得不到
 .波特法则:有独特定位,决策自然与众不同
 第十三章 管理智慧:有时候利己并不妨碍公平
 损人与利己常常以“对立”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不过有时候它们也可以共存,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利己并不一定会妨碍公平。
 .分粥效应: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很公平
 .制度无情,但在管理上更胜有情
 .没有竞争和淘汰,就没有创新
 .二八法则:抓大放小的管理智慧
 第十四章 经营智慧:一加一也可以大于二
 一个不善经营的人,可以让一加一小于二,而一个精通经营的人,则可以让一加一大于二,如何才能让团队、组织发挥更大能量呢?
 .鲦鱼效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摊子铺得越小,麻烦就会越少
 .帕金森定律:组织机构的死敌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 经营中,不去冒险往往比冒险更危险
 第十五章 财富智慧:小气点才能变得更富裕
 晒奢侈品、晒豪宅、晒豪车似乎富人们都在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大手大脚花钱并不能让你变富,小气点才有更多变富的可能。
 .为什么我们赚钱比花钱更容易
 .越穷的人越大方,越富的人越抠门
 .如何逃离“有钱没时间”的局面
 .理论上不赚钱的,实际上也许恰恰相反
 .大力宣传的致富方法,往往无法致富
 第十六章 投资智慧:人对损失的关注常常大过收益
 赚 元给人带来的快乐如果是 分的话,那么亏损元给人带来的痛苦则会远远超过 分,达到 分、 分,甚至更多。
 .你理财了,不过财未必会理你
 .越是输不起的人,越喜欢下大赌注
 .回报率越高,赚钱的几率越小
 .人人都厌恶损失,可又故意忽视风险
 .一投入资金,投资策略就会失效
 .别人都谨慎时,就是你“贪婪”的时候
 下篇 墨菲定律:笑一笑,明天的生活未必就会比今天更好
 第十七章 友谊:越完美,越难以交到真心朋友
 人人都喜欢和优秀人交朋友,不过如果你超级完美,那么交朋友就会变得困难,有时候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往往会令你更受欢迎。
 .人们并不喜欢和太优秀的人交朋友
 .背后捅你一刀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没人给你打电话,是因为你没给别人打
 .保持隐私距离,才能相处的更融洽
 .不要背后诋毁人,因为对方很可能会知道
 .钥匙理论:真心才能打开对方的心门
 第十八章 爱情:为什么你爱的人却不爱你
 你爱他,可他却不爱你;两个人明明非常相爱,可后还是不能在一起爱情的世界里,为什么一切都这么不讲道理、不论逻辑呢?
 .“我爱你”并不等于“你爱我”
 .为什么两情相悦的人往往不能在一起
 .视觉定律:女人远看更美,男人近看才识
 .越想保密,约会时越容易遇到熟人
 .一次不忠诚,就会让一切都变得可疑
 第十九章 教育:望子成龙也是一种束缚与枷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是一种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这种期盼到了孩子眼里却常常会变成束缚与枷锁,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需要你多用点心。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往往更优秀
 .打不一定是亲,骂也不一定是爱
 .超限效应:赞扬多了就失效了
 .你期望孩子这样,他往往会那样
 .德西效应:千万不要对孩子滥用奖励
 .热炉法则:惩罚让孩子进步,但一定要慎用
 第二十章 消费:为什么人们往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买东西当然是越贵的越好啊!绝大多数人认为,贵有贵的道理,贵一定会有其贵的理由,不过事实上却并不一定。花大价钱买的也许质量不咋地,便宜买的也未必没有好东西,所以与其买贵的不如买对的。
 .钻石效应:越稀缺的商品,价格越高
 .降价了还不买,真的会很吃亏吗
 .凡勃伦效应:买昂贵商品的动机是什么
 .每次买完才会发现,还可以更便宜
 .替代法则:A很贵的时候,我们可以买B
 .只买需要的,才不会被五花八门的促销诱惑
 第二十一章 健康:疾病大多突如其来,康复往往旷日持久
 生病总是突如其来,而康复却总是旷日持久,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上帝和我们开的玩笑吗?
 .生病的时候,往往比平时要忙
 .有一些药物,会让疾病变得更糟糕
 .你不爱惜身体,身体就会对你不客气
 .为什么每次生病医院人都很多
 .经常生小病的人,不容易得大病
 .在猝死前,一般看起来都很正常
 第二十二章 生活:只要你愿意,总有一件事可以逗笑你
 明天真的不一定会比今天好,愁眉苦脸是一天,开心大笑也是一天,那么为什么不开心点呢?只要你愿意,每天都会有事情可以逗笑你。
 .如果你不开心,那么可以等一会儿再笑
 .幸福递减定律:知足的人,才能有更多快乐
 .酸葡萄效应:千万不要只盯着你没有的
 .愤怒就像洪水,及时宣泄才不会崩溃
 .走出消极情绪,才能收获幸福生活
 .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你真的可以每天都把自己“逗笑”
 |  
         
          | 內容試閱: |   
          | 令人哭笑不得的“墨菲定律” 约会时,越不想被熟人看见,越可能会遇到熟人;
 看球赛时,精彩的瞬间往往出现在你出去买啤酒的空档;
 和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间总是很短,不知不觉就要分别;
 等在厕所外边时,哪怕只是一分钟也觉得无比漫长;
 常常一洗完车,紧接着就会下雨,结果往往是白洗一场;
 越着急的时候,越会有接踵而至的各种麻烦事;
 对股票涨幅越是期待,结果往往越会跌得惨淡;
 投资时越想赚一大笔,农奴翻身做主人,越是会亏得血本无归;
 为什么事情总是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呢?为什么总是会有这么多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生活里总是会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事情呢?
 “墨菲定律”是 世纪西方文化中杰出的三大发现之一,由于其多以诸如“女人像游艇,要定期维护和关注,花费很高”“男人像公共汽车,下一班迟早会来”等有趣的形式展现,所以一经发现,就会迅速赢得大众的广泛关注。
 尽管我们总是在极力避免犯错,但事实上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非常优秀、聪慧的人,也无法避免出错,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当你以为情况不会更糟糕的时候,事实上它真的会更糟;
 你觉得已经丝毫不在乎初恋了,事实上很可能你当天就会梦到他(她);
 电脑存文件还挺可靠,可是它却把你重要的文件弄丢了;
 我们总是盲目相信自己的记忆,可“记忆”常常是不可靠,甚至子虚乌有;
 逛街时,越不想花钱的人,到后往往是花得多的那个;
 你还在被这些日常“琐事”所困扰吗?“墨菲定律”虽然不让人喜欢,甚至从天被发现起,就一直让人们心神不宁、哭笑不得,但它渗透到了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对此避无可避。
 世界很大,人心很复杂,身处其中的我们,对很多事情都习以为常:为了升职加薪而没有止境地加班,结果高升的往往是不加班的同事;为了省钱专门等到“双十一”打折的时候买东西,结果往往是刷爆了所有卡,不仅没省钱,反倒把储蓄也花了进去;为了尽早“脱单”而不断相亲、相亲、再相亲,可结果不仅没能找到另一半,反倒连对婚姻的美好期待也失去了
 不要再“习以为常”地做傻事了,尽管我们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可是你真的了解事件的本质和真相吗?你确定自己的选择和做法是正确的吗?
 我们需要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需要一些“警示”来防止自己误入歧途,我们还需要一些规律来推演命运的发展和未来的方向。
 墨菲定律无处不在,弱者会在事与愿违中渐渐认命,在初的“哭笑不得”之后,渐渐变得麻木不仁;而强者则不然,他们懂得如何借助“墨菲定律”纠正自己的偏差,调整自己的对策和位置,往往工作会更顺利、生活会更幸福。
 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即便是打肿脸也一定要充胖子。在公众社交场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时刻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穿衣打扮是不是土气,说话行事是不是得体,鞋子是不是干净,配饰是不是显得有档次——但事实上,你不是宇宙的中心,很多人可能连你的名字都没记住。
 本书从职场、社交、谈判、决策、管理、经营、财富、投资、友谊、爱情、教育、消费、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诙谐有趣地揭示了“墨菲定律”,并立足于帮助广大读者有效地避开工作和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无形陷阱,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更幸福地生活。
 
 越平凡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当回事
 冰心曾说过:“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博大。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关注,而且越平凡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当回事。
 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刻意地表现自己;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观点,总希望借助他人来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总想发表一点个人的观点,而当真正地陈述了看法后,却往往因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而备受冷落,并因此伤感不已。
 从墨菲定律的视角看,不管你的资质、能力如何,对于一个集体或整个大社会而言,你只是平凡而微小的一个个体。如果在某方面取得一点成绩,便以为自己有多么重要,受损失的一定是自己。
 一次,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车站,他想到车站去看看,便独自一人到了月台。
 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冲着托尔斯泰大声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
 原来,这位女士把衣着朴素的托尔斯泰当成了车站的搬运工。当托尔斯泰把从候车室拿来的提包递给女士时,女士非常感激,并递给他一枚硬币当小费。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恰巧,女士身边的一个旅客认出了这个“搬运工”,就大声对女士说:“太太,您竟然把小费赏给了列夫·托尔斯泰!”女士听到后,顿时惊慌得手足无措。她急忙向托尔斯泰解释:“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能给您小费!”
 没想到,托尔斯泰平静地说:“太太,您不用这样 ,您又没做坏事!这小费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此时,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恐的女士。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有一颗平常心,这是一种多么磊落而豁达的情怀呀!然而,现实中,那些真正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他们都想做生活的强者,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尊重。
 有的人甚至自觉高人一等,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气势。
 殊不知,人都有自尊心,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越是平凡的人,越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很多时候,我们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微笑,镜子里的人也微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要想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要先学会尊重他人。
 要做到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归零”的心态,能够承认自己的平凡,能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其实很普通。
 这并非是妄自菲薄,也并非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更非对自我的贬低。恰恰相反,这是出于对自己正确客观的认识,会使自己更容易得到众人的认可和赞赏。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它意味着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至少是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低,往往会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焦点效应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普遍的、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需求。
 比如,同学聚会一起看集体合影时,每个人都能在时间找到自己,并且会很注意自己在照片里的形象;在与亲朋好友聊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意无意、自然而然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在各种社交场合,几乎所有人都会想方设法博取别人的关注,甚至想成为全场的焦点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我们也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人物。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沃尔特·达姆罗施 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那时,他年轻得志,有些目中无人,甚至忘乎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才华无人能比,自己指挥的位子无人可替。
 有一天,正要开始排练时,达姆罗施才发现自己把指挥棒落在家里了。当他准备派人去取时,他的秘书很轻松地说了一句:“没关系,向乐队其他人借一下就行了。”秘书的话把达姆罗施搞糊涂了,他想除了我,谁还会带指挥棒?尽管有些不解,但他还是随口向乐队成员问了一句:“你们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
 没想到,话音刚落,只见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手分别从上衣内袋里掏出了一根指挥棒。眼前晃动的 根指挥棒顿时使达姆罗施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人物。原来,很多人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时刻准备取代自己。
 从那以后,每当达姆罗施思想松懈、准备偷懒时,就会马上想到根指挥棒在他眼前晃动的场景,这让他再也不敢飘飘然,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更不要自作多情地认为凡事有自己才行,无己就不成。那样只能让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会带来很多烦恼。当你把自己当成全世界,以为每个人都要围着你转的时候,你顶多算个地球仪。
 当然,也别把别人看得太重要,当你把别人当成全世界的时候,你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粒尘土。
 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同样,一个人也只有把他自己看得很轻的时候,才能更真切地触摸到生命的真实。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所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不矫揉、不造作,保持适当的低姿态。值得注意的是,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每个人“想让自己成为焦点”的心理,来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交际能力和交际效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与麻烦。这不仅需要大家学会洞察人们在不同场合里的“焦点心理”,甚至还需要尝试着去满足他人的“焦点心理”,让别人多做做焦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