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 ★ “散文中的天籁之音”,江南散文名家苏沧桑作品精选集。 ★ 曾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十月文学奖”等,备受赞誉。
 ★ 语文特级教师都在推荐的散文阅读范本,书中文章连续多年被各省市选作中高考语文阅读试题。
 ★ 本书文字温暖纯净,读来令人动容,值得中学生阅读、收藏,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可作为作文范文和素材来临摹积累。
 ★ 特邀知名插画师@舟蒲麦 手绘封面,摄影师@海天 内文图片,清新雅致,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
 
 ★ 苏沧桑精彩文摘:
 1.水乡人静静摇他们的船,静静养他们的蚕,静静过他们与世无争的日子,脸上溢着一种幸福与满足。莫非是这土这水巷赋予他们这宁静如一的禀性,永远不会老去?
 
 2.我问树: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我只要一点阳光,一点泥土,静静站着,简单活着,可以吗?
 
 3.会有一个孩子,吃下这棵麦子上的果实,果实转换成他的血肉和骨骼,然后,他也慢慢长大,成熟,成家,立业,生子……于是,大地繁盛,生命生生不息。
 
 4.我仿佛已经
 |  
         
          | 內容簡介: |   
          | 水乡人静静摇他们的船,静静养他们的蚕,静静过他们与世无争的日子——一本安安静静的书,像水一样静静流淌,像一棵树一样静静站着,简单活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收录《树知道》《水在滴》《淡竹》《酿泉》等苏沧桑经典代表作品及最新散文40余篇,面对故乡海岛玉环的一棵树的发问,水下六米的深切凝望,江南民间丰饶而鲜活的日常生活,塞外之地孜孜不倦的行走,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手艺人,共同构筑成了苏沧桑的散文世界。我们总在路上奔突前行,焦灼疲惫。我们总在寻找,有什么方式,可以抵达安宁?原来这么简单,一个雨夜,一条船,一条河,就可以。
 |  
         
          | 關於作者: |   
          | 苏沧桑 当代散文名家,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曾出版多部散文集,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 十月文学奖”等,多篇散文被应用于中考、高考试题。其文字既灵动幻美,又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直入人心。
 |  
         
          | 目錄: |   
          | 第一辑 那水那巷那情————— 
 水乡人静静摇他们的船,静静养他们的蚕,静静过他们与世无争的日子,脸上溢着一种幸福与满足。莫非是这土这水巷赋予他们这宁静如一的禀性,永远不会老去?
 
 002 — 时光的气味
 007 — 等一碗乡愁
 013 — 那水那巷那情
 016 — 水下六米的凝望
 022 — 苍穹驿站
 028 — 今夜我在千岛湖想你
 033 — 天堂
 036 — 知章村三叠
 043 — 向荒野(一)
 053 — 向荒野(二)
 
 第二辑 水知道,树知道—————
 
 我问树: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我只要一点阳光,一点泥土,静静站着,简单活着,可以吗?
 
 064 — 水知道
 072 — 抵达
 076 — 春分
 078 — 猎鱼
 082 — 水边
 088 — 树知道
 091 — 遇见树
 096 — 淡竹
 100 — 鱼眼
 104 — 地气
 108 — 与雾同行
 
 第三辑 人世间有一束光—————
 
 会有一个孩子,吃下这棵麦子上的果实,果实转换成他的血肉和骨骼,然后,他也慢慢长大,成熟,成家,立业,生子……于是,大地繁盛,生命生生不息。
 
 112 — 水在滴
 118 — 酿泉
 129 — 蚕花记
 138 — 有一张纸
 143 — 有一束光
 149 — 珍珠梅瓶
 152 — 一双手经过的
 159 — 送行
 
 第四辑 一个人的漫漫行旅—————
 
 我仿佛已经看见,漫山遍野的桃花,像粉色的瀑布正在往山上倒流,像一整个春天在时光里倒流,流得很慢,像日出日落那么慢,像行云流水那么慢,像如今人类唯一还保持着亘古不变节奏的心跳和呼吸。
 
 168 — 唐诗来过
 175 — 古村心跳
 183 — 夏履之履
 189 — 古道密码
 197 — 敦煌痛
 203 — 渭水遇
 210 — 廊上耳语
 217 — 把油灯点亮
 223 — 龙游过
 231 — 李庄意象
 237 — 山中初雪
 245 — 日出泽雅
 |  
         
          | 內容試閱: |   
          | 那水那巷那情 
 从雾中,迷迷蒙蒙向我迎来的,真的是梦里寻它千百度的江南水巷吗?
 水巷在江南的乌镇,在水乡柔情的怀中,船过高桥,悠悠然拾级而上,展眼便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圹。两岸一桥相隔住,乌程对过是桐乡。”
 水是清清的苕溪水,又名车溪,为乌镇的市河,从南至北纵贯市区,使整个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关于它的由来,有一段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逆臣,力战而死,化为一株银杏,而他的战马则化为一条青龙潜于乌镇河底,以它的鲜血养育了这方土地。
 满街不见那株古老的银杏,车溪水却似乎有一种灵性。初秋的晨雾中,河水闪耀着温柔的波光,浮萍点点,仿佛一群恬静的少女,正掀开层层薄雾浓纱在无声地歌唱。然后,便有小船的“咿呀”声,或是船上马达的“突突”声,伴随着早起谋生的船夫船娘们长长的吆喝,车溪水霎时热闹了起来。
 沿水而立的,便是那亭亭的水阁了。水乡人的家多是一半在土上一半在水里,因而也就有了依水而建的水阁和这一衣带水、连接成片的水巷了。水乡的街道大多建在河塘边,水乡人的房子则面街背水,房子较窄的,就在河面上架起阁楼。传说从前的车溪河边,有一豆腐店,只有一间门面,开间又小,一副石磨子和一只浸黄豆的七石缸一摆,店里就好似螺蛳壳里做道场,身子都转不过来了。倒是豆腐倌的女儿聪明,对父亲说:前面是街,左右是店堂,只有往后边河面上挪了。于是他们就在后门,往河面上接伸出几根木头,架起了一个水上阁楼,房子立刻宽敞了许多,这也就是水乡第一个水阁了。消息流过车溪水,一传十,十传百,河面上的水阁也渐渐多了起来。水阁或方方正正,或高檐翘角,静静倒映水中,仪态万方、玲珑剔透,自有一番韵味儿。人们便在层层叠叠的水阁间隔水相望,洗衣淘米、道东家说西家,或是干脆依水依船地做些小买卖。自然也有以船代步的,便有了这北方胡同般的水巷了。无论是小吃摊、茶馆,还是棉花铺子、米店、杂货店,均是应有尽有。坐在靠水的茶馆的长板凳上,咬一口姑嫂饼,呷一口粗叶茶,那一份浓浓的香甜和淡淡的乡土气息常常使人流连忘返。
 而水巷是不能没有桥的,听水乡人说,乌镇的桥可是“木劳劳”地多,数也数不过来,最高最热闹的当然得数“高桥”了。青青石板桥,烙着岁月的印痕,流传着许许多多相似或不相似的故事,而今成了水巷的中心。每到集市,水乡人便乘了舱船,或摇了乌篷船,成群结伴从四方赶来,高桥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闹市区。人们在高桥下做着各种买卖,闲来便吃几口茶,抽几袋烟,拉几句家常。孩子们呢,则在人群中穿梭嬉闹,任水巷传递着他们童稚的笑声。到了黄昏,水巷也早早地安静下来,只有几句吴侬软语轻轻地在夜风里,在平静的车溪水上荡漾……
 想象自己曾是水巷的女儿,生于水乡长于水乡,梳两根乌油乌油的大辫子,穿一身白玉兰衣裙,摇一条小小木船,赶去参加水乡人“起于朝花,尽于端午”的盛大的庙会——香市,只为看一眼城里来的那个戏班子里美丽的花旦,然后在姑姑嫂嫂“咯咯”的笑声里,手捧一束檀香许一个虔诚的心愿,再到土地庙前的水潭边,汰一汰“蚕花手”,心满意足地想:这样啊,我家的蚕宝宝就无病无灾了,我们就可以过个好年了……
 水乡人静静摇他们的船,静静养他们的蚕,静静过他们与世无争的日子,脸上溢着一种幸福与满足。莫非是这土这水巷赋予他们这宁静如一的禀性,永远不会老去?
 乌篷船“咿咿呀呀”摇走了我遥远的遐思。回首,水乡的水,水乡的巷,水乡的一切在眼里重新模糊,如一首纯朴的田园诗,只留给我一个淡淡的影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