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HK$
217.8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从精神病院的演变史,看“疯狂”如何被定义与治疗。疯狂是身体的疾患、心智的错乱还是“灵魂之疾”?不同时代人们对精神疾病的不同认知,也体现在精神病院的发展历程中。18世纪的疯人院,是为了把“精神异常者”隔绝于社会之外;19世纪的收容所强调人道关怀与宗教慰藉,期望以此帮助“疯人”重拾理性;20世纪的精神病院,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疗法成为主流;21世纪的“后收容所”时代,各种疗法、药物带来巨大商机,却也成为精神疾病大爆发的时代。本书以英国伯利恒皇家医院为代表来梳理这段历史,该院的俗称“贝德莱姆”在英语中已成为“疯狂”的代名词。
■作为特殊建筑类型的“精神病院”,在不同时代的化身。精神病院是医疗实践的场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其设计、结构与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观念的变迁。书中以伯利恒医院为例描述了不同时代精神病院的建筑特点,并收录了多幅精神病院的建筑设计手稿。本书封面所采用的图片,即是“原发性精神错乱”患者弗朗兹·约瑟夫·克莱伯为雷根斯堡收容所所作的设计方案。
■600余幅珍贵图片,呈现关于疯狂的“全景视图”。书中收录了600余幅珍贵的照片、绘画、插图、手稿,综合了
|
內容簡介: |
自人类诞生之时,疯狂就已成为全球每一种文明的一部分,而“精神疾病”的概念大约是从两百年前才开始深入人心的。在医疗史上的大多数领域,新知识会带来新疗法。然而,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似乎更具周期性,“放弃、改革、忘却、忽视和再一次改革”循环往复。从18世纪的疯人院,到19世纪的收容所,再到20世纪的精神病院,恐怖与暴行的阴影从未远离——鞭子、锁链、地牢、约束衣,放血、催吐、电击、脑叶切除、药物滥用……追溯精神病院的前世今生,似乎每一阶段都是在重蹈覆辙:富有同情心和乐观精神的人道主义改革先驱建立起的新机构,最终沦为残酷虐待的邪恶渊薮而遭到遗弃。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通过一个机构的故事来追踪精神疾病及其治疗的历史——英国的伯利恒皇家医院,俗称“贝德莱姆”,在英语中已成为“疯狂”的代名词。作者梳理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以伯利恒为代表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在建筑设计、治疗手段、管理体制、与外界关系等方面的演变。书中收录了600余幅图片,不仅包含珍贵文献和影像资料,还有不同时期病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有力地展现出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被污名化的符号,是怎样存在于世的。
|
關於作者: |
迈克·杰伊,伦敦大学学院医学人文中心研究员,致力于科学、医学与心理学文化史研究,在这些领域著述颇丰。他还定期为《伦敦书评》《华尔街日报》撰写评论文章。
|
目錄:
|
前 言
引 言
第一章 疯人院 18世纪
第二章 疯人收容所 19世纪
第三章 精神病院 20世纪
第四章 飞越“疯人院” 21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