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 編輯推薦: |   
          |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首获成功,开辟了肿瘤药物治疗的新时代。不同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的特点,分子靶向药物特异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异常活化的关键信号分子,通过阻断肿瘤或相关细胞赖以生存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迄今为止,已有一大批分子靶向药物相继上市,标志着针对肿瘤本质特征的抗肿瘤理念的成功实践,也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肿瘤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肿瘤靶向药物”丛书即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划而出。 |  
         
          | 內容簡介: |   
          |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近十年来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市场快速增长,抗肿瘤药物是药物开发的热点。随着靶点药物和个体治疗概念的流行,各种肿瘤新靶点和个体化治疗靶点成为了药物研发的热点。本书主要介绍了靶点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HDAC抑制剂是近年热门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新靶点抗肿瘤药,2014年以来有3个药物上市,其中包括中国自主研发的重量级创新药西达本胺。本丛书旨在通过对已上市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试验和数据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一目了然的呈现在读者眼前。资料来源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或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提供的资料和数据,以及原研公司所发表的公开资料。本丛书主要针对药物开发的研究者,通过对上市药物的试验和数据的参考和对比,对新药研发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可以用于希望对相关药物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读者。 |  
         
          | 目錄: |   
          | 1篇 药物核心数据概览 伏立诺他
 罗米地辛
 贝林司他
 西达本胺
 帕比司他乳酸盐
 第2篇 综述
 HDAC 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DAC 抑制剂的合成现状及进展
 HDAC 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3篇 药物个论
 1章 伏立诺他
 1.2 核心专利信息
 1.3 化学合成
 1.4 药理学
 1.5ADME 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1.6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1. 7临床试验
 第2章 罗米地辛
 2.1 基本信息
 2.2 核心专利信息
 2.3化学合成
 2.4 药理学
 2.5 ADME和药-药物相互作用
 2.6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2.7 临床试验
 第3章 贝林司他
 3.1 基本信息
 3.2 核心专利信息
 3.3 化学合成
 3.4 药理学
 3.5 ADME和药-药物相互作用
 3.6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3.7 临床试验
 第4章 西达本胺
 4.1 基本信息
 4.2 核心专利信息
 4.3 化学合成
 4.4 药理学
 4.5 ADME和药-药物相互作用
 4.6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4.7 临床试验
 第5章 帕比司他乳酸盐
 5.1 基本信息
 5.2 核心专利信息
 5.3 化学合成
 5.4 药理学
 5.5 ADME和药-药物相互作用
 5.6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5.7 临床试验
 |  
         
          | 內容試閱: |   
          |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首获成功,开辟了肿瘤药物治疗的新时代。不同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的特点,分子靶向药物特异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异常活化的关键信号分子,通过阻断肿瘤或相关细胞赖以生存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迄今为止,已有一大批分子靶向药物相继上市,标志着针对肿瘤本质特征的抗肿瘤理念的成功实践,也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肿瘤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肿瘤靶向药物”从书涵盖了以下五个治疗靶点: 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EGFR Inhibito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ALK Inhibitor)、组蛋白去乙酷化酶抑制剂(HDACInhibitor)以及 Smoothened 蛋白抑制剂(Smo Inhibitor)。上述每个靶点将作为“抗肿瘤靶向药物”从书的一个分册内容呈现给读者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开发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大突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被称为“饿死肿瘤”的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率先上市的 VEGF 受体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在 2015 年的销售额高达 70 亿美元;变异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是近年热门的个体化治疗靶点其一代和二代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治疗中的表现均令人瞩目;组蛋白去乙酷化酶抑制剂标志着靶向肿瘤表观遗传调控的抗肿瘤药物的率先成功,2014 年以来已有 3 种药物上市,其中包括中国自主研发的重量级创新药西达苯胺;Hedgehog 信号通路的 Smoothened 蛋白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瘤。上述分册中的所有资料均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或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网站,以及原研发公司提供的资料和数据。书中对上述靶点的差异性、独特性以及相关上市药物数据进行了梳理。每个靶点分册涵盖了该靶点 2017 年以前已上市的小分子化合药。每个药物涵盖的药物临床前至临床的关键数据,不仅包括药物的基本信息(批准信息、结构、理化性质、销量、给药剂量等)、专利、合成路线以及临床前药理、药代试验和数据,还包含临床药效和安全性关键数据。在“抗肿瘤靶向药物”从书的整个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性、前沿性、整体性和实用性的撰写原则。不仅可作为初、中级科研工作者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的实用性“教科书”,也可通过靶点、作用机制、合成路线、模型、试验等的对比,对科研工作者开发同靶点新的小分子化学实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