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 編輯推薦: |   
          | 本教材按照教学标准中对相关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建议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容量与深度上以“必需、够用”为度,遵循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体现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体现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根据新国标要求修改字号、行空。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共用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面向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师生。按照教学标准中对相关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建议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容量与深度上以“必需、够用”为度,遵循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体现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体现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根据新国标要求修改字号、行空。主要内容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部分。 |  
         
          | 關於作者: |   
          | 林玲,梧州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30年。承担《病理学基础》、《儿科护理》、《临床医学概要》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多篇论文在省级杂志发表。主持自治区级课题1项,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7项。作为负责人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儿科护理》。参编科学出版社《病理学基础》、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医学基础》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基础》和《临床医学概要》等多本国家级教材。 |  
         
          | 目錄: |   
          |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绪论/1
 一、病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3
 第二节疾病概论/4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4
 二、疾病的原因/5
 三、疾病的共同规律/6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6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9
 第一节适应/9
 一、萎缩/10
 二、肥大/11
 三、增生/12
 四、化生/13
 第二节损伤/14
 一、变性/14
 二、细胞死亡/17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21
 一、修复的概述/21
 二、肉芽组织/23
 三、创伤愈合/24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8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28
 一、充血/28
 二、淤血/29
 第二节出血/31
 一、类型及原因/31
 二、病理变化/31
 三、后果/32
 第三节血栓形成/32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2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
 的类型/33
 三、血栓的结局/35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6
 第四节栓塞/3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36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37
 第五节梗死/39
 一、梗死的原因/39
 二、梗死的形态特征/40
 三、梗死的类型/40
 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42
 第四章炎症/44
 第一节概念及原因/45
 一、概念/45
 二、原因/45
 第二节基本病理变化/45
 一、变质/46
 二、渗出/46
 三、增生/51
 第三节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51
 一、局部表现/52
 二、全身反应/52
 第四节分类/53
 一、急性炎症类型/54
 二、慢性炎症类型/56
 第五节结局/56
 一、痊愈/56
 二、迁延不愈/57
 三、蔓延扩散/57
 第五章肿瘤/59
 第一节概念/59
 第二节基本特征/60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
 结构/60
 二、肿瘤的异型性/62
 三、肿瘤的生长特点/63
 四、肿瘤的扩散/64
 五、肿瘤的复发/66
 六、肿瘤的代谢特点/66
 第三节对机体的影响/6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7
 第五节命名与分类/68
 一、命名原则/68
 二、肿瘤的分类/69
 第六节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70
 一、癌前病变/70
 二、异型增生/71
 三、原位癌/71
 第七节病因与发病机制/71
 一、肿瘤的病因/71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72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74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7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75
 二、基本病理变化/76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8
 第二节良性高血压/8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81
 第三节风湿病/8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5
 二、基本病理变化/85
 三、心脏的病理变化/86
 第七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89
 第一节肺炎/89
 一、大叶性肺炎/90
 二、小叶性肺炎/91
 三、病毒性肺炎/93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3
 一、慢性支气管炎/93
 二、肺气肿/94
 第三节结核病/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96
 二、基本病理变化/96
 三、转归/97
 四、肺结核病/98
 第八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02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10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2
 二、病理变化/103
 三、病理临床联系/104
 四、结局及并发症/105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105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染途径/105
 二、基本病理变化/106
 三、临床病理类型/107
 第三节门脉性肝硬化/10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9
 二、病理变化/110
 三、病理临床联系/110
 第四节细菌性痢疾/11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2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112
 第九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115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1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6
 二、基本病理变化/117
 三、病理临床联系/117
 四、常见病理类型/118
 第二节肾盂肾炎/12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1
 二、临床病理类型/122
 第十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25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126
 一、脱水/126
 二、水肿/129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132
 一、低钾血症/132
 二、高钾血症/133
 第十一章发热/135
 第一节概念/136
 第二节原因与发生机制/136
 一、发热的原因/136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137
 第三节分期/138
 一、体温上升期/138
 二、高热持续期/138
 三、体温下降期/138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139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139
 二、生理功能的变化/139
 三、防御功能的变化/140
 第十二章缺氧/142
 第一节概念/143
 第二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43
 一、血氧分压/143
 二、血氧容量/143
 三、血氧含量/143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43
 第三节类型/144
 一、低张性缺氧/144
 二、血液性缺氧/145
 三、循环性缺氧/146
 四、组织性缺氧/146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14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4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4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49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4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49
 第十三章休克/152
 第一节概念/152
 第二节原因及分类/152
 一、原因/153
 二、分类/153
 第三节发生机制及微循环变化/154
 一、微循环缺血期/155
 二、微循环淤血期/156
 三、微循环衰竭期/156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157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157
 二、机体的功能变化/157
 附录/160
 实训指导/160
 实训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与修复/160
 实训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61
 实训三炎症/162
 实训四肿瘤/163
 实训五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164
 实训六呼吸系统常见疾病/165
 实训七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66
 实训八泌尿系统常见疾病/167
 参考文献/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