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94.6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118.8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184.8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96.8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327.8
 
 
 | 
         
          | 編輯推薦: |   
          | 《环境·设计·美学——区域实践与个案研究》,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设计审美专著,聚焦真实,关注环境、生活和实践,积极探索设计学和美学的融合发展,寻找真理,创新尝试,在个性之中发现共性。 |  
         
          | 內容簡介: |   
          | 相较于逻辑的真,我们更关注生活的真。《环境·设计·美学——区域实践与个案研究》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为重点,详细分析了城乡环境与生活、实践反映在美学上的不同表征和追求。重庆、贵州与浙江是本书聚焦的核心区域,它们分别是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代表,同是基于城市生活载体,浙江与重庆分别关注了社区治理、公园环境和滨水景观;同是基于西部地区,贵州与重庆分别关注了乡镇集市生活、在地性艺术和乡村美育。同时基于审美、极简主义,一些设计突显了对日本审美文化的宏观把握,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中国与日本的生活文化对比。全书图文并茂,针对性强,不仅适合从事应用性美学理论的研究人员,也适合广大关注城乡发展与变化的热心人士阅读。 |  
         
          | 關於作者: |   
          | 骆玉平女,博士后,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美学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设计美学、文艺美学、艺术学理论。 |  
         
          | 目錄: |   
          | 目录 
 01 重庆山地公园的设计美学研究——以鸿恩寺公园为例 马敏
 1 重庆园林演变历史 / 2
 2 基于重庆本土环境的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 3
 3 鸿恩寺公园的设计审美 / 13
 4 重庆山地公园设计美学研究的经验与价值 / 21
 参考文献 / 28
 
 02 武隆懒坝大地艺术节“在地”设计研究 陈田甜
 1 大地艺术与“在地” / 32
 2 艺术乡建语境下“在地”设计的演变 / 34
 3 懒坝大地艺术节的“在地”设计层次关系 / 42
 4 把艺术还给人民:懒坝大地艺术节“在地”
 角色转换 / 53
 5 艺术乡建视角下懒坝在地设计的意义与启示 / 60
 结语 / 66
 参考文献 / 68
 
 
 03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设计的共生理论研究 裴冬冬
 1 概况 / 72
 2 设计特征 / 74
 3 共生理论与湿地公园的关系 / 78
 4 共生理论下的湿地公园分析 / 82
 结语 / 100
 
 04 乡村美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酉阳“叠石花谷”为例 孙全意
 1 乡村美育发展现状 / 104
 2 对策:叠石花谷美育发展机制 / 119
 3 叠石花谷路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 1254 发展:关系重构 / 133
 结语 / 138
 参考文献 / 140
 
 05 “白”的审美体验——日本极简主义设计的审美文化探究 骆安琪
 1 日本极简主义的历史溯源 / 144
 2 日本极简主义的美学思想 / 162
 3 “白”的审美文化探究 / 166
 4 “白”带给极简设计的启示 / 174
 结语 / 177
 参考文献 / 179
 
 06 贵州黔东南苗族乡镇集市的生活美学研究 蒋泽云
 1 乡镇集市的形成与田野点 / 182
 2 集市要素:乡镇集市的概况 / 184
 3 问题导向:乡镇集市的设计审美分析 / 194
 4 韧性社会:乡镇集市的肯定性审美 / 205
 5 设计意识缺失:乡镇集市的否定性审美 / 213
 结语 / 222
 
 07 多元文化社区的自组织设计与未来发展——以鸡鸣山社区为例 吴億能
 1 多元文化社区 / 227
 2 社区发展概况与发展条件 / 232
 3 社区的物质空间建构 / 239
 4 社区的虚拟空间形态 / 241
 5 社区的自组织设计动力前提 / 246
 6 社区空间自组织现象 / 251
 7 未来社区建构与数字化治理 / 254
 结语 / 2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