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正说形式叙写清代卓有成就的统治者康熙帝的一生。史料翔实,文笔流畅。此次再版增加了彩色插图,阅读体验更加丰富。 |  
         
          | 內容簡介: |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年号为康熙,他是清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安定,清朝统治由此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他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高阶段。本书作者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正说形式,全景再现了这位史上明君的一生。 |  
         
          | 關於作者: |   
          | 白新良,河北省正定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清史研究专家,是国家清史工程编写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清史研究及教学工作。出版过《清代全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乾隆传》等多部著作,在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童年
 一、普通皇子……
 二、顺治去世……
 三、康熙继位……
 
 第二章除奸
 一、辅臣专权……
 二、换地之争……
 三、擒拿鳌拜……
 四、御门听政……
 
 第三章发愤
 一、经筵日讲……
 二、钻研科学……
 
 第四章搏斗
 一、三藩由来……
 二、决意撤藩……
 三、南国烽烟……
 四、变生肘腋……
 五、闽广从逆……
 六、陕甘变乱……
 七、艰难相持……
 八、横扫叛逆……
 九、吴逆病死……
 十、直捣巢穴……
 十一、彻底撤藩……
 ......
 |  
         
          | 內容試閱: |   
          | 再版前言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位之后年号康熙,习称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皇帝。他在位期间(1662—1722),顺应社会长期动乱之后广大人民渴望太平的合理愿望,通过自己的积极奋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长期安定。与此同时,作为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中心人物,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他也做出了重要的建树,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终康熙一朝,清朝政治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向上发展,清朝统治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因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历史人物及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为了普及清史知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馀文化生活和推动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十年前,我们曾应邀集体编写了这部康熙皇帝传记并予以出版。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将该书再版行世。承蒙广大读者厚爱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盛情相邀,我们深受感动。为此,笔者又对原书重加审读,改正其中错误多处。但因我们识见浅陋,仍觉未能尽如人意。仅因时日急迫,不得不将此极不成熟的作品再次奉献于读者面前。我们恳切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使我们提高认识,修正错误。
 
 白新良
 2013年9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寓所
 
 第二章 除奸
 从顺治十八年(1661)开始,清朝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使满洲贵族保守势力重新抬头。他们大幅度扭转顺治以来加强中央集权、加快封建过程的基本路线,一系列汉化措施被改变,康熙皇帝受到公开侮慢和轻视,大权旁落辅臣之手。鳌拜集团结党擅权,上凌幼君,下扰生民,民族矛盾日趋激化,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全国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终于引发了一系列震动全国的大事件。
 
 三、擒拿鳌拜
 康熙皇帝在登基七年后,终于亲操政柄了。然而此刻他的心中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平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堆未了的难题和令人担忧的隐患。
 几年来,四辅臣把持朝政,几乎取代了皇帝的权力,使入关以来建立的尚显稚弱的封建皇权变得更加衰微,取而代之的是满洲上层贵族集团,地位尤其特殊的上三旗各派势力益发严重的倾轧、争斗和对权力毫无遏制的追求。朝廷中,皇帝形同虚设,辅臣间刀斧相加,各派势力分门立户,朋党丛生。对中原地区,辅臣们始终以维护满族旧制为宗旨,实行一系列压迫人民、反对汉化、坚持异族统治的强硬政策,以至到康熙六七年间,全国各地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刑狱繁兴,怨声载道。西南、南和东南边隅,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各拥重兵,割据一方,分庭抗礼的野心日益彰明;台湾诸岛,郑氏大军已公然占据,自成政权,劝民力农,修武办学,开口通商;西北部则有蒙古准噶尔上层指挥的叛乱大军的威胁。
 千头万绪之中,康熙皇帝首先要考虑的只能是亲理朝纲,然而他已经明确地感觉到,这并不容易做到,辅臣们仍在对抗。这一切都预示着紫禁城要发生一场始料未及的大事情。
 早在康熙六年(1667)初,在四辅臣中最具有协调作用的索尼已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世,提出请皇帝亲政。康熙皇帝对这个始终忠于皇室的四朝老臣倍加褒扬,并谕吏部,要求对这个身染重病且又年迈的首席辅臣“特加恩宠,以示酬庸之典”。索尼因而被晋一等公,与前所授一等伯并世袭,并一再得旨嘉奖。三个月后索尼病逝,谥号“文忠”,赐葬有加礼,鞍马二匹、银二千两,仍加祭四次,几个儿子也分别承袭世职、爵位或被晋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