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发出向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防控疫情、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和区域发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石,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众多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东西部科技合作创新凝聚力初步显现,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已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缘起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近年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要求,逐步开展了国家、区域、企业、典型创新密集区等创新能力的监测评价工作,并陆续发布了国家、区域、国家重点园区等创新监测报告和评价报告,《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评价报告之一。经过多年专业经验积累,在区域可比性上付出很大努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运用十分适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与区域科技管理、科技规划制定、科技发展目标密切联系,基本囊括了区域科技规划和发展目标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的趋势和走向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各地区在科技创新主要方面的水平和不足。特别是采用了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地区位次的动态比较,还可以进行不同地区各级指数值的动态比较。在与位次相邻地区的比较中,能够明确指出与提升或落后关联的定性定量变化。
 持续稳定和系统创新的完美结合是研究项目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在遵循评价结果动态可比的原则下,为了与“十四五”规划重点突出的高质量发展相衔接,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一是增加了反映高价值专利的指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二是为了反映基础研究投入情况,增加了“基础研究人员投入强度指数”和“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两个指标;三是增加了反映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的指标:“上市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指数”。
 为了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保持一致,今年报告标题中的“2022”指的是报告发布年份,报告所用数据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0年数据;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19年数据。在评价指标中,有些是与人口和就业规模相联系的相对指标,如“万人R&D研究人员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等。为了在评价中尽可能避免一般年份人口抽样调查误差的影响,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和可比性,采用了统计指数的“同度量”技术,即“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报告中使用的人口和就业人员数均采用2010年(普查年份)数据。
 区域评价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努力,需要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希望社会各界在本报告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研究,共同为加快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创新型强国做出贡献!
           | 
         
       
      
      
      
      
      
         
          | 目錄: 
           |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全国及区域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1)一、全国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1)二、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评价(8)
 第二部分 区域科技创新各级指标评价(16)一、区域科技创新一级指标评价(16)二、区域科技创新二级指标评价(26)三、区域科技创新三级指标评价(50)
 第三部分 区域科技创新分析(93)
 一、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与上年及全国水平比较(93)二、区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关性分析(218)
 附录1 区域部分规模指标排序(222)
 附录2 区域“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实现程度(224)附录3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简介(235)附录4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解释(2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