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 編輯推薦: |   
          | 自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铸就了塞罕坝从荒原变为林海的绿色奇迹。成长在河北塞罕坝的作家张秀超和女儿隋明照,通过打捞童年时代在坝上的所见所感,以散文的形式,儿童的视角,为少儿读者书写了关于塞罕坝的过去与当下。本书从栽树人的日常生活、坝上的别样童年、丰富的自然景观、今天的美好生活等多角度展开,在动人讲述中传递塞罕坝精神,以真实细节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动范例。 |  
         
          | 內容簡介: |   
          | 1962年,在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自那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塞罕坝种树人和周边各族百姓年年开荒、岁岁种树,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发展为“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绿洲。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塞罕坝的孩子从小就跟着大人上山栽树,他们亲手种下松苗,为小树浇水施肥,他们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塞罕坝大山一点点变绿。那一棵棵松树背后的故事在松林间回响,这些声音不断被一代代塞罕坝人传颂。
 一对成长于坝上的母亲和女儿决定一起写本书,用两代人的视角,讲讲塞罕坝大山上种树人的故事、动植物的故事,说说童年时代艰苦却快乐的日子、今日坝上美好又欢欣的生活……
 那是她们亲身经历的变迁,是大山林海的故事、动物花草的故事,是自然与人的成长故事,是值得书写的中国故事。
 |  
         
          | 關於作者: |   
          | 张秀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等一等日子》《飘荡的乡音》《骨笛》等著作,散文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民族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或转载。曾获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孙犁散文奖、全国梁斌小说奖、《北京文学》优秀重点作品奖等奖项,散文《来看你,塞罕坝》被收入《新中国散文典藏》。 隋明照,新闻与传播硕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四川文学》《西安晚报》等报刊。散文《半本书里读人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并获“濠江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小说作品曾获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
 |  
         
          | 目錄: |   
          | 第一章 我们也是种树人 花儿家的苗苗床 / 3
 我们看到了种树人 / 10
 口琴哥哥失恋了 / 17
 胭脂姐姐的秘密 / 25
 荣军爷爷的桦皮箱 / 31
 去看胭脂姐姐 / 36
 我们也是种树人 / 47
 第二章 草窝棚里的童年
 荣军爷爷的百宝背囊 / 57
 鸟妈妈找孩子 / 62
 在塞罕坝采野菜 / 66
 会说话的马 / 71
 狼的眼睛 / 79
 塞罕坝的山花椒 / 83
 采摘椴树叶 / 85
 野餐的味道 / 90
 第三章 森林王国里的动物世界
 戴胜鸟搬家 / 97
 白天鹅的乐园 / 102
 华美的黑琴鸡 / 107
 水鸟的盛会 / 112
 松林间的音乐会 / 118
 塞罕坝的花海 / 122
 去看大马鹿 / 126
 第四章 绿水青山里的坝上人家
 托果奶奶的羊车 / 143
 可爱的小麻人 / 151
 神奇的龙龙友 / 154
 万树坡的迷人风光 / 157
 托果奶奶家的漂亮房子 / 160
 第五章 去看我们的树
 一棵松,塞罕坝最老的松树 / 171
 去看我们的树 / 175
 虎石山的小主人 / 179
 后记 当童年的种子,悄悄发芽
 |  
         
          | 內容試閱: |   
          | 塞罕坝在哪里? 塞罕坝,在河北最北部的木兰围场。三百多年前,这里是清朝皇帝打猎的地方,打猎人用金黄色的桦树皮制成喇叭筒壮的口哨,吹出像鹿呦呦鸣叫的声音,引诱鹿闻声跑出山林,在围猎的场子里捕获。那个诱鹿的口哨叫“哨鹿”,满语称“木兰”,因此这里得名木兰围场。
 塞罕坝是木兰围场境内一座巍峨的山峰,大清朝的皇帝带着浩荡人马来木兰围场打猎的时候,总喜好攀上那高大的山峰去打猎。那里草木葱茏,飞禽走兽成群,因为风光秀美,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蒙语名字,“赛罕达巴汉”。蒙语里“赛罕”是美丽的意思,“达巴汉”意为山岭,汉语的意思就是指“美丽的高岭”,后来称“塞罕坝”。
 清朝衰亡后,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伐尽,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紧密相接的塞罕坝渐渐变成了茫茫的大荒漠。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这块大沙漠,保护首都北京的绿水蓝天,国家在这里建塞罕坝林场,从四面八方来了好多人,在塞罕坝开荒种树。
 我们的小村子就在塞罕坝大山脚下,村子有个蒙语名字,叫“巴颜珠尔”。在蒙语里,“巴颜”是富有的意思,“珠尔”是指狍子,即是富有树木和狍子的地方。不过很少有人称呼这个名字,人们都称我们村为“坝根子村”。
 坝,在我们眼里就是一座巍巍高大的山梁,人称“坝梁”;梁上是一望无边的大荒甸子,我们村里人叫它“蔓甸”。顺着盘坡道,登上大梁,就是上了塞罕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