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林清玄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天生的作家” ◆本书收录《和时间赛跑》等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
 ◆被网友评选为“中小学语文课本十大作家”之一
 |  
         
          | 內容簡介: |   
          | 《青春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青少版)》主要针对青少年读者进行编选,分为励志?启示篇、成长?感恩篇、亲情?幸福篇、生活?感悟篇和思考?静心篇五辑。根据这几个主题从林清玄在台湾出版的三十四部作品中精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篇目,其中包括曾入选过语文教材的名篇《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以及曾作为高考命题素材的《无风絮自飞》等。这些作品中有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和家人相处的点滴亲情,有对人生的感悟,也有对青少年的激励。希望青少年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  
         
          | 關於作者: |   
          | 林清玄(1953-2019),出生于中国台湾,曾任记者、主编、主笔,后专事写作。他自幼立志成为作家,是台湾作家中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较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林清玄三十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三十二岁入山修行,学习佛法;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创作“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畅销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十书,畅销数百万册。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五十二岁完成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良读物。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  
         
          | 目錄: |   
          | 励志·启示篇 和时间赛跑/ 3
 射出去的箭/ 5
 雪的面目/ 9
 无风絮自飞/ 11
 一个学生的价值/ 13
 幸福终结者/ 17
 枯萎的桃花心木/ 20
 咸也好,淡也好/ 23
 
 成长·感恩篇
 白雪少年/ 27
 我唯一的松鼠/ 31
 发芽的心情/ 36
 散步去吃猪眼睛/ 42
 悬崖边的树/ 47
 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 50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54
 鸳鸯香炉/ 56
 秘密的地方/ 63
 
 亲情·幸福篇
 流浪水/ 71
 花子/ 74
 娘子坑的午宴/ 77
 戏/ 83
 水牛故事/ 85
 家有香椿树/ 87
 期待父亲的笑/ 90
 在梦的远方/ 96
 太阳雨/ 102
 刺花/ 107
 过火/ 117
 长命菜/ 128
 飞鸽的早晨/ 131
 新年新心新欢喜/ 140
 寻找幸运草/ 143
 冰糖芋泥/ 146
 
 生活·感悟篇
 最有力量的,是爱/ 153
 猫头鹰人/ 156
 黄玫瑰的心/ 161
 不要叫我们微笑/ 165
 孩子的毕业旅行/ 168
 东方不败与独孤求败/ 171
 公平的交易/ 174
 天下第一针/ 177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181
 清雅食谱/ 187
 喝咖啡的酪梨/ 191
 木鱼馄饨/ 195
 最好的范本/ 199
 不封冻的井/ 202
 
 思考·静心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207
 木炭与沉香/ 209
 清欢/ 211
 牛肉汁时代/ 218
 月到天心/ 221
 思想的天鹅/ 224
 忧伤之雨/ 227
 有情十二帖/ 229
 季节十二帖/ 240
 松子茶/ 246
 梅香 / 249
 |  
         
          | 內容試閱: |   
          | 自?序 
 
 青春为畔,永恒的河
 一个夏日黄昏,释迦牟尼佛带着弟子在恒河边散步。
 佛陀突然停住脚步,弟子也跟着停步了。
 深情瞭望着恒河的佛陀悠悠地对弟子说:“我第一次看恒河,是八岁的时候,母亲带我来看的。现在我八十岁了,眼前的恒河并没有什么改变,就像八岁和八十岁的我,还是同一个我,并无改变。”
 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话语,想起自己八岁的情景,内心都有无尽的感触。
 “但是,八岁的我和八十岁的我,外表却完全不同了。轮回也像如此,我们的心有一条恒河,永远也不会改变。”
 弟子们看着远方的夕阳,都心开意解了。
 
 我非常喜欢这个佛经的故事,轮回是一条河,流经童年,流过青春,历经岁月,历劫再生,我们都知道我还是我,但我已非我。
 我不是八岁的那个我,我也不是十八岁的那个我,改变是何其巨大,但不管外面的变化多大,外人的看法如何,只有自心知,我依然是那个在田间小路奔跑的我。
 青衫依旧在,满楼红袖招
 正是十八岁的时候,我从乡下到台北,当年台北是最繁华的所在,也是我心中最大的都城。
 我住在亲戚的小房子里,每天不是画画,就是写诗,饿了就以馒头果腹。偶尔出门,就会穿上唯一一套洗得泛白的棉布衣裤,头抬得高高的,走路挺拔,像一只骄傲的公鸡。
 “这满城都是我的天下呀!”
 我就沿着城市大街小巷无止境地散步。
 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张力,就像一朵蓄积能量的花苞,期待春天来临时,突然开放。
 没想到的是,我在这个远方的都城,一住就是四十五年,依然在大街小巷不停地散步,年华却渐渐老去了。
 我想到最早的那套棉布衣裤,不知道到何处去了。
 再想想青春时代爱穿的几套衣服,曾留在照片里的,如今又安在呢?
 原来,不只我们的形貌在变,我们的衣服也在变,更深夜静之时,我们只能褪尽一切,才能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每个人都有青衫与红袖的年代,有的人不免会多所留恋,有的人则心思平宁,看着青春与美好,回味与品尝。
 也爱红樱,也爱白芒
 朋友从欧洲回来,谈起年轻时疯狂着迷樱花的往事。
 那是大学时代的往事,我们都来自南方的乡村,从来没见过樱花。
 第一次上阳明山赏樱,千树万树的粉红、橙红、深红的樱花令我们目眩神迷。从此,只要樱花花季开始,我们都会坐上两小时的赏樱公车上山,一路向上攀行,并记忆樱花的形影。
 樱花的魔力,是在于它总是全身心地,一丝不留地盛放,所有的生命开在当下,并且,一夕之间谢落,一朵不留。
 若要赏樱,也要有樱花的精神,开与谢同样的奔放,生与死一样的全然,有与无照样的洒脱。
 “还赏樱吗?”朋友说。
 “一个花季去一两次。”我说。
 隐藏在我内心的,与樱花一样狂热的青春之力,似乎也随岁月而消磨了。
 现在比较常看的是秋天的芒花,芒花的美是含蓄的、内敛的、隐藏的。它以纯白来面对世界,一开数月,涵盖了整个秋季。
 红樱与白芒是山的衣服,山并没有改变。
 青衫与红袖是青春的衣服,人并没有改变。
 垂髫与白发是内心的衣服,内心并没有改变。
 我们有一条永远不会失去的永恒的河。
 青春盛开,美好凝眸
 最近,时代文艺出版社把我写给青春的散文编为一册,书名为《青春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青少版)》。想起青春二三事,并为序。
 
 林清玄 ?
 二○一六年秋天于台北清淳斋
 
 PART 1
 励志·启示篇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射出去的箭
 旧时在乡间,我亲手种植过的两种植物,常常给我很深刻的启示。
 一种是竹子,一种是香蕉树,这两种植物都是靠着从根部长出的芽来繁殖的。竹子旁边长出的竹笋,通常要八年到十年才会成熟,当一株母竹长出幼苗的时候,为了让幼苗有自己的天地,长得高、长得好,就要通过移植的过程,将幼苗移开母竹,另外找一块土地栽种它。
 香蕉树又不同,一株香蕉只能结一次果,收割香蕉的时候,就顺便将母株砍断,保留它根部的幼苗,死去的母株则成为幼苗最好的肥料;如果不砍断母株,那幼苗就难以长大,难以结出更好的香蕉。
 大自然的生灭及转换全是经过这样的过程,所有会结果的植物,它的果必然是从母株脱落才能在土地上重生;如果它留在树上,它永远只是个果,不能长得像它的父母一样高大。
 这些果,有时是和母体的根部相连,有的是在母体附近,另有一些繁殖力更强的植物,它们的种子会飘向更远的地方,像蒲公英的种子、棉花的种子、银合欢的种子,在强风的吹袭下,往往会飞到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地方,假如飘进河里,它可能流到另外的国度。
 虽然植物的孩子们离开了母亲,它也可能枯萎,可能毁灭,但它如果不离开母亲,就永远没有新的生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孩子并不属于母亲,而属于大地。
 动物也是如此。强大如狮子老虎,固然是年幼时期就要各自独立,弱小如兔子鸟雀,也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离开父母的动物有两个下场:一是不能独立而失败,一是自己发展而茁壮;倘若它不肯离开,就只有前面的一种下场。
 动植物是不是深明这个道理我们不知道,但它是自然的演变与进化,则是无可置疑的。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喻万物之灵的人,有许多人总不能体会这个道理。父母都害怕子女有一天会离开他们,都希望他们继承家业,因此,在子女幼小的时候,我们就为他们规划好了日后的路,期待他们往那划定的方向走;有的寄望他们走我们走过的旧路,有的企求他们完成我们未尽的理想。
 这些既定的路是违反自然的,悲剧就不断地发生。像逼迫孩子考大学,不顾孩子的兴趣,孩子为了反抗而自杀;像反对儿子的婚姻,致使情爱生变,儿子纵火杀人了;像对小孩的期望太高,他无力达成,为了自求毁灭而抢劫了银行。这都是最近的社会新闻。在实际的人生中,亲子两代的问题更不知凡几。可叹的是,悲剧的肇因是父母不肯让小孩选择自己的路。当我看到悲剧发生,父母们悔恨痛苦地流泪,不知何以自处的时候,就觉得在这一方面,人实在不如一株小小的蒲公英。
 每一只野鸽子都有它自己的黄昏,为什么父母一定要给他自己承受过的迟暮景色?每一株野百合只开百合花,为什么有的父母希望在野百合的株上开出蝴蝶兰呢?父母有什么权利给孩子决定他的大学、他的婚姻、他的事业、他的一生,难道有能力伴随他度过整个生命历程吗?
 我想起多年以前读过一本卡里尔·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关于“孩子”的一章,他说: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的子与女,产生于“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
 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
 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供他们的身体以安居之所,却不可锢范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梦中你亦无法探访。
 你可以奋力以求与他们相像,但不要设法使他们肖似你。
 因为生命不能回溯,也不滞恋昨日。
 你是一具弓,
 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送向前方。
 
 我觉得纪伯伦的《先知》中谈孩子谈得最好,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一读。我们造一支好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射箭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但是我们既造了箭,如果不射出去,再好再精致的箭又有什么用呢?
 大自然的启示是无穷的,所有动植物的孩子都是“大地之子”,而不是属于他们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明日而生,不是为父母的过去而生。我们宁可让他们在挫折与磨炼中成长,也不要让他们成为温室中的小花。
 有哪一种动植物的父母,会为他的孩子找好落地的地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