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坐标,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应有不同于以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即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本书从历史方位的科学内涵、理论依据、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方法论意义、世界意义等方面作出阐释,通过深入研究国际和国内格局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对历史新坐标作了探讨。作者还将幸福、公平和劳动融为一体,将劳动作为幸福和公平的要素之一,强调劳动幸福是人人具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并在学理上作了清晰的阐释。 |  
         
          | 關於作者: |   
          | 何云峰 1999年7月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2月获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总编,哲学与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兼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劳动哲学和劳动教育。曾获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先后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20多部。 张正光,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博士点带头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合)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安徽省社科文艺出版奖二等奖(3项)、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
 |  
         
          | 目錄: |   
          | 001 /第一章历史新方位的科学内涵一、历史新方位及其文本依据 / 001二、历史新方位的认识辨误 / 021三、历史新方位的鲜明特征 / 036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方位的现实 价值 / 051 062 /第二章
 历史新方位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
 的设想 / 062
 二、列宁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 073
 三、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理论 / 080
 四、习近平对当代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理论 超越 / 094
 104 /第三章历史新方位的时间维度一、近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演进轨迹 / 104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现代化的 发展 / 124
 三、两个百年,分三步走战略 / 145
 165 / 第四章历史新方位的空间维度一、当今时代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历史时代 / 165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 / 177三、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新常态 / 187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 195
 205 / 第五章
 历史新方位的方法论意义 / 205
 一、根据历史方位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是一种独特的科学方
 法论 / 205
 二、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认识高度的新标示 / 210
 三、新时代要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精准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时空新方位 / 213
 228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方位的世界意义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是一种普遍的人类 之“善”/ 230二、人类历史是对如何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 试错 / 239三、良善社会状态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呼唤将民生
 保障提高到新的历史方位 / 245四、良善社会应致力于建构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会支持系统 / 252
 |  
         
          | 內容試閱: |   
          |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 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
 学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
 释,从理论主题、体系框架、逻辑结构、概念范畴等方面作出有深度的学理阐
 发,更好引领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知识建构、教材编写;深刻把握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
 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
 构建,推出具有理论重量、思想分量、话语质量的理论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和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2020
 年 6 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系列研究项目,时任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
 衡研究员提出 12 个课题研究方向:新思想与 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新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新思想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
 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与“四个自信”新思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与社
 会主要矛盾转化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五位一体”总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保障理念与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球观与人类命运
 共同体思想,启动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结合本系列研究目标定位和主旨要求,上海市社联组织专家研讨,深入听
 取意见,仔细酝酿斟酌,广泛沟通联络,遴选合适人选。来自本市主要高校、
 党校、科研单位相关学科领域 12 位资深专家和学界新锐最终应邀担任子课题责
 任专家。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推动本系列专项研究深
 化细化,多次提出一系列明确的指导意见;2020 年 8 月,本系列研究被列为上
 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在课题论证和研究展开阶段,根据上海市社联党组要求,上海市社联科研
 组织处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作用,先后举行 5 场专题研讨会,就系列课题的整体
 框架设计、学科分析方法、学术理论构建、理论原创性和实践指导价值等进行
 研讨。上海社科界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课题责任专家与会进行深入探讨
 交流。
 在此过程中,上海市社联所属《学术月刊》开设专栏,刊发课题专家研究
 阐释新思想的系列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论纲》《系统观念是新时代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子课题责任专家也撰写系列学术研
 究和理论宣传文章,在学术刊物和理论媒体发表后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反响。
 2021 年 8 月,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上海市社联启动系列研究课题结项工
 作。上海市社联邀请上海社科界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分别以答辩会和通讯
 评审形式,对 12 个课题结项成果开展评审。上海人民出版社提前介入,参与课
 题评审和出版准备工作。上海市社联及时汇总并向课题组反馈评审意见,推动
 书稿修改完善工作。2022 年 1 月,本系列研究 12 个课题全部通过评审,顺利
 结项。
 围绕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上海市社联召开 3 次专题会议,协商推进新思想
 学理化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商定系列丛书出版的目标指向、基本要求、主要安
 排,为研究成果公开出版提供明确指导、有力牵引和坚实支撑。
 在该系列丛书组织编写出版过程中,上海市社联积极发挥引领主导、统筹
 协调、服务保障作用,力求使本课题研究成果体现以下特色: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促工作和带队伍相结合,课
 题专家在构建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研究实践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专题学习研讨和学术
 交流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二是把握重要环节。引领课题专家深入理解本系列研究的内涵要求和功能
 定位,围绕准确把握各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提供有思想性、创
 新性、操作性的咨询服务和指导意见。
 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妥善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已
 有成果和学术创新的关系,课题专家能够以锻造学术精品为指向,深入思考、
 反复打磨、系统论证、完善提纲,为深化研究和形成书稿打牢基础。
 四是注重成果导向。始终聚焦党的理论创新工作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着眼于有效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广,深化理论研究,推动成果
 传播,促进学术交流。
 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海市第十二次党
 代会精神的热潮中,新思想学理化研究系列丛书即将正式出版。本系列丛书努
 力传承、发扬上海学界求真、务实、创新、理性的科研作风和优良学风,坚持
 学习研究和阐释传播相结合、学理阐发和体系构建相结合、学术创新和服务实
 践相结合,努力打造能够体现上海学界水准的精品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新思想学理化研究系列丛书是上海理论社科界忠实履行党的创新理论
 学理化学术化这一时代之责所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的最新成果。我们期望这
 套丛书能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贡献上海学界的积极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权?衡?王为松
 2022 年 8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