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65.8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大国要崛起,制造业必崛起;民族要振兴,制造业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38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30%左右。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40%以上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紧扣建设制造强国“为什么”“是什么”“靠什么”等问题,立足历史,放眼世界,展现我国制造业取得的卓著成就,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深入全面地阐述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现实基础、突出问题、未来目标、重要任务,描绘出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结合,形式活泼,兼具政策性、专业性、通俗性。 |  
         
          | 關於作者: |   
          | 刘文强,管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先后在清华大学、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曾直接参与国家循环经济、电动汽车、绿色工业等国家重大战略制订、若干规划编制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研究起草;牵头完成《制造业创新体系研究》等一系列重点课题研究,相关成果被国家重大决策采纳;主持编制若干重点工业行业发展蓝皮书,累计发表40多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兼任中国光伏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及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主任。 |  
         
          | 目錄: |   
          | 目 录 序 言/苏波 .................................................................................. 001
 前 言 ............................................................................................ 005
 第1章 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国之路
 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 009
 二、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迫在眉睫 .................................................. 016
 三、制造强国序章开启,未来已来 .................................................. 021
 第2章 我国制造强国之路还有多远
 一、国际公认的制造强国有哪些 ..................................................... 029
 二、制造强国具备哪些共性标准 ..................................................... 039
 三、我国与制造强国差距有多大 ..................................................... 044
 第3章 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历程回顾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 051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 05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 066
 第4章 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与挑战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 079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和突破 ................................... 087
 三、空间布局逐步实现因地制宜,均衡发展 ................................... 092
 四、制造强国建设面临亟待突破的三大挑战 ................................... 096
 第5章 创新是制造强国之源
 一、制造业和创新驱动正深度融合: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
 主引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 .............................................. 103
 二、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成就斐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体系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106
 三、制造业创新要素之战至关重要:知识产权、标准、人才
 和数据正为制造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115
 第6章 企业是制造强国之基
 一、龙头企业造就强国之脊 ............................................................ 123
 二、“专精特新”锻造强国之体 ....................................................... 133
 三、“隐形冠军”塑造强国之魂 ....................................................... 142
 第7章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之魂
 一、工业设备上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 .......................................... 151
 二、新模式应用是两化融合的增长点 .............................................. 161
 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两化融合的关键点 ................................ 171
 第8章 制造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力支撑
 一、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做到五个“坚持” ......................................... 181
 二、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你我共参与 .................................................. 189
 后 记 ............................................................................................ 199
 |  
         
          | 內容試閱: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制造业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下,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强大、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提升自身竞争力、话语权的根本。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面临着发达国家围堵、后发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双重夹击”局面,迫切需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以实现突围。为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深对于建设制造强国的认识,号召广大青年与全社会一起积极投身制造强国建设的事业,特编写《建设制造强国》一书。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全面地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现实基础、未来目标、重要任务,力图为广大青年读者勾勒出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与实施路线图。本书共分八个章节,立足历史回顾、国内外比较、现实重大任务等角度,运用语言论述、图片展示、知识链接等多形式手段,系统回答了建设制造强国“为什么”“是什么”“靠什么”的问题,以期广大青年读者阅后对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全面清晰的深刻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凝聚力、号召力,为建设制造强国、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做出当代青年应有的杰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