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94.6
 
 
 | 
         
          | 內容簡介: |   
          | 聊城木版年画是一个复杂流变的民俗物象,承继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并与民众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及国家大势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本书通过将文献法、田野作业、口述史与实物收集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深描作为区域民俗物象的聊城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及年画艺人的日常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不同历史语境中的木版年画及年画艺人群体,梳理木版年画在不同语境中的形态特征及时代寓意,阐释区域民俗物象与区域民俗生活的互动图景,力求实现该研究的见人、见物、见生活。 |  
         
          | 關於作者: |   
          | 张兆林,2018年12月在山东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民间美术资源保护与研发”实验室副主任,“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学者,中青年学术骨干。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省第三届文化创新奖等省部级奖励4次,省高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一等奖等厅局级奖励10余次。 |  
         
          | 目錄: |   
          |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聊城木版年画研究的学术回顾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四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
 五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聊城区域民众的生活场景
 第一节运河区域的社会时空
 第二节区域民众的日常信仰
 第三节当地民众的岁时节日生活
 第四节区域民众的商业生活
 小结
 第二章聊城区域民众的年画生活
 第一节明清之际聊城年画的兴起
 第二节聊城木版年画的题材与民众生活
 第三节木版年画的功能与民众的实用心理
 第四节当地木版年画的特征与当地民众的审美倾向
 小结
 第三章作为群体生计的聊城木版年画
 第一节聊城木版年画的群体生产
 第二节聊城木版年画的群体传承
 小结
 第四章物是人非:年画与年画艺人的时代角色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聊城木版年画
 第二节木版年画艺人与传承人
 小结
 第五章聊城木版年画传承中的艺人个案
 第一节传承人视角下的聊城木版年画
 第二节聊城木版年画传承中的女性艺人
 小结
 结语变动不居: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书中所用俗语说明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聊城木版年画是指产生并传承于明清两代原东昌府及周边区域的木版年画,是对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以及散落在阳谷、东阿、冠县、临清、高唐等周边区域内木版年画的统称,是一个复杂流变的民俗物象。聊城木版年画中的东昌府木版年画与张秋木版年画是我国第二批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有国家级传承人一人。在聊城当地少有以聊城木版年画称谓当地年画的习惯,并非聊城地域范围内没有成规模的木版年画生产,而是该地域范围内的木版年画被分别冠以东昌府木版年画、张秋木版年画、冠县木版年画、东阿迟庄木版年画、临清木版年画、莘县木版年画等名目,这种按照县级行政区划分别予以拟名的方式不过是当地文化部门属地称谓的惯习而已,而且也逐渐被当地民众所接受。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聊城木版年画的称谓是为了特指一个地域社会语境中的完整艺术形式,强调该艺术形式及相关技艺与区域社会的密切关联,进一步凸显该艺术形式的整体形象和强化该艺术形式传承的完整性。
 民间艺术形式成长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并与地域社会内的民众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状况及外在的国家大势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故本书将聊城木版年画置于运河区域社会中予以研究,并将与木版年画本体密切相关的刻印技艺、艺人群体、区域社会等一并纳入研究的范围,从而探寻其嬗变过程中多种因素间的关联互动及其涵载的时代特质、文化意义等,尤其是剖析其艺术本体与聊城运河区域社会之间的独特关联。
 聊城木版年画是研究中的艺术本体,但其并不是本研究的主题。大量关于聊城木版年画本体的描述只为深描明清之际其作为区域内民众的一种群体生计存在,探究群体生计内部的诸多人际关系,尤其是由此生成和维系的种种民俗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聊城木版年画由民众的群体生计发展为现在的文化遗产,艺术本体的变化更是昭示着民俗物象的承继乃至更替,由此带来的是民众的民俗生活的时代变迁。因而,通过对聊城木版年画艺术本体的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