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第九轮规划教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与优化:一是内容上传承创新,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知识点写入教材,同时根据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教材进行更新,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二是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主体框架设计,做到前后知识衔接有序,避免不同课程直接内容的交叉重复;三是理实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四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  
         
          | 關於作者: |   
          | 韩峰,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双创人才”。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副主编;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二届心脑血管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血管功能与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毒理学会临床药物安全与临床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载,主编、参编多部教材及专著。主要开展心脑血管和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靶标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作为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J Exp Med、Cell Research、JACS、J Clin Invest等杂志上。获得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
 |  
         
          | 目錄: |   
          | 第一章  总论 / 1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 1
 第二节  药物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 2
 一、  中国传统医学与药物毒理学起源 / 2
 二、  近代与现代药物毒理学发展 / 3
 三、  历史上严重的药害事件与良好实验室规范的发展 / 4
 四、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 5
 第三节  药物毒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 5
 一、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 6
 二、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 6
 三、  个体化精准用药 / 7
 四、  药物毒理学促进临床药学发展 / 7
 第四节  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 8
 第五节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9
 一、  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 / 9
 二、  治疗药物监测技术 / 10
 第二章  药物毒效与毒代动力学 / 14
 第一节  药物毒性作用产生机制 / 14
 一、  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 14
 二、  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 15
 三、  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 16
 四、  药物毒性防治基本原则 / 18
 第二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概述 / 18
 一、  药物的体内过程与毒性 / 18
 二、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三、  毒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内容 / 23
 四、  毒代动力学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 26
 五、  毒代动力学在不同毒性试验中的应用 / 28
 第三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 31
 第一节  肝脏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 31
 一、  形态学基础 / 31
 二、  肝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33
 第二节  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临床分型、病理
 表现及典型药物 / 33
 一、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 / 33
 二、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表现及典型药物 / 35
 第三节  肝脏损伤的评价 / 37
 一、  血液学检查 / 37
 二、  影像学检查 / 38
 三、  形态学评价 / 38
 第四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 39
 第一节  肾脏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 39
 一、  形态学基础 / 39
 二、  生理学基础 / 40
 三、  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40
 第二节  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分类 / 41
 一、  按损伤部位分类 / 41
 二、  按临床表现分类 / 42
 第三节  引起肾脏损伤的典型药物及发生机制 / 43
 一、  引起肾脏损伤的典型药物 / 43
 二、  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机制 / 46
 第四节  药物肾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 46
 一、  整体毒理学试验 / 46
 二、  离体毒理学试验 / 49
 三、  肾损伤生物标记物 / 50
 四、  药物肾毒性的防治原则 / 51
 第五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 53
 第一节  心脏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 / 53
 一、  心脏的形态学基础 / 53
 二、  心脏的生理功能基础 / 54
 三、  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 / 54
 第二节  血管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 56
 一、  血管的形态学基础 / 56
 二、  血管的生理功能基础 / 56
 三、  药物引起血管损伤的机制 / 57
 第三节  药物引起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类型 / 57
 一、  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类型 / 57
 二、  药物引起血管损伤的类型 / 60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损伤的评价 / 62
 一、  在体评价 / 62
 二、  临床病理学评价 / 63
 三、  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评价 / 63
 四、  离体血管、心脏及细胞实验 / 64
 第六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 66
 第一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 66
 一、  形态学与生理学基础 / 66
 二、  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67
 第二节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 69
 一、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靶器官损伤 / 69
 二、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损伤 / 71
 三、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 / 72
 第三节  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典型药物 / 73
 一、  抗菌药物 / 73
 二、  抗肿瘤药物 / 74
 三、  神经精神类药物 / 75
 第四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价 / 76
 一、  神经系统损伤评价的常用方法 / 77
 二、  神经系统损伤评价的新方法 / 78
 第五节  药物成瘾与依赖性 / 79
 一、  概述 / 79
 二、  药物成瘾性和依赖性特征 / 80
 三、  药物成瘾机制及防治措施 / 81
 第七章  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 / 84
 第一节  消化系统损伤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 / 84
 一、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84
 二、  消化系统与药物毒性的关系 / 85
 第二节  药物引起消化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 85
 |  
         
          | 內容試閱: |   
          | 为贯彻国家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代教育特色,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文件精神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培养现代化药学人才服务,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修订工作。《药物毒理学》(第5版)编写之际,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百年征程,铸就了百年辉煌,中国的医药事业也在几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正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而《药物毒理学》(第5 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也将在药学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次修订围绕新医科视角下一流教材建设目标,在保持教材延续性的同时,紧跟药物毒理学研究前沿和临床用药的最新进展,推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的相互结合。内容上适当精简各章生理学描述篇幅,强调药物毒理学机制和作用规律,突出靶器官毒性损伤的临床使用代表药物。根据药物毒理学研究前沿,调整部分章节的逻辑结构,增加了药物对耳的毒性作用、药物致癌性及其评价、中药的毒性作用、上市药品的安全性监测等章节内容。使教材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准确。另外本版教材突出了两个特点:一是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增加了案例解析内容,加强了与临床医学的融合,使医药专业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并以此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的训练。二是紧跟药物毒理学研究前沿,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临床用药导致的副作用及其毒理学机制,以此开阔学生视野,锤炼科研思维。形式上本版教材为融合教材,同时加强“纸”“数”内容的一体化整体设计,大量引入新媒体资源(包括教学课件、临床案例、图片、动画、视频、拓展阅读等),并通过书内二维码嵌入纸质书籍,学生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多维知识共享,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次修订从2021 年7 月开始筹备,各位编委及团队群策群力,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本次修订工作。感谢所有编者为撰写本书所付出的宝贵时间及精力。感谢浙江大学何俏军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郝丽英教授两位副主编在本书整体设计中所作出的贡献,感谢中国药科大学季晖教授和李运曼教授百忙中对本书的审核和修改。在纸质教材编写进程中,编写组秘书南京医科大学张璐璐副教授做了大量的编务、协调和审核工作,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学系的师生们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辅助和支持;在数字资源的准备过程中,各位编委精心策划,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且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专家、使用本书的师生及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韩 峰
 2022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