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如何深刻地把握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如何展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如何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来评价现实中刑事案件的处理,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写作体例上,作者并未完全采用传统教科书的章、节、目的编写方式,而是尽量以问题为中心,希望通过对基本问题的介绍、分析、讨论来揭示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和司法实践的现状,将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连接起来。同时,本书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的精华,将其融入基本内容当中。上述尝试的目的在于,希望可以突破传统教材说教式的叙事方式,克服传统专著说理过于抽象的弊病,在提供事实与道理的同时,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思考的乐趣,进而真正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将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激发其思考和研究的兴趣。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导论、刑事诉讼主体、基本制度研究、刑事证据、立案程序、侦查程序、起诉程序等,包含了概念界定及司法动态研究,同时附有术语缩略表、流程图表、中国刑事司法大事记、课堂笔记方法等多项内容。 |  
         
          | 關於作者: |   
          | 周登谅,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会员。曾在《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律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编、主编各类教材二十余部,独著教材、专著四部。承担、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上海市检察官协会重点研究课题若干项。 |  
         
          | 目錄: |   
          | 1 刑事诉讼导论/001 引言…… /001
 1.1 从纠纷解决到刑事诉讼… /001
 1.2 刑事诉讼法及其渊源…… /004
 1.3 刑事诉讼目的…………… /005
 1.4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007
 1.5 刑事诉讼结构…………… /013
 1.6 刑事诉讼职能…………… /014
 总结…… /016
 思考题… /016
 2 刑事诉讼主体/018
 引言…… /018
 2.1 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 /018
 2.2 人民法院………………… /019
 2.3 人民检察院……………… /022
 2.4 侦查机关………………… /024
 2.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026
 2.6 自诉人…………………… /030
 2.7 被害人…………………… /030
 总结…… /031
 思考题… /032
 3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033
 引言…… /033
 3.1 何谓制度? ……………… /033
 3.2 管辖制度………………… /034
 3.3 回避制度………………… /037
 3.4 辩护与代理制度………… /040
 3.5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046
 3.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049
 总结…… /051
 思考题… /052
 4 刑事证据/053
 引言…… /053
 4.1 何谓刑事证据? ………… /053
 4.2 刑事证据的种类………… /058
 4.3 刑事证据的分类………… /065
 4.4 刑事诉讼证明…………… /067
 4.5 刑事证据规则…………… /073
 总结…… /078
 思考题… /079
 第5章 刑事强制措施/080
 引言…… /080
 5.1 刑事强制措施概述……… /080
 5.2 拘传……………………… /082
 5.3 取保候审………………… /083
 5.4 监视居住………………… /087
 5.5 拘留……………………… /090
 5.6 逮捕……………………… /091
 总结…… /095
 思考题… /095
 6 立案程序/096
 引言…… /096
 6.1 立案程序概述…………… /096
 6.2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098
 6.3 立案程序………………… /101
 6.4 立案监督………………… /104
 总结…… /106
 思考题… /107
 7 侦查程序/108
 引言…… /108
 7.1 侦查概述………………… /108
 7.2 侦查行为………………… /110
 7.3 侦查终结………………… /121
 7.4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123
 7.5 补充侦查………………… /124
 7.6 侦查监督………………… /126
 7.7 侦查救济………………… /128
 总结…… /129
 思考题… /130
 8 起诉程序/131
 引言…… /131
 8.1 起诉制度概述…………… /131
 8.2 审查起诉………………… /133
 8.3 提起公诉………………… /137
 8.4 不起诉…………………… /139
 8.5 提起自诉………………… /143
 总结…… /146
 思考题… /146
 9 刑事审判程序概述/147
 引言…… /147
 9.1 何谓刑事审判? ………… /147
 9.2 刑事审判中的职能区分… /149
 9.3 刑事审判的原则………… /151
 9.4 审级制度………………… /155
 9.5 审判组织………………… /157
 9.6 人民陪审员制度………… /158
 总结…… /161
 思考题… /162
 10 一审审判程序/163
 引言…… /163
 10.1 公诉案件的一审程序… /163
 10.2 自诉案件的一审程序… /174
 10.3 简易程序………………… /175
 10.4 速裁程序………………… /176
 10.5 判决、裁定和决定……… /177
 总结…… /178
 思考题… /179
 11 第二审审判程序/180
 引言…… /180
 11.1 第二审程序概述………… /180
 11.2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181
 11.3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183
 11.4 上诉不加刑原则………… /188
 总结…… /189
 思考题… /189
 12 死刑复核程序/190
 引言…… /190
 12.1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190
 12.2 死刑核准权的沿革……… /191
 12.3 死刑案件复核的具体程序 /192
 总结…… /196
 思考题… /196
 13 审判监督程序/197
 引言…… /197
 13.1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197
 13.2 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及其审查处理…………………………… /200
 13.3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202
 13.4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204
 总结…… /206
 思考题… /206
 14 刑事特别程序/207
 引言…… /207
 14.1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207
 14.2 刑事和解程序…………… /213
 14.3 缺席审判程序…………… /216
 14.4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217
 14.5 强制医疗程序…………… /221
 总结…… /225
 思考题… /226
 15 刑事执行程序/227
 引言…… /227
 15.1 刑事执行概述…………… /227
 15.2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228
 15.3 刑事执行的变更………… /232
 15.4 刑事执行的监督………… /236
 总结…… /239
 思考题… /240
 结语…………… /241
 附录1 中国刑事司法大事记… /247
 附录2 刑事诉讼期间一览表… /252
 附录3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259
 参考文献…… /262
 致谢…………… /263
 |  
         
          | 內容試閱: |   
          |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对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正。本次修正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进一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二是以《监察法》的出台为标志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三是刑事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本次教材的修订,一方面是因为新立法的出台,要求我们对相关内容加以更新,进而确保有关知识点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笔者对近年来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增加了对新改革成果的介绍与评价,删去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整体上来说,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基本上沿用了上一版的结构,同时对部分章节的内容做了整合,力求帮助读者对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有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 自本教材初版出版以来,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阶段,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不断强化,司法程序和制度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以往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可以说,本教材的修订正是长期观察、思考、交流的结果。在刑事诉讼法学的课堂上,在各类学术研讨会上,在有关专著与论文的阅读中,笔者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及时记录有助于书稿完善的信息,这为教材修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帮助读者特别是笔者的学生有效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在初版的序言中,笔者曾表达过一个观点,只有将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激发读者思考和研究的兴趣。现在来看,当时的想法未免有些肤浅,或者说过于乐观。我曾在教学中努力推进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联结,但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著书之人有些理想主义,将自己预设的立场和目标强加于他人,同时理论与实践的联结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实际上,这也是笔者对自己从教生涯的一点反思。 有鉴于此,在本次教材的修订中,除了秉承初版序言中所追求的“明变、求实、辨因、评判”这四项学习目标外,笔者尽力去还原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原貌,希望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中国刑事诉讼运行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始终关注一个基本的问题:如何对待一个涉嫌犯罪的人?不论其认罪与否,不论其罪行的轻重,不论其职位的 高低,刑事诉讼的推进能否确保基本的公正?当我们呼唤公平正义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没有人可以成为旁观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身在其中,制度的完善、公平正义的实现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显然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为了更好的明天,我们不妨从理解身边的制度开始,期待读者朋友可以达成某些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