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本著作在内容上以体系性的探索为着力点,重点讨论《曲律》《闲情偶寄》《宋元戏曲史》这三本戏曲史上的力作。既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更立足于中国学术之实际情况,联系中国戏曲理论史及诗学史整体,坚持总体性研究,坚持文本细读和比较之法,发掘三本著作各自独特的戏曲理论贡献及纵向视野下的学术演进之路,最后在比较中总结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体系性构建的尊体之路和开放性品质。 |  
         
          | 內容簡介: |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著作主要从话语体系建构的角度出发,肯定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体系性价值,深入探究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以及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三本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系性著作,发掘其因历史文化语境相异而呈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体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演进规律,总结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体系性构建的尊体之路、开放性品质,进一步展现中国戏曲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之于今人和世界的独特贡献,推进中国戏曲、中国戏曲理论思想与世界的交流与交融。
 |  
         
          | 目錄: |   
          | 绪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体系性 一、如何理解体系…………………………………………………………1
 二、中国戏曲理论何以有体系……………………………………………7
 第一章王骥德《曲律》之戏曲理论体系
 第一节王骥德生平及其曲学渊源………………………………………15
 一、家学渊源深厚…………………………………………………………16
 二、师从名师徐渭…………………………………………………………17
 三、广交曲界朋友…………………………………………………………19
 第二节《曲律》创作的时代与戏曲理论诉求……………………………23
 一、《曲律》诞生的时代氛围………………………………………………24
 二、影响《曲律》的主要戏曲理论观点…………………………………30
 第三节《曲律》的体系性及总体风貌……………………………………35
 一、版本及体系性…………………………………………………………35
 二、《曲律》创作缘由………………………………………………………39
 三、《曲律》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42
 第四节《曲律》的戏曲理论体系…………………………………………47
 一、浅深、浓淡、雅俗之间:戏曲的本色之境…………………………48
 二、虚实相生:戏曲的体用之道…………………………………………57
 三、两擅其极:戏曲的法词之配…………………………………………62
 四、“动人”:戏曲的审美效果……………………………………………67
 小结…………………………………………………………………………74
 第二章李渔《闲情偶寄》之戏曲理论体系
 第一节李渔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选择……………………………………77
 一、《闲情偶寄》作者李渔的生平…………………………………………79
 二、李渔对于戏曲的选择与实践…………………………………………86
 第二节《闲情偶寄》的时代与理论关联…………………………………90
 一、《闲情偶寄》的时代氛围………………………………………………91
 二、影响《闲情偶寄》的主要戏曲理论观点……………………………98
 三、明末清初戏曲理论思想的整体追求………………………………105
 第三节“李笠翁曲话”体系性与总体风貌……………………………116
 一、版本与体系性………………………………………………………116
 二、“李笠翁曲话”的创作缘由…………………………………………124
 三、《闲情偶寄》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129
 第四节《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思想体系……………………………133
 一、造物赋形:戏曲结构的整体性……………………………………134
 二、雅俗兼具:戏曲语言的舞台性……………………………………148
 三、选、改、教、导:戏曲编导的系统性……………………………155
 小结………………………………………………………………………170
 第三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戏曲理论体系
 第一节王国维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热爱……………………………173
 一、王国维的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热爱………………………………174
 二、王国维对于戏曲的自觉选择与实践………………………………178
 第二节《宋元戏曲史》的时代与审美关联……………………………188
 一、《宋元戏曲史》的时代氛围…………………………………………188
 二、清末民初戏曲理论的整体追求……………………………………191
 第三节《宋元戏曲史》的体系性及总体风貌…………………………197
 一、版本及体系性………………………………………………………197
 二、《宋元戏曲史》的创作缘由…………………………………………204
 三、《宋元戏曲史》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208
 第四节《宋元戏曲史》戏曲理论思想体系……………………………210
 一、戏曲的身份表征与主体性建构……………………………………210
 二、天人合一与曲贵自然………………………………………………219
 三、最完善的形式与曲之有意境………………………………………228
 四、审美救赎与悲剧之思………………………………………………238
 小结………………………………………………………………………245
 第四章异同与演进
 一、曲诗关系的体认:从“曲亦诗”至“曲诗两肠”…………………248
 二、戏曲本体的思辨:从“尊体之辨”到“登场”之思……………254
 三、戏曲内涵的深掘:从“用”的依赖到“体”的确认……………262
 小结………………………………………………………………………273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275
 主要人名索引…………………………………………………………289
 附录……………………………………………………………………299
 附录1………………………………………………………………………299
 附录2………………………………………………………………………301
 附录3………………………………………………………………………303
 附录4………………………………………………………………………304
 附录5………………………………………………………………………308
 附录6………………………………………………………………………309
 附录7………………………………………………………………………310
 附录8………………………………………………………………………311
 |  
         
          | 內容試閱: |   
          | 辩证而历史地审视当下戏曲理论史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突出了相关理论家戏曲理论思想的研究,却忽视了哲学维度的解读;强化了戏曲理论家的个体性思想,但对不同时代关键的戏曲理论家思想之间的异同、演进关注不够;着力于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思想的挖掘,然话语体系的自觉建构不够,更乏基于古今对话与中外对话基础上的有效的话语体系构建。 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形成特色与优势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旨归,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层级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对哲学社会科学进行体系性建构吗?这是一种目的性追问;第二,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体系观出发?其核心是解决好如何理解中国学术体系观的问题,是关于立场与方法的追问;第三,结合特定的学科与专业,我们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学术体系构建做些什么?这是有关策略和路径的追问。
 我们认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体系性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凭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异质性存在,西方的学术体系观值得尊重,然不同于以概念、判断和推理而进行的西方式体系建构,品悟型审美、形象型的譬喻以及开放式的结构,是中国式理论形态体系性的特点,以此为据,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以及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系性理论著作。王骥德《曲律》是中国戏曲史上较早的体系性著作,“文不乱,调不奸”是其体系性建构的功能性目标,以“律”的规约与律词关系之思为据展开其体系性布局;李渔《闲情偶寄》是明清代际转型时期的戏曲理论体系之作,以登场之需为基本逻辑起点,以结构第一为主要创新点,以词曲、演习、声容等内容构筑起缜密的戏曲理论体系大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因其明晰的文体意识而使该著成为近代一部具有线性特征的独创性的戏曲理论体系性著作,“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是其戏曲理论思想体系性构建的基础,自然、有意境是其戏曲理论思想体系构建的基本标尺和主要意蕴。
 此三本著作对戏曲创作、戏曲接受活动中出现的关于戏曲定位、戏曲功能、戏曲与生活、戏曲与文化传统、戏曲的质与文、戏曲的风格与创作、戏曲艺人的选择与培养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戏曲理论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表达,并围绕各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不同的戏曲理论体系。《曲律》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古典的戏曲本体观,形成了“曲与辞两擅其极”的戏曲理论思想;《闲情偶寄》使戏曲理论在包括剧本结构、演员展示、创作与导演等表演本体的维度具有了长足的进展;《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总结性著作,也开启了古典戏曲理论现代性研究的先河。此三本著作,各有体系,又互文演进,并因个人偏爱、历史语境等相异而呈现出不同的体系特征。
 本著作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打破“零散”而“不成系统”的刻板印象,总结中国戏曲理论体系性构建的方式、特点与理路,以多元的体系理解,强调包括戏曲理论在内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有一套自己的民族话语方式,并以体悟性阅读、张力性语汇和虚实相生的结构等区别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重视逻辑性的学术理路,从而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在世界艺术理论史上的独特性张本。
 其二,跳脱单独性观照,以体系性为中国戏曲史上经典理论著作研究的切入点,深入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和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三本体系性代表著作理论思想的系统性、独特性及其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的内在演进之迹,从而拓宽中国戏曲理论史的研究视角,为其提供新的阐释可能,并为构建中国戏曲理论体系做一点推进工作。
 其三,在具体方法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同理论思想生成的具体历史语境,面向不同理论文本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兼及文本细读和比较之法,探析三本著作体系性构建的生态语境及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同中之异。
 其四,不仅分析三本里程碑之作的相异之处,还探究其体系性构建的宗源关系与演进之迹,有益于中国戏曲理论史的话语体系建构,也为中西对话提供进一步的可能。
 本著作在内容上以体系性的探索为着力点,重点讨论《曲律》《闲情偶寄》《宋元戏曲史》这三本戏曲史上的力作。具体研究思路为从对中国传统理论是否有体系性构建的追问出发,重构关于体系的民族特色与多元理解,继而以三本里程式的戏曲理论著作为核心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在比较中总结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体系性构建的尊体之路和开放性品质。
 在研究方法上,本成果有如下四点“坚持”:其一,既坚持国际学术视野,更立足于中国学术之实际情况,坚持有理有据地论析。其二,紧扣时代精神、士人心态与戏曲审美活动的实际问题,坚持语境分析,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作者与戏曲紧密关联的生平之析,文本创作的时代思想与审美风尚之析。其三,整体观念。联系中国戏曲理论史及诗学史整体,坚持总体性研究,主要体现为对于时代与戏曲理论的影响之思。其四,比较视域。坚持文本细读和比较之法,发掘三本著作各自独特的戏曲理论贡献及纵向视野下的学术演进之路。
 |    |